* *
矿物含量
确定矿物含量,对于岩浆岩准确定名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介绍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含量的两种方法。
1、目估法 目估法是用野外估计岩石中矿物的含量,其准确性与经验有关,误差较大。目估矿物含量时,由于暗色矿物比较醒目,所估含量往往偏高,这是应当避免的。
2、直线法 直线法是在野外选定的有代表性的露头上,用小钢尺测量若干平行直线段上某矿物的长度并作出记录,然后根据下式求出欲测矿物的体积百分含量。
某矿物在岩石中体积百分含量=该矿物所测的总长度/测线总长度*100%原则上,直线段越长,测得的结果越准确。一般测线总长度不应小于矿物颗粒粒径的100倍,线段间距不应小于矿物的平均粒径。
5)次生变化:岩浆岩固结后,受到岩浆期后热液作用和地表风化作用,往往使岩石中的矿物全部或部分受到次生变化,若变化较强,就应描述它蚀变成何种矿物。如橄揽石、辉石易成蛇纹石,角闪石、黑云母常变成绿泥石,而长石则变成绢云母、高岭石等。
6)岩石定名:在肉限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定出岩石名称。
颜色+结构+岩石基本名称,如浅灰色粗粒花岗岩;灰黑色中粒辉长岩
三、岩浆岩野外鉴定表
岩浆岩野外鉴定时,除了要对岩石中的矿物及含量进行观察外,还要对岩石的结构、构造、岩体的产状进行系统研究,以确定岩浆岩冷凝的部位,这样才能
* *
对岩浆岩正确鉴定。根据岩浆岩冷凝的部位,可将岩浆岩分为深成岩、浅成岩、次火山岩、火山岩。这四类岩浆岩的特征见表1
表1 冷凝深度不同的各类岩浆岩岩性特征
类型 产状深度 深成岩 浅成岩 次火山岩 小的岩株、火山颈、岩枝、岩脉 斑状、细粒 火山岩 火山锥、熔岩流、熔岩被 玻璃质、半晶质、细粒 岩株、岩基、岩盆、小岩株、岩盆、岩岩盖、岩墙 盖、岩脉、岩墙 细粒、斑状 结构 中粗粒等粒 似斑状 构造 块状 块状、流动 块状、流动 气孔、杏仁、柱状节理 矿物成分 钾长石可能为微斜长石,斜长石环带不发育 斜长石环带发育,可能出现高温矿物如β-石英、透长石等。 出现β-石英、透长石等高温矿物 出现高温矿物,含水斑晶矿物可能具暗化边 围岩 一般为区域变质岩 可能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 沉积岩、火山岩 1、深成岩野外鉴定表
深成岩野外鉴定时,要考虑岩石的色率,石英、橄榄石、似长石的有无和含量,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有无及含量,以及暗色矿物的种类等。在鉴定时可参照表2。
表2 最常见的深成岩野外鉴定表 * *
岩石大类 指示矿物 超基性岩 色率>90 基性岩 色率90~35 中性岩 色率35~15 酸性岩 色率<15 碱性岩 色率不定 无石英 一般无石英 石英5~20% 石英>20% 无石英有似长石 有钾长石 AP (石英)正长岩 花岗岩 霞石正长岩 A≈P (石英)二长岩 二长花岗岩 A<
* *
2、浅成岩(包括次火山岩)的野外鉴定
浅成岩(包括次火山岩)的野外鉴定,大致可采用与深成岩相似的方法。浅成岩由于结晶细、结构变化大,因此对斑晶的矿物成分和结构应给予特别注意。野外鉴定浅成岩可参照表3
表3 浅成岩(包括次火山岩)野外鉴定表
超基性岩 色率>90 橄榄石 基性岩 中性岩 酸性岩 碱性岩 色率90~35 色率35~15 色率<15 色率不定 辉石、斜长石 角闪石斜长石 钾长石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 钾长石、似长石 细(微)晶霞石正长岩 细粒—微粒 苦橄岩 细(微)晶辉长岩、辉绿岩 细(微)细(微)细(微)晶晶闪长岩 晶正长岩 正长斑岩 粗面斑岩 流纹斑岩 花岗斑岩 花岗岩 斑状结构 基质细、微粒 基质玻璃质-隐晶质 苦橄玢岩、金伯利岩 辉长玢岩、辉绿玢岩 玄武玢岩 闪长玢岩 安山玢岩 霞石正长斑岩 3、火山岩的野外鉴定表
火山岩结晶差,基质常为隐晶质、玻璃质,野外鉴定时主要根据颜色、结构、
* *
斑晶成分和次生变化。
火山岩的颜色一般要比相应成分的侵入岩颜色深。火山岩的斑晶矿物一般要比基质中的矿物“基性”。例如在安山岩中常见辉石斑晶,而在玄武岩中常见橄榄石斑晶。火山岩野外鉴定可参考表4。
表4 各类火山岩野外鉴定主要特征表 玄 武 岩 颜色(新鲜面) 黑绿色至黑色 紫色、紫红色 粉红、灰白、浅灰、紫色、灰绿色 斑晶成分 辉石、基性斜长石、有时为橄榄石(可变伊丁石) 结 构 细粒—隐晶质 构 造 辉石、角闪石、斜长石、黑云母(斜长石斑晶常见) 隐晶质、斑状结构 隐晶质、玻璃质 气孔、杏气孔、杏隐晶质 隐晶质 石英、透长石 透长石、白榴石、透黑云母、角闪石 长石 安 山 岩 流 纹 岩 粗 面 岩 浅灰、灰紫 深灰、深灰绿色 响 岩 气孔、杏仁 气孔、杏仁 气孔、杏仁、流纹 仁、流纹 仁、流纹 次生变化 绿帘石、绿泥石、黝帘同 左 高岭土化 高岭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