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念和分类
(一)银行不良资产概念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发布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规定“不良金融资产指银行金融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中形成、通过购买或其他方式取得的不良信贷资产和非信贷资产,如不良债权、股权和实物类资产等。”其中,不良债权主要包括银行持有的次级、可疑及损失类贷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或接收的不良金融债权,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不良债权。股权类资产主要包括政策性债权转股、商业性债权转股、抵债权股、质押股权等。实物类资产主要包括收购的以及资产处置中收回的以物抵押资产。据此,通常以为,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
态的、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的那部分资产。
(二)银行不良资产的类别
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将不良资产划分为信贷类不良资产和非信贷类不良资产,其中,信贷类不良资产是主体。信贷类不良资产也可以用债权类不良资产来概括。主要包括不良贷款及欠息、不良拆借、不良债券、证券回购、各种垫付款等,其中不良贷款占比最高。非信贷类不良资产主要指股权类不良资产和实物类不良资产,通常分布于长短期投资、委托贷款及投资、买入返售证券、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其他风险性非信贷资产等方面,同时也包括难以回收的诉讼费垫款、案件损失等。银行的非信贷类不良资产,大多由不良贷款转化而来,主要表现为银行在依法实现债权
或担保物权时受偿于债务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财产权利,如房地产、汽车、机器设备、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股权等。
二、银行不良资产管理要求和处置方式 (一)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尽职要求的主要内容
不良资产尽职管理是做好处置工作的前提。《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一下简称《指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不良资产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立不良资产管理制度,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明确管理职责,做好不良金融资产档案管理、权益维护、风险监测等日常管理工作;定期对资产管理策略进行评价和调整;必要时,还应对不良金融资产有关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同时,《指引》还重点强调了债权类、股权类和实物类不良资产管理的方式方法和内容。这
就要求银行必须严格按照《指引》的规定对不良资产进行尽职管理和定期分析,选择有利的处置时机,及时启动处置程序,有效防止不良资产管理不善、处置不及时造成贬值或流失的风险。 (二)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
《不良金融资产处置尽职指引》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在法律法规允许并经金融监督部门批准的业务许可范围内,积极稳妥地选择并探索有效的不良金融资产处置方式。”因此,通常认为,不良资产处置是指商业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的一切手段和方法,将其所有的不良资产转化为现金、提高流动性或良性资产的行为。
从我国不良资产处置实践看,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种类繁多。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发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统计制度》,将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分为8种。财政部金融司2001年发布的《关于资产
管理公司按期报送资产处置进度月报表的相关规定》,也将不良资产处置方式分为8种,但内容略有不同。随着不良资产处置实践的发展和创新,处置方式不断增加,目前可采用的方式有25种之多,包括:本息清收、债务更新、折扣变现、资产置换、行使代位计划内破产、拍卖、招标、协议转让、委托、债转股、资产证券化、合资(合作)公司、对外出资、实物类资产租赁、实物资产投资、股权分红、股权回购、股权转让、推荐上市等。
按照一定的标准,可将上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作多种分类。按资产类型分,可分为债券类资产处置、股权类资产处置和实物类资产处置;按处置主体分,可分为自行处置、委托处置和诉讼处置;按处置阶段分,可分为阶段性处置和终极处置,其中阶段性处置主要包括债转股、债务重组、诉讼及诉讼保全、以债抵押、资产置换、企业重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终极处置主要包括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