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表格式):10.古诗三首 下载本文

六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活页

第 四单元 第 10 课 共 3 课时

课题 课程标准 10.古诗三首 设计者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把诗歌读正确、读通顺是学习古诗的前提。学习一首古诗,理解诗歌的含义无疑是教学的重点,生活在当代的孩子,要真正读懂时隔甚远的古代诗歌,当然必须结合诗人的生平来理解,朗读也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我看来,对于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处理不该是老师直接的告诉,不能仅停留在技巧的层面,而应让学生反复品读文本,深入到情感的内核,这样,学生才能与文本产生共鸣,朗读才能情动而辞发。在学生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我结合先前作者的生平介绍。体会、理解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方法应该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古诗,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华文化的传承,才意味着真正的立人 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素养,但是由于学生对大自然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定的困难。 因此在学习文章时,情景交融是教学的-个关键,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再次,六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抓重点语句理解、感悟课文,在体会重点语句及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上还要再多引导,多下功夫。是一首表达自己人生处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世观的咏物诗,与一些写景诗不同:对于写景诗,学生比较容易读懂,还可以领略到那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而对于咏物诗,学生读文字本身容易知道诗歌写了什么,但其中蕴含的深刻内涵,学生处在似懂非懂状态之中。学生与文本之间存在着距离,这种距离可能有时间上的,历史上的,知识水平上的,情感上的……学生由于自己的知识水平阅历的限制,人生体验的缺乏,他们面对精彩的文本,可能是毫无知觉的,因而对诗歌的深层探究不一定到位。 1.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4:学生通过学习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 5.学生能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及当时时代背景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教学目标 底的思想感情。 6.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8.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感情朗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9.通过对诗文的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立志、做人的情感熏陶。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并能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1. 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和一幅渴望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 2.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 3. 通过多种形式、不同要求的反复诵读,让学生真切而深入地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 讲授法 自主合作探究 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 课件 3 教学流程 课件页码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导学案 1. 读准以下诗句,注意红色字的读法。小组内互查。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 读一读,注意红色字的写法。圈出易错字,并在旁边写一遍。互查对错,并改正。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3. 小组内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小组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1. 交流读错的字音。 2. 交流写错的字。 3. 交流理解的词语。重点关注词义:“金络脑、焚烧、粉骨碎身、等闲”的意思。 检测评价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