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庄道路要便捷通畅,结构清晰,顺应地形,符合人流与车流的逻辑规律。
农庄道路以人流为重点,规划的道路应为安全、流畅的路线。在农庄内创造步行区,将步行、自行车、及机动车交通进行分流或局部分流规划。这样便可避免大量人流与车行交通的交叉与重叠。
创造特征明显,环境优美的道路景观,尤其对于步行路,具有室外交往场所及多功能的特点,应着力研究步行视觉及步行动态过程的视觉效果,沿路规划丰富多彩的景观。
(2)交通规划特点
①交通便捷,人车分流。当今的农庄规划中,路网不仅要满足交通便捷的要求,而且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妥善处理车行和人行的关系。
②适当划分各功能区。合理的路网结构可以适当划分各功能区,使整个农庄结构清晰,分区明确。规划以主要道路将各个功能区串联起来,形成有机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
③形成农庄景观节点。
④环路系统。规划中环形干道的设置以最简洁的形式将最大面积的建筑交通串联起来,形成通畅的环道,在景观上做到步移景异,增加了行走的趣味性。
(3)道路交通的综合规划
农庄的道路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必须是一个安全、高效的流动和联络通道,但它也并非城市干道,农庄的车行系统应是“通而不畅”。
根据以上规划道路原则的要求,规划中车行道以环形加中心干道为主,环路为车行,中心为车行和步行混行区。网状的支路布局,使各区之间便捷联系并满足消防要求。多层次的车行系统把多元化的各功能区块联系起来,规划车行路分为两级:主干道和支路,红线宽度分别为7米和4米。
(4)停车规划
停车场为汽车环路、入口车道及目的地提供了重要的联结纽带。其设计目的是为汽车安全高效地存放。
农庄内规划停车场有以下几点考虑:
①为实现农庄内的人车分流,所有露天停车场均位于主要车行道旁。
②停车场主要是解决农庄内部机动车停放和大量临时停车问题。 ③农庄停车场应有其“生态性”,即停车场以嵌草铺装,广植绿树,成为农庄中的另类“绿色空间”。
2、竖向布置设计
本项目为农村新建,整个山谷内部地形有约8%的自然落差,山谷口地面高程42.85米左右,比谷底地面低约30米左右,农庄与生态鱼塘竖向布置采用平坡式,农庄生活污水经过自检处理系统后,与整个场地排水方向由南向北排入村外干渠。
农庄综合楼与配套用房均采用低层建筑,依山傍水,结合传统的建筑审美要求,保留完美的自然天际线。
为保持农庄内生态空间的简洁开敞,除热力管线采用地沟敷设外,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消防水管、电力线、电信线等各种管线均采用地下直埋式敷设。在竖向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院农庄内管线与周边村庄公共设施的合理连接。
3、平面布置
本项目平面布置主要是结合用地特点,在山沟中“依地就势、长藤结瓜”,建造五口生态鱼塘,其中谷底第一口为清水塘,主要净化雨水井水;清水塘上方50米打水井一口,配以水泵房与凉亭;每口鱼塘旁边修建2—4间生态小屋,作为垂钓休憩包间;西侧山麓依山而建数栋小体量低层建筑作为餐饮、住宿、会务、活动、管理用房;西侧山麓缓坡地带与谷外路旁则开辟为蔬菜基地、苗圃基地;其余山地则改造成观光林果园。
整个项目平面保留90%的绿色植被与水面,突出项目的生态环保;农庄建设用地相对集中。这不仅体现传统审美上的“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精髓,同时便于后期管理与深度开发。
4、景观工程
本项目在入口两侧及建筑西部设置了两个景观节点,并在场地北部布置了一条景观带,景观带由变化的水系、绿化及辅地组成优美的曲线,使置身其中的人步移景异、乐而忘返。水系的引入使得场地小气候更加舒适。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建筑也因此获得了很好的视觉景观。建筑
物室外照明以泛光灯、射灯为主,辅以建筑物的顶部、转角的轮廓照明,以体现在夜晚的建筑艺术特色和轮廓线。
三、 建筑造型与风格
本项目农庄综合楼主楼建筑风格吸取了北美别墅的精髓,注重简约和现代的符号,外立面大面积采用古朴文化石、挂板进行装饰,建筑立面造型简洁大方,同时注重细部雕凿,运用点、线、面的处理手法来营造现代、明快的建筑风格,通过建筑的虚实对比及空间的引入,使建筑立面轻盈而富于变化。色彩的变化尽显高贵、优雅。农庄综合楼副楼与配套用房则采用当地“一担柴”或“一把锁”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与红荷湾原生态绿地与鱼塘完全相融,风格自然、质朴。
总体布局设想详见:附件二 项目规划建设设计方案。
环境保护与生态节能措施
一、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施工废水、施工噪音、施工扬尘等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项目运营后,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将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本项目在设计、施工及运营中,应贯彻《环境保护法》,落实人工设施自然化,工程设施生态化,能源消耗高级化,废物处理无害化的环境保护“四化”原则,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工程建设和运营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1、废水处理
施工中产生的废水需经沉淀池净化后进入生态排水系统,运营期建筑物内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村庄排水系统。
2、废渣处理
施工期间砖渣泥土等建筑垃圾的运输应按《湘潭市城市建筑垃圾、砂砾石运输管理办法》,采用有封盖封闭式运渣车,运渣车驶出工地的道路必须硬化,并设汽车清洗作业平台洗车,不将泥土灰尘带入城市区。本项目运营期间生活垃圾的收集实行分类管理,对于可利用的有机肥部分及时回收利用,不可利用部分联系环保部门运送至郊外垃圾填埋场,作卫生填埋无害化处理。
3、噪声防治
噪声已被定为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污染环境的公害。本项目施工期间应尽量控制施工机械噪声,并不在夜间施工。生产经营期间也严格管理,充分发挥休闲农庄的幽静自然的环境优势。
二、 项目环境评价
项目实施后,由于采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与生态养鱼技术,对病虫害采用综合防治措施,重视生物防治新技术的应用,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作用,因此可以避免因施药不当而引起对项目区以及周边地区土地和河流的污染;在施肥方面,采用测土施肥方法,提倡使用有机肥,尽量少用化学氮肥,因此,可以减少化学氮肥的流失,避免因施用化学氮肥太多而引起对周围河流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