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综合测试卷 下载本文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1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派子路去打听渡口在哪里,隐士长沮说孔子应该知道怎么走,语含讥讽。

B.隐士桀溺认为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还要传道,还不如像自己一样,忘记了这

个世界,忘记了这个时代,种自己的田,什么都不管,因为这个世界到处动乱不安。

C.“以杖荷蓧”的丈人也是一个隐士,他自食其力,自给自足,讲究长幼之间的礼节,却不肯出来为国家作贡献。

D.子路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亲见许多有能力有学问的人因不满世事而避世,过着隐居的生活,他的内心起了动摇跟着老师已经没有出路。 14.将上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3)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2分。15-17题,每题2分;第18题,6分)

卫灵公问陈①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②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尝学也。”明日遂行。(15.1)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③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④矣。”(15.2)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15.3)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15.5)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⑤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⑥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⑦。(15.6)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⑧;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⑨。”(15.7)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17.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15.9)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15.20)

【注】 ①陈通“阵”,军队列阵。②俎(zǔ)豆俎和豆都是盛肉食的器皿,这里的“俎

豆之事”指有关祭礼的事。③愠怨恨。④滥越轨,胡作非为。⑤参立在前面。⑥衡

车前的横木。⑦绅腰带。⑧矢箭,如矢,像箭一样直。⑨卷而怀之指把自己的才能收

藏起来,即隐居起来。

15.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南面坐在南面。 B.明日遂行 明日第二天。

C.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识记。 D.其舜也与 其恐怕,大概。

16.下列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军旅之事,未尝学也 ②事其大夫之贤者 ③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④非也,予一以贯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困于陈、蔡,子张也是随行者。他有感于世事艰难,所以问孔子“为人处世怎样才行得通?” 孔子即提出“言忠信,行笃敬”这两条处世原则。 B.忠,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孔子的忠是指对人,特别是对上级的尽心竭力、诚实负责的态度。信,诚,即诚实无欺。笃,厚实义。笃敬,意思是笃厚敬肃。

C.蛮,古称南蛮;貊,古称北狄。蛮、貊都是古代对边远地区落后民族的称呼。州里指本乡本土。古代以二千五百家为州,二十五家为里。

D.“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比喻,意在要求所有弟子欲要对一个国家有贡献,就必须结交上流社会,贤达人士,有了良好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仁”。

18.把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2)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3)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

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括号内为宋朝学者朱熹的注释),完成19-21题。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不求安饱者,志有在而不暇及也。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则可谓好学矣。凡言道者,皆谓事物当然之理,人之所共由者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

好礼者也。”(谄,卑屈也。骄,矜肆也。常人溺于贫富之中,而不知所以自守,故必有二者之病。无谄无骄,则知自守矣,而未能超乎贫富之外也。凡曰可者,仅可而有所未尽之辞也。乐则心广体胖而忘其贫,好礼则安处善,乐循理,亦不自知其富矣。子贡货殖,盖先贫后富,而尝用力于自守者,故以此为问。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诗卫风淇澳之篇,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闻夫子之言,又知义理之无穷,虽有得焉,而未可遽自足也,故引是诗以明之。)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往者,其所已言者。来者,其所未言者。愚按此章问答,其浅深高下,固不待辨说而明矣。然不切则磋无所施,不琢则磨无所措。故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尹氏曰“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不知人,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

(选自朱熹《论语集注》,有删节)

1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慎谨慎。 B. 然犹不敢自是,而必就有道之人 自是自以为正确。 C. 而必就有道之人,以正其是非 正判定。 D. 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勉勉强。

20.下列语句画线部分的结构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3分) A. 其斯之谓与 B. 不患人之不己知 C.而夫子答之如此,盖许其所已能,而勉其所未至也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1.参阅朱熹的注释,说明孔子说“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两句话的理由。(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