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 答案 下载本文

5、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是。( D )

A、功能余气量 B、肺活量 C、补吸气量 D、时间肺活量 6、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C )

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B、深吸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C、等于深吸气量 D、最大吸气后尽力所呼出的气量 7、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B )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最大肺通气量 D、肺活量 8、正常人无效腔容量约占潮气量的。( C) A、70% B、10% C、30% D、5%

9、呼吸频率从12次/分增加到24次/分,潮气量500毫升减少到250毫升,则 ( D ) 。

A、通气量增加 B、肺泡通气量增加 C、肺泡通气量不变 D、肺泡通气量减少

10、无效腔容量加倍而肺灌血量不变时,通气/血流比值将。(D ) A、加倍 B、减半 C、增大但不到加倍 D、减少,但不到减半 11、呼吸中枢分布在( D )

A、脑干和脊髓 B、间脑 C、大脑皮 D、以上所有部位 12、血液中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B )

A、缺氧 B、PCO2的变化 C、H浓度的变化 D、温度的变化 13、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 D ) A、延髓呼吸中枢 B、中枢化学感受器 C、长吸中枢 D、外周化学感受器 三、填空;

1、肺通气是指肺与__外界环境___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在进行中小强度运动时,机体一方面通过调节呼吸运动__增大肺通气量,另一面增加心输出量,使_通气/血流比值_保持稳定。但当运动强度过大时,心输出量的加大跟不上肺通气量的增加,此值 升高 。

3、气体交换的动力是_分压差_ ,于是气体就可从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_扩散。 4、运动中肺通气量变化的规律为:有训练运动员在从事运动强度较低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主要是潮气量的___增加__ ;当运动强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才主要依靠_呼吸频率 的增加。

5、肺容积由四个互不重叠的部分组成: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和余气量。 6、肺活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 _,是最常用的测定___肺通气____机能指标之一。

+

6

7、肺总容量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也即_肺活量与余气量_之和。正常成人男性约为__5000_ml,女性约为_3500__ml。

8、运动时O2 和CO2 的扩散速度取决于当时血液与交换部位之间的O2 和CO2__分压差__。

9、氧通气当量是指每分_通气量_和每分__吸氧量__ 的比值(VE/VO2 )。氧通气当量是评价呼吸效率的一项重要指标,氧通气当量__小_ 说明氧的摄取效率高。

10、动脉血流经组织时,由于组织的PO2 低于动脉血PO2 ,而PCO2 高于动脉血,因此,O2 由血液向组织扩散,而CO2 则由组织向血液扩散。经组织换气后_动脉 血变成了___静脉 血。

11、___肺_ 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不断从肺泡获得O2 ,放出CO2 ;而___体 循环毛细血管的血液则不断向组织提供O2 ,运走CO2 。 四、判断

1、呼吸全过程包括:外呼吸、血液在气体的运输和内呼吸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 )

2、吸过程是呼吸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舒缩活动来实现的。( √ ) 3、用力呼吸时,吸气和呼气都是主动的。( √ )

4、肺内压,在吸气之末、呼气之末或呼吸暂停、声门开放呼吸道畅通时,均与大气压相等。( √ )

5、胸内负压,对肺泡扩张、肺通气、肺换气和促进血液、淋巴液回流都有重要意义。( √ )

6、运动时,憋气时间过长,可引起胸内负压过大,从而造成静脉血回心障碍,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昏眩。( x)

7、潮气量是指每次吸入或呼出气体的量。( √ ) 8、通常,补呼气量大于补吸气量。(x )

9、肺活量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静态指标;而时间肺活量则是反映肺通气能力的动态指标。(√ )

10、每分钟吸入或由肺呼出的气量为每分通气量。( √ ) 11、肺泡无效腔与解剖无效腔一起合称为生理无效腔。( √ )

12、人在从事中小强度运动时,每分通气量的增加,可分为运动开始后的快速增长期、运动后的慢速增长期和稳定期。( √ )

13、一定范围内,每分通气量与运动强度呈线形相关。( √ )

14、呼吸运动的基本特征在于它的自动节律性,所以它不受大脑皮质的控制。(x) 15、呼吸运动也可以建立条件反射。( √ )

7

16、运动开始时,运动肌肉本体感受性反射是引起肺通气量迅速增加的调节机制之一。( √)

17、剧烈运动时肺总容量可较安静时增加两倍。(x ) 五、简答

1.何谓呼吸?呼吸过程由哪几个环节构成?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呼吸(Respiration)。呼吸全过程包括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外呼吸,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3)内呼吸,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有时也将细胞内的氧化过程包括在内。 2.影响换气的因素?

1)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气体扩散速度) 2)呼吸膜的通透性和面积 3)通气/血流比值 4)组织局部血流量

3、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效果好?

答: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在呼吸过程中,每次吸入的气体中,留在呼吸性细支气管前的呼吸道内的气体是不能进行气体交换的,这一部分空间称为解剖无效腔,70Kg的男性其容积约为150ml。因此从气体交换的角度来考虑,只有进入肺泡的气体量才是有效的通气量,即肺泡通气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呼吸频率(次/分)

若安静时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次,则肺泡通气量为(500-150)×12=4200ml。潮气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对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有不同的影响。当潮气量减半而呼吸频率加倍或呼吸频率减半而潮气量加倍时,每分通气量都是6000ml,而肺泡通气量则因解剖无效腔的存在将发生很大变化,例如,潮气量为250ml,呼吸频率为每分钟24次,而肺泡通气量减为2400ml;而潮气量为1000ml,呼吸频率为每分钟6次,则肺泡通气量增至5100ml。故从提高肺泡气更新率的角度考虑,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有利。

第三章 血液

一、名词解释

8

1、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

2.碱储备:由于血浆中的NaHCO3是缓冲固定酸的主要物质,习惯上称其为碱储备,或碱储。 二、选择

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C )

A.维持血浆的渗透压 B.使血液有一定的粘滞性 C.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D.参与细胞免疫 2、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C ) A.4% B.6% C.8% D.10% 3、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D )

A.白细胞数减少 B.血小板减少 C.血浆量减少 D.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4、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导致皮下出血,其主要原因是血小板(D ) A.不易聚集成块 B.释放的凝血因子激活物量不足

C.使血液的粘滞性降低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三、填空

1、血浆是一种含有多种溶质的水溶液,其中水约占_93%,溶质中绝大部分为_血浆蛋白_ ,其余为__小分子有机物 和___无机盐___ 。 2、红细胞中含有_血红蛋白 ,它是运输O2和CO2的重要载体。

3、蹬山运动员和居住高原者,红细胞数量_增多___,主要因为高原空气中氧分压_低 之故。

4、正常人全血的比重为1. 050-1.060,血浆的比重为1. 025-1. 034,红细胞比重约为1.090。血浆的比重主要取决于_血浆蛋白 的含量,红细胞的比重与其所含的血红蛋白量成 正 比 。

5、血液中的CO2也是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方式运载的,其中物理溶解约占5%,而以化学结合形式的运输占95%。化学结合的CO2主要有_碳酸氢盐_形式(占88%)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占7%)。

6、血液的保护和防御功能除了保护机体免遭异物入侵之外,还表现在当机体因损伤而出血时,出血能_自行制止 ,避免__过度失血__。因此,它是人体的一种重要保护功能,这是由__血小板 实现的。 四、判断题

1、将血浆和血细胞的总量称为血量。( √ )

2、只要红细胞的比容值增大,血液运输O2和CO2的能力就增强,反之则减弱。(× )

9

3、血浆蛋白除能维持血浆渗透压外,还具有缓冲血液酸碱度、参与机体免疫、运输和凝血的作用。( √ )

4、血液中的绝大多数无机盐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其功能是维持晶体渗透压,体液的酸碱平衡,组织细胞的兴奋性等。( × )

5、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体积的比值越大,其可塑性变形能力越小。(× ) 6、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越高,则血液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就越强。( ×) 7、血小板因无细胞核,故不属血细胞。(× )

8、成人的各种血细胞起源于骨髓,成熟于骨髓。(× )

9、在进行任何运动的开始阶段或短时间轻微的体力活动后,以及在赛前状态下,都可出现淋巴细胞增多的现象。( √ )

10、训练水平较差的运动员,在进行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时,有可能出现白细胞数量的先增加,而后锐减的不良现象。( √ ) 五、简答

1、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答: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合称全血。正常成人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血浆占全血量的50—55%,血细胞占全血量的45—50%。

血细胞又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是血细胞中最多的一种,红细胞约占血细胞总数的99%。

功能:1.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2.运输作用 3.调节作用 4.防御和保护作用 2.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表示PO2与Hb结合O2量关系或PO2与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

氧离曲线反映了Hb与O2的结合量是随PO2的高低而变化,这条曲线呈“S”。 ⑴上段:PO2在60-lOOmmHg时,曲线坡度不大,形式平坦,即使PO2从1OOmmHg降至8OmmHg时,血氧饱和度仅从98%降至96%。保证低氧分压时高载氧能力。有利人体的肺换气。

⑵PO2在6OmmHg以下时,曲线逐渐变陡,意味着PO2下降,使血氧饱和度明显下降。PO2为40-lOmmHg时,曲线更陡,此时PO2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就大幅度下降。释放出大量的O2保证组织换气。对人体的组织换气大为有利。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