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课改实施方案 下载本文

浙江传媒学院实验中学

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了提高践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的实效性,规范、持续、有序地做好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各项工作,按照省教育厅以及市区教育局对深化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计划、指示精神和相关要求,并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浙江省关于加强普通高中选修课程建设的意见》,立足我校实际,在总结和继承我校多年特色教育成果上,努力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富有时代特征的以学生为本的现代高中新课程和新教材体系,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生动、个性化的发展,造就一支适应新课程理念、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把高中新课程改革作为我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我校腾飞的突破口,为培养能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具备优秀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1、结合我校实际,积极进行进行选修课程建设,积极探索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探索和建设与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方案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教师培训制度等,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

2、通过新课程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校高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途径,完善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以学生为本,实现“让不同的学生更加不同”特色办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化的发展,满足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

3、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管理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富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新课程文化氛围,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建立学生个性化选课方案及选课指导制度,形成有效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的学分管理办法。

1

4、探索适应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的评价标准,充分利用新的教学手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个性化,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开展高中教育教学评价与考核制度改革,深化学生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构建学校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健全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从而建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6、进一步完善我校的教师培训制度和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与新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促进我校高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努力探索能够促进普通高中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管理新机制,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7、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共享机制,积极利用和开发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程资源,建立广泛而有效的课程资源网络,实现新课程改革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我校高中发展步伐,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主要工作

(一) 开展培训工作,促进新课程实施

1.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培训原则。对进入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教师进行规范、持续、有序的培训,按省级、市级、区级、校本培训四级完成规定的培训任务。

2.采取统一规划、分科实施、研训教一体的培训办法。教科室按照上级要求和学校实际负责制定全校师资培训规划,统一安排和部署高中教师的新课程培训。

(二)开足开好选修课,落实新课程方案

1、学校在省级课程设置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有特色的课程计划,在保证开齐必修课程的同时,制定选修课程建设规划和年度开设计划,逐步提高选修课程的开设比例。按照新课程方案中规定的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的要求安排课程。

2、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提高新课程实施水平。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改革课程实施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2

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的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三)建全管理制度,保障新课程实施

1、探索推行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校制定课程设置说明和选课指导手册,为学生选课和制定课程修习计划提供指导和帮助。推行适应新课程教学特点的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教学组织形式。

2、建立学生学分管理制度。根据课程设置方案要求制定学生学分管理办法,遵循客观、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规范操作过程,真实反映学生课程修习状况。

3、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加强学校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进修体系建设,形成多种形式的专业支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及时解决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新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四) 开发课程资源,搭建新课程平台

1、积极引进、开发多样性的选修课程校本课程资源,加强课程资源地建设,建立校际之间资源交流与共享机制,发挥课程资源的最大效能。

2、根据新课程实施的需要,对师资、场地、设备、资金、时间等资源进行统筹优化,充分发挥整体效益。加大学校建设力度,使学校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房及网络信息技术等各种专用教室的建设和新课程接轨。充分发掘并有效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规划教室功能的最大利用,充分用好学生在校的每一分钟。

(五)改革评价制度,创设新课程环境

1、建立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将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构建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建立和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形成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和综合评价监控体系,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真实可信。

2、探索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制度,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及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