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总结解释: 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老师发现个别组的结论与其他组有些差异, 得出水结冰的温度不一致。我想,这里有温度计的原因,也有实验方法的原因。科学家们曾经也做过这个实验,得出的结论与我们大多数组一样——水开始结冰的温度是0℃,是温度的变化使水结冰了。 议一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冰箱里的水为什么会结冰了吗? 由于冰箱中的温度较低,把水放入冰箱中水向周围放热,温度降低,降到0℃时,使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结成了冰。 巩固练习 学生讨论 1、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 水开始结冰。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 )℃ 答案:0;0。 2、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 答案:降低 3、为了使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可以采取什么方法( ) A、加水 B、加盐 C、加冰 答案:B 4、冰水结冰后占据的空间( ) A、变小了 B、变大了 C、没有变化 答案:B 学生练习 课堂小结 1、 共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梳理本节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2、 冰特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坚硬、容,把自己所学到的很光滑、温度低…… 知识与老师同学交3、 水特征:液体、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流,最后总结出本节柔软…… 课的知识点。 4、水在 0 ℃开始结冰;是因为温度的变化, 水才结冰; 板书 教学反思 水结冰了 一、 冰的观察 二、 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水在 0 ℃开始结冰;是因为温度的变化,水才结冰; 科学课的核心价值是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个探究活动。激发兴趣是科学教学的第一法宝。上课时,我让每一位学生到老师那里领取一块冰、一杯自来水。接着我采用了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孩子参与的热情。尽管让学生通过“摸”、“捏”、“闻”、“尝”、“看”的游戏。只是玩冰与水这样简单的事物,但是,对三年级学生来讲,足以激发他们的爱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获得游戏的快乐外,更明白了利用人具有的感官可以对冰和水进行比较性观察。如此的情景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也直接指向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一——比较冰与水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然后让他们小组交流冰与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全班交流填写好48页的维恩图。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掌握了冰与水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4.冰融化了教案教学设计【新教材】
《冰融化了》教学设计
课题 学习 目标 冰融化了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1、 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 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 明确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重点 经历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难点 探究促进冰融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液态的水在0℃以下就会凝固成冰,那么固态的冰能够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 冰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你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亲自来看一看! 讲授新课 一、观察冰的融化 你知道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块温度吗? 赶快动手测一下吧! 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变成水呢? 1、冰在融化时温度的变化 动手测量:冰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融化时的温度。 应该怎么做呢? (1)实验步骤: ①把温度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②每隔一分钟记录冰块的温度。 ③如果观察到冰块完全融化时,记下温度计 学生动手测量说出测量的温度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回答 学生看书找答案 学生齐声阅读课件上的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锻炼学生自学能力 明确实验操作步骤 设计意图 的读数。 实验要求 让学生做到心中明白实验应该怎样做 此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明白: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周围空气温度才会降低。 1、检测时温度计要固定在一个位置测量。 2、每隔1分钟读出温度计的温度,按顺序汇报,记录员及时记录。 学生阅读课件上实验要求 3、实验过程中要保持安静,时间为5分钟。 方法知道了之后,我们就来测量一下吧,同时记录冰块融化时的温度和周围空气的温度,每隔1分钟测一次,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当冰块恰好完全融化时,温度计的读数 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0℃) 2、研究冰融化时周围空气的温度 实验要求: (1)、测量盛放烧杯内空气温度; (2)、紧靠烧杯外壁空气温度; (3)、远离冰块处空气温度。 实验结论:在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 ;通过测量知: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这是因为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 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学生观察图片明确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认真观察、积极思考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