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代汉语语法 下载本文

古代汉语语法

一、 语法: (一) 词法

虚词: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形代表几个不同的虚词。

实词

1. 虚词:

(1)以代词用法为主的虚词:

之 代词: 人称代词 相当于“他”:爱公孙段,欲立之 相当于“你”: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那么你之后就没有人再继续了)

相当于“我”:幸来告语之 指事代词“这”: 之二虫,又何如。 之子于归。(这个姑娘出嫁了)

助词 介词,连词:“的”:民之主也; 以君之力,不能毁魁父之丘。(这样的)

云梯之械(这样的)。 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寡人之于国也。

“之”字本意:到(某地)去

其 相当于“之+的” 代人,作定语:其妻归,告其妄 代物:问其主

代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主谓结构的主语:而观其辟人也 作语气词 表示委婉的语气:吾其还也(我还是走吧)

表示推测的语气:民其无知也(百姓大概无知吧) 增加反问的语气:如之何其废之

表反问“难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字本意:箕

是 代词,代前边出现的人,事:闻君行圣人之道,是亦圣人也(这)

(译作:这、这个、这样的)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和这个相反)

天下皆是也(这样的)

作指事代词:是岁大旱(这);居是邦也(这个)

现代汉语中,“之”、“其”、“是”作为代词已不用了。

者 特殊代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所

者 代词 名词+者(复指代词),就是指代名词本人:陈涉者,羊城人也 动词+者,指示发出动作的主体,者字词组 语气词 表示假设语气“…的话”:不然者

表示疑问语气“呢”:何以得擅许秦者? 放在句尾和“也”连用:……而非邦者也(哪里见过五六十平方里的小国不算是国家呢?)

所 所只能+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表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所读者(所读的书) 所仰望而终身也

吾先子所畏也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 “所以”(所凭借的原因):故今具道所以

未见所以敬王也(没有见到你所用来尊敬王的表现)

或、莫 都是不定代词 或 或曰……(有人说……)

如或知尔(如果有人了解你)

莫 否定性不定代词:天下莫不闻 莫不中音(没有哪一个声音不符合节拍)

善莫大焉(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都有副词用法 或(作状语,表不肯定):或者不可乎(也许不行吧) 今者或是之亡矣(大概)

莫(表否定):民莫有斗心(老百姓没有抗争的决心)

焉 都是合音词 “于之”,“于是” 诸 “之于”,“之乎”

焉 “于之”,“于是”: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让子路在这儿问路) 不复出焉(于之)(不再从这儿出去了)

善莫大焉(于之) 语气词用法: 在句尾:于我心有戚戚焉

则就木焉(就和死差不多了)

在句首:焉有仁人在立,罔民而可为也?

诸 “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之乎”:有诸?(有这件事吗?)

孰、何、安、胡、曷 ——代词,“什么” 孰:指事,指人

何:何事。敢问何谓也(指的是什么) 安:指地方。沛公安在(在哪)

回答问题步骤:解释加点字

1) 词性;2)功能(用法)3)今译

例:之:助词。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以:介词,宾语省略,可译成“把”。

(2)都有介词用法的虚词

以 以介词用法为主:以五十步笑百步(以:助词,译作“凭借”。和“五十步”组成介宾

(名词+以+动词) 构,作状语) 树以青槐(介宾结构,作补语) 树之以桑(把桑树种在这)

连词(可以连接词、词组、句子):夷以近(而)(动词+以+动词)

越国以鄙远:连接目的

以其无礼于晋:连接原因 为 介词:以 天 下 与 人 易, 为 天 下 得 人 难

介宾 动宾 介宾 动宾

如姬父为人所杀(被,介词) 连词:为其老,强忍(因为)

出令曰:“为我葬…”(如果要葬我的话) 秦为知之(如果,连词)

与 介词(两者间不并列):公与之语(“公”、“之”地位不平等,所以“与”是介词,“跟”)

子厚与设方计(介词,给) 与人耕佣(介词,被) 连词(两者间并列):吾与汝毕力平险(“吾”、“汝”地位平等,所以“与”是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