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学考试重点 下载本文

《政治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二)可能论或或然论 -- 自然环境仅仅提供可能机会, 人类才具有选

择利用权,人的利用选择决定自然对人类的利弊作用。

(三)生态论(适应论)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适应性相互作用,

是人地关系、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四)文化景观论 -- 强调人文与自然的统一, 从文化景观角度分析人

地关系,拉系尔称为历史景观。

九、中国”圈地运动“与英国”圈地运动“的比较

1、时间 -- 英国长达几百件,中国才几十年

2、规模 -- 英国绝对规模小,受影响的人数较少。

3、被圈地土地性质比较 -- 英国主要是公地和荒地,中国主要是农民

承包的良田。

4、圈地目的 -- 英国是经济目的,中国是经济目的与政治目的并行

5、手段 -- 英国早期是暴力,后来则是在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进行;中

国从来没有平等协商,全是暴力推进、无序进行。

十、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含义及意义

含义:土地流转指的是土地使用权流转,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含义,是

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

( 使用权 ) 转让给其他农

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

意义:

1、整合和优化各种资源,有效改善土地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激活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业的整体生产效率,为农业规模化、

集约化、高效化经营提供广阔空间,大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构建和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机制,可以使农民更充分地

参与分享城市化、工业化的成果,显化集体土地资产价值,促进农民

获得财产性增收。

3、农民们和进城的农民工收入增加,必定扩大内需,有利于刺激城

市工业的增长,同时又归还了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利。

4、农村的土地会逐渐集中到种植大户手里,加上更长的承包期,无

论从预期收入和成本上考虑, 农民们都会放心地加大投入, 确保国家

的粮食安全。

十一、农村经济制度

1、含义 -- 建立在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的一整套农村经济关

系及于此相联系的农村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经济制度的变迁

1949-1978 强制性变迁

土改 -- 农业互助组 -- 农业合作初级组 -- 农业合作高级组 -- 人民公社

1978- 今天 诱致性变迁

家庭联产承包 -- 乡镇企业 -- 股份合作

十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1、十一界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展开。经济体制改革是在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

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1978,全国还有一亿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安徽,四川首先实

行“放宽政策,休养生息”的办法,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

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好的效果。不久,全国实行以“

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 ”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 “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

意义:

1、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得到了大

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 随着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 社会化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 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2、导致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 非农产业比重上升, 种植业比重下降。

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生,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

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适应我国农业特点。

4、农户在承包期内可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完善

流转办法,逐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

证国家粮食安全。

5、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改革征地制度,完善

征地程序。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

征地时必须符合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及时给予农民合理补偿。 十三、农村工业化

含义 --

1、农村工业化是农村工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比重上升,农业比重降

低,所引起的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变化的过程。

2、吕政认为是农业劳动力转为非农劳动力;农业人口向中小城镇聚

集。

3、我们认为农村工业化的内涵是农村工业产值与就业比重提升,人

口集中、城镇化,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土地规模经营与农业现代化;农村人口生产方式、 消费结构与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农村的现代

工业文明与城市文明普及;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

十四、三种农村工业化模式比较

模式

特征

华西村 三为主 二协调 一共同

苏南模式

政府主导

温州模式

自下而上由农民自发推动的以发

展个体私营经济、小商品经济起

步的模式,市场为主导

珠江模式

前店后场、三来一补、引进外资

新苏南模式 环境换发展 → 环境优化;招商引

资强政府到社会建设强政府;百

姓殷实;核心竞争力

1、启动方式的差异:内发、外发市场拉动方式

2、主导产业:苏南是机械制造业、珠江是出口外向型;温州是

日常消费品

十五、我国的城镇化机制

城镇化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 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

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 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主要为

农村小城镇)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

机制:

1、外生性机制 -- 主观选择

阻碍作用:重工业优先 -- 资本排斥劳动;城乡分制 -- 城市化停滞

促进作用:乡镇企业兴起;当前综合机制

2、内生性机制 -- 客观力量

客观生产机制,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微观市场机制,市场规律、价值规律。

十六、对“城镇化是迂回实现城市化的方式”的理解。

1、我们所指的城镇化,尤指农村 “城镇化”,即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职业转换过程,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 (主要为农村小城镇) 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而城市化不仅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并向城市集中的聚集过程,而且是城市在空间数量上的增多、 区域规模上的扩大、 职能和设施上的完善和城市的经济关系、 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人类的社会文明广泛向农村渗透的过程。

2、从规模上看,由于中国农村户籍人口达到 9 亿,如果要达到 60% 的城市化率, 就意味着有 3.8 亿农民要进入城市定居, 这是任何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