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三基题目电子版 下载本文

3.简述细菌形成耐药性的机制? 答:(1)失去与药物作用有关的合成途径。(2)借一种渗透屏障的保护,阻止药物进入细胞达到作用部位。(3)改变药物的作用部位,或改变与重要的酶作用的部位,或改变酶的结构。(4)产生灭活药物的酶。

4.什么叫生长曲线?细菌生长分哪几个期?

答:生长曲线:以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合适的液体培养基,在适宜的环境下培养,它的生长繁殖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菌数的对数作纵坐标,生长时间作横坐标,得出一条曲线。细菌生长分四个时期:A.迟缓期 B.对数生长期 C.稳定期 D.死亡及衰退期。

5.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有哪些?

答:A.电解质 B.酸碱度 C.温度 D.混合物的振荡 E.抗原的性质。

6.抗酸染色的原理及操作中注意事项?

答:目前认为抗酸杆菌菌体中含有多量抗酸性脂类(包括分枝菌酸),能与碳酸复红结 合成红色的化合物,细胞壁又能阻止染料和脂类结合物往外界扩散,能抵抗酸性酒精的 脱色作用,而被染成红色。非抗酸菌体内脂类少,结合不牢固,易被酸性酒精脱色而美 兰复染呈现兰色。操作中注意事项:(1)涂片厚薄要适当;(2)加温不可太急,一般不要煮沸,产生蒸汽即可;(3)加温过程中要随时补充石碳酸复红;(4)冷却后才能用水冲洗;(5)冲洗不能过猛,因加热后抗酸杆菌菌体之类脂质呈溶解状态(半液态)与石碳酸复红结合物容易被水冲掉,此法主要用于检查结核杆菌与麻风杆菌。

7.影响酶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温度(2)酸碱度(3)激活剂和抑制剂(4)酶浓度和基质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5)酶作用的时间。

8.水的主要生理功能? 答:(1)水是细胞、组织不可缺少的组成材料,在维持大分子构象、细胞器及细胞等形态、硬度和弹性方面起重要作用。(2)水是生物体内良好溶剂。(3)参与物质代谢反应。(4)调节体温。(5)起润滑和运动沟通作用。总之,没有水份就没有正常细胞、组织,也就不可能存在细胞的代谢活动,不可能维持呼吸、消化、吸收、分泌、排泄和循环等生理功能。

9.为什么血浆蛋白在同等电场下电泳,其速度不同?

答:因为血浆蛋白在此条件下,都带负电荷,在电场上都向正极移动,由于各自所带的电荷量不同。它们的分子大小形态不同,它们在电场上所受到的阻力也不同,其速度也不同,因此在同一电场条件下,各种蛋白质移动速度也各不相同,从而把血浆蛋白质分离成若干区带。

10.检测尿糖定性时,如服用大量维生素 C,对班氏法及葡萄糖氧化酶纸条法有何干扰? 答:服用大量维生素 C 检测尿糖,班氏法可呈假阳性。对葡萄糖氧化酶纸片法可呈假阴 性。

11.什么叫 DIC?简述其特点?

答:DIC 是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病理状态,在某些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广

泛的血管内凝血,其特点是:(1)在凝血过程中,血液中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被消耗 引起出血。(2)同时在许多器官的小血管内有纤维蛋白沉着,形成血栓,从而引起栓塞 和微循环障碍,红细胞受机械性损伤和溶血。(3)体内发生继发性纤溶,可降解大量的

纤维蛋白原和已形成的纤维蛋白,造成低纤维蛋白血症,进一步加重出血。 12.试述红细胞形态特征? 答:(1)红细胞的胞浆中在普通染色时不见任何颗粒。(2)红细胞在发育过程中,胞浆逐渐出现血红蛋白,由无到有,由少到多,以至充满胞浆。(3)红细胞核在成熟过程中脱核,故可把红细胞分为有核红细胞(包括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及无核红细胞(包括网织红细胞及成熟红细胞)。

13.血浆中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缓冲体系有哪三对?

答:血浆缓冲体系有 HCO3-H2CO3,HPO42-/H2PO4.Pr-/HPr 三对。

14.血细胞成熟过程中规律性变化?

答:血细胞成熟过程中形态上表现一些规律性的变化。

(1) 胞核由大变小,核形由圆到凹陷,粒细胞则呈分叶状,成熟红细胞脱核。 (2) 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相反。

(3) 核仁由多到少,由清晰到模糊不清,最后消失。

(4) 核染色质由细致、疏松、网状逐渐变为粗糙、紧密、块状。 (5) 胞浆由少到多,由深蓝到蓝、浅蓝,红细胞最终成粉红色。 (6) 颗粒由无到有,由少到多,粒细胞成熟过程中由非特异性嗜天青颗粒变成嗜酸性颗粒。

15.粪便的颜色和性状的改变常见哪些疾病? 答:(1)食糜样或稀汁样便见于: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2)米泔样便见于:霍乱、 副霍乱患者。(3)粘液便见于:小肠炎症。(4)胨状便见于:过敏性结肠炎。(5)脓性 及脓血便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或直肠癌症。(6)鲜血便见于: 痔疮和肛裂。(7)柏油样便,隐血试验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8)白陶土样便见于: 阻塞性黄疸。(9)细条状便见于:结肠癌、直肠癌。

16.周围血液涂片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主要包括(1)红细胞检查:观察红细胞形态大小染色性质。有否异常红细胞等。 (2)白细胞分类计数,即求出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数及未成熟白细胞质与量的变化。(3) 寄生虫:如疟原虫、微丝蚴、杜氏小体虫。(4)血小板的分布及形态。

17.何谓肝硬化?

答: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造成弥漫性肝脏损害, 临床上以肝功能受损害及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晚期常出现严重并发症。

18.血清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答:中度增高:见于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重度增高:见于胆道炎、阻塞性黄疸。 显著增高:肝炎急性期,尤其黄疸型肝炎、药物过敏或中毒性肝炎亦可明显升高。本酶 活力波动往往与病情是平行的,但本酶并非特异性增高,应结合临床症状一并分析。

19.管型有哪几种?检查管型时应注意什么?

答:管型是在肾小管内形成的 ,由粘蛋白、变性的肾小管细胞和肾小管的分泌物、脱 落物或白细胞、红细胞等组成。一般呈直或微弯的圆柱状,大小不一,二边平行二端(或 一端)钝圆,偶亦可呈破裂状,根据内含物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透明管型:无色,大小长度不一,均匀,半透明,两端圆,两边平行的圆柱体,一般平直略有弯曲,很少见到一端有扭转状。偶也见到半透明体上附有少数颗粒或细胞,尿内有大量胆红素时可染成黄色。 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许多大小不等颗粒,有的并含有少数细胞,根据颗粒大小可 分为细颗粒管型和粗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脂肪管型和蜡样管型等。

20.简述妊娠期母体糖代谢特点。 答:胎儿的葡萄糖全部依靠母体供给,母体血液内葡萄糖可以自由地通过胎盘屏障达到胎儿血循环中。妊娠期母体糖代谢特点:(1)妊娠初期空腹血糖浓度降低。(2)妊娠中期血糖浓度升高以供胎儿需要。(3)妊娠晚期时血糖升高,使胎儿获得充足的血糖来源。(4)孕妇空腹血糖的基线下降(3.9mmol/L~4.6mmol/L)而餐后血糖呈持续性升高,以保证母血中的葡萄糖顺浓度差不断地传运给胎儿。

21.什么叫先天性苯丙酮酸尿症?

答: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儿肝脏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阻断了蛋白质 的分解后从苯丙氨酸到酪氨酸的代谢,体内蓄积了过多的苯丙氨酸使脑细胞凋亡,而引 起患儿智力低下并有皮肤白、头发黄、鼠尿味等临床症状。

22.什么叫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答:是由于新生儿甲状腺发育障碍(缺如,异位等)或合成甲状腺素酶缺陷而使 甲状腺分泌不足引起的生长迟缓,智力发育落后的疾病。又称呆小病、克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