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北风和小鱼》教案苏教版 下载本文

北风和小鱼

教学目标:

1、复习和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7个生字,认识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要有自知之明,不可妄自尊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识记本课生字。 难点:在熟读的基础上,领悟这则故事的寓意。

教学准备:词语卡片,北风、小鱼、梧桐树、鸟儿的头饰。 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人物个性鲜明,对话较多。通过北风与青草、梧桐树、鸟儿和小鱼的不同表现,体现做人要谦虚,不能妄自尊大的寓意。学生对文中的几种小动物很感兴趣,分角色朗读可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学中,教师可安排学生做各种形式的朗读(个人读、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表演朗读等,),激发学生进入故事情境。最后安排了一个课本剧表演,这样使学生热情高涨,效果肯定很好。

本文寓意较深刻,是低年级学生理解上的难点。课堂上,教师让学生扣住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等重点词,通过比较句子、竞赛朗读等多种方法,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北风的得意和狂妄、小鱼的勇敢和聪明,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北风在天上呼呼地刮着,(贴图)小鱼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贴图)。有一天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个故事。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北风和小鱼》。(板书课题,学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要求学生听课文录音,再让学生朗读课文。 2、要求学生标上自然段序号,画出课文生字新词。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北风来,天气就变冷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它都吹向了谁?(草地 梧桐树 鸟儿) (3)它们怕北风吗?(怕)从哪儿看出来?(青草变了颜色,梧桐树落了叶,鸟儿躲进了窝。)

(4)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2、教学第二自然段。

北风呼呼地不停地吹着。(学生分别表演青草、梧桐树、鸟儿在它面前退缩了、害怕了的情景。)这时,北风表现得怎么样?(得意)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北风得意地说了什么?

(3)你能把北风这种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的语气读出来吗?(指名比赛读。) 3、教学第三自然段。

北风凶猛、厉害,大家真的都怕它吗?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2)你是怎么知道小鱼不怕的呢?(鼓起圆圆的眼睛。) (3)表演读,体会小鱼内心不服气、勇于抗争的精神。 (4)齐读。(语气坚定、勇敢。) 四、教学第四、五自然段。

小小一条鱼,竟然敢与强大的北风抗争,北风可气坏了。十分恼火的北风恨不得一下子置小鱼于死地,接下来,北风是怎么做的呢? 1、自由读课文。

2、说一说北风想让小鱼怎样?(冻死。)从哪儿看出来的?(河水结冰。) 3、北风看不见小鱼了,为什么会非常得意呢?

4、小鱼真的没有了吗?它到哪里去了呢?(小组讨论。) 5、有感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五、朗读比赛。推荐个人赛读。男女组分段赛读。两大组全文赛读。 六、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和 知)识记字形。 2、讲解并范写。

和:左宽右窄,左长右短。第一笔是平撇。第四笔是斜撇。 知:左宽右窄,左长右短。第一笔是斜撇。第四笔是竖撇。 3、按笔顺描红后,在田字格中书写生字四遍,并各组一个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活动

1、开火车练词语。(出示卡片)

颜色 梧桐树 都 浮出 水面 一口气 鹅毛大雪 河面 知道 2、指名分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课本剧表演。

1、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读。2、戴上头饰表演。3、反馈,评价。 三、教学生字词。

1、字音。(指导读准)

“都”不能念成“dū”,“知”不能念成“zī”。 2、字形。(独体字)

面:独体字。笔顺规则是从上到下,先里头后封口。第二笔是短撇。第四笔是横折钩,钩略

小。部件“”不能写成“回”。

毛: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略平。第三笔横较长。末笔是竖弯钩,底端平展,向上钩出。 出:第一笔是竖折,竖短折长。第三笔是长竖,从竖中线高高穿过。第四、五笔和第一、二

笔一样。 口:绝非是方框儿。第一笔竖靠里收笔,第二笔横折靠里收笔,第三笔横使第一笔竖露一点,

又使横靠折处露一点。整个字形有点儿像梯形。

气:独体字,上紧下松,前三笔要写得小巧,第四笔“?”要写得宽大些,稳稳托住上边部

分。

3、词意。(重点理解)

得意:称心如意,感到非常满意。(联系生活理解。) 浮出:从水里钻到水面。(动作理解。) 鼓起:凸起,涨大。(动作理解。)

鹅毛大雪:形容雪花多,雪下得大,纷纷扬扬。(联系生活举例。) 4、学生看清笔顺,在书上描红。 5、书写生字四遍,各组一个词语。

四、课堂小结:北风和小鱼,你喜欢谁?为什么呢?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同步与探究》第一、二、三题。 2、把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处理得欠缺的地方有以下两点:

1 、课堂语言缺乏童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言语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可见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尤其举足轻重。在教学过程中我忽略了使用趣味性的语言,说话语速比较快不符合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思维特点。教学过程中学生听起来比较吃力,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学,学生反应比较慢。

2、 教学过程中设置的问题过大,不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教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个故事说了什么?这个问题有点过大了,就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回答。应该使用填词的方式加以引导学生,譬如:( )的北风 ( )的小鱼,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学生容易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