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下载本文

年级 三年级 三年级数学科导学案

河套小学 教 师 学 生 学习内容 教科书2——4页 课题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1、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2、了解台称、天平称物体重学习 量的方法,能够进行重量的简单计算。3、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养成动手目标 操作,激发学习兴趣。4、通过认知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合作意识。 重点 认识克、千克,建立1克、1千克的重量观念 难点 建立感知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 自 主 学 习 流 程 学 案 课 前 预 习 认真读下面内容: 1、世界上最小的鸟是蜂鸟,孵出来的时候还不到1克。 2、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3、世界上最大的袋鼠大约重40千克,最小的袋鼠大约重4千克。 4、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1吨。 独 立 尝 试 1、1克有多重? 2、1千克有多重? 3、5千克=( )克 30000克=( )千克 12千克=( )克 6000g=( )kg 4000g=( )kg 600g+5kg=( )g 导 案 梳 理 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是多少。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疑 克可以用“g”表示。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可以用“kg”表示。 难 课 后 延 伸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梨大约重100( ),一头象大约重800( ),一个西瓜大约重8( ),一只兔大约重3( ),一只蜜蜂大约重4( ),一袋面粉重30( ),一只毛笔大约重20( ),一只菠萝大约重2( ),一匹马重350( )。2、在○里填上“<”、“>”或“=” 900克○1千克 2千克○1500克 7000克○9千克 4500克○5千克 3千克○3000克 50千克○5000克 6千克○5800克 40千克○4500克 6kg○5000g 4kg○3kg500g 6kg+3000g○9kg 6000g-5kg○2kg 3、一袋大米重50千克,4袋共重多少千克?合多少克? 自我 总结 今天我学会了( )。

青岛版(2014)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1.课程标准要求:

知识技能:能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

数学思考: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 2.课程标准解读:

第一分句中的第一个行为动词 “能”,它的同类词是“掌握”,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核心概念是“一位数乘两位数”,“口算”是其限制条件。

第三分句的行为动词是“体验”,即“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综合分析课标对这部分知识的要求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要求学生经历获取知识的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与合作交流时间,以此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第二个层次是在理解一位数乘两位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能掌握算法并进行口算,提高运算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85-88页信息窗1的内容包含两部分知识: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这两部分的知识均是数运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以后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及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材内容在编排上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素材富有生活化,贴近学生生活。信息窗1呈现的是学校体育大课间学生跳集体舞的情境,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积极投入问题解决的探索活动中。二:注重直观演示,引导自主探究。教材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进行算法的探究,旨在借助几何直观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三:练习设计内容丰富、实用性高。通过丰富的练习,旨在使学生在有趣、现实的活动中巩固新知,提升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之前,全班92%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表内乘法的计算。少数学生对本节课要学的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有所了解,但达不到理解、掌握的程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结合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等活动,体会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意义。

2.全班92%的学生能正确进行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

3. 全班92%的学生能正确进行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教学重点: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的探究。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与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并进行正确的笔算。 【评价设计】

1.通过合作探究环节的听、想、说、写等表现,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巩固练习、课堂小测等项目,检测目标2、目标3的达成。 【教学资源】 课件、答题卡 【教学流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写的什么?(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从这句话,你知道什么?

预设生:体育锻炼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

师:为了我们的健康,咱们学校在大课间都组织了哪些活动? 预设生:跳绳、沙瓶操……

师:同学们请看,这儿有关于两个班的活动信息。谁来读一下?

预设生:三(1)班跳绳的同学分2组,每组20人。三(2)班做操的同学分3组,每组12人。

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生:问题1-三(1)班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2-三(2)班做操的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3-做操与跳绳,哪种活动的人数多?多多少? 二、 合作探究,构建模型

1.解决问题1-整十数与一位数的口算 (1)自主思考。

师:三(1)班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怎样列式? 预设生1:20+20 预设生2:20×2

师:你为什么用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