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全部知识点总结 下载本文

1、血量:占体重的7~8%

2、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排泄

概念: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 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

区别于:排遗:食物消化后的残渣形成的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二、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的场所 输尿管

膀胱 :有贮尿的作用 尿道

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

肾小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而成,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

肾单位 肾小囊: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囊壁分内、外两层,内层紧贴肾小

球,外层与肾小管相连

肾小管:肾小囊内外两层之间的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三、尿的形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1.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过滤血液

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的血浆成分都可以过滤,在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剩下的形成尿液。

**区别: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和代谢废物)、原尿(没

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和尿液(没有血细胞,不含蛋白质、葡萄糖)

四、尿的排出

肾脏(形成尿液) 输尿管 膀胱(暂时储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 五、人粪尿的处理

1)人粪尿的价值:作为农家肥。特点是:肥源广、养分全、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 2)人粪尿的无害化处理 方法: 建沼气池

高温堆肥

- 21 -

建生态厕所

作用:杀死各种病菌、虫卵,分解有机物和其他有害物质。

第六章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1、

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小脑 脑干 脊 髓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8、 耳郭

外耳 外耳道 收集声波 鼓膜 耳的结构: 中耳 鼓室 听小骨

半规管 与维持身体 外耳 前庭 平衡有关

耳蜗: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9、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小骨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产生听觉)

10、为保护耳和听觉,除了减少和消除噪声外,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有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

(2)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 (4)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12、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13、反射: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有规律的反应。 1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是通过反射弧完成的。

- 22 -

各部分的功能 大脑 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它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主要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传导神经冲动 脑神经 脊神经

15、反射弧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射的类型:

(1)简单反射: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如缩手反射、眨眼反射 排尿反射、膝跳反射、金鸡报晓、都是简单反射。

(2)复杂反射:动物和人都能对具体的信号刺激发生复杂的反射,是通过长期生活经

验积累形成的。如:望梅止渴、惊弓之鸟、 谈虎色变、鹦鹉学舌、听到铃声进教室、 2)眼的卫生保健:

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戴凸透镜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区别于:应激性 2.膝跳反射的实验:P101 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

现象:小腿以膝盖为轴,突然跳起来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 效应器: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神经中枢:脊髓灰质内的膝跳反射中枢 3.反射弧的概念: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

4.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灰质内

复杂的反射 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内

四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 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等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胰岛: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 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

性腺:睾丸(男性):分泌雄性激素

- 23 -

卵巢(女性):分泌雌性激素

2)、激素:由内分泌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3)、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幼年:呆小症;成年:甲状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腺功能不足;食物缺碘,引的兴奋性 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的吸收、利用和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转化,降低血糖浓度 来治疗 低血糖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在我国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位于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是一项举世瞩目、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 2、酸雨的主要成分是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1PH等于7为中性 ○2PH小于7为酸性 ○3PH大于7为碱性 3、形成酸雨的最主要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硫

4、我国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形成的,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5、掌握模拟探究酸雨的危害:P115 1提出问题:酸雨影响植物苗的生长吗? ○

2作出假设:酸雨影响植物苗的生长。 ○

3得出结论:酸雨影响植物苗的生长。 ○

6、根据我市的情况,写出一条能减少酸雨发生的建议或措施:

答:针对我市的情况应该减少煤、石油等燃料燃烧时污染物的排放,并做好回收和利用这些污染物的工作。

7、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重金属污染。

- 24 -

8、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 9、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有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10、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全球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的现象。

11、臭氧层能够有效地滤去太阳辐射中对生物有强烈破坏作用的紫外线。控制和停止使用氟利昂,以减少含氮废气的排放,是防止臭氧层破坏的关键。 12、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保护生态环境要做好以下工作:保护森林和植被 控制酸雨,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

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5)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6)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7)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 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形 态:鳃丝呈细丝状

3.观察鳃 颜 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 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腔肠动物:海葵、珊瑚等 软体动物:乌贼、河蚌等

4.其他水生动物 甲壳动物:虾、蟹等 其他水生动物:海豚、龟等 水域环境是水生动物的乐园

5.水域环境的保护 污染物、农药化肥的使用等破坏水域环境 水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陆生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

-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