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复习资料第二部分分析 下载本文

90、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提出“点铁成金”的观点,而“夺胎换骨”说则出自于惠洪的《冷斋夜话》。

91、严羽,字仪卿,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省)人,有诗集《沧浪吟》和诗论专著《沧浪诗话》。

92、《沧浪诗话》在宋代诗话中体系性最强。全书共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后附《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诗辨”是全书的核心。

93、别材别趣说是严羽提出的审美特征论,此说主要是针对宋诗特别是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风而言的。

94、严羽认为诗歌欣赏和创作的思维方式就是“妙悟”。而“熟参”则是妙悟的重要条件。

95、严羽把“悟”分为不假悟、透彻之悟、一知半解之悟三类。

96、严羽认为如果能以盛唐诗歌为法,就是有“识”和“入门正”的表现。 97、严羽《诗辨》从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个方面评价诗歌。 98、王士祯字贻上,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人。诗论著作有《池北偶谈》、《居易录》、《香祖笔记》、《分甘余话》、《古夫于亭杂录》、《渔洋诗话》等,后人合辑为《带经堂诗话》。

99、王渔洋在司空图“韵味说”、严羽“兴趣说”等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神韵说”为核心的诗歌理论。

100、王渔洋认为创作有“神韵”的诗歌的途径是:伫兴而就,笔墨精练,不著议论,象外有象。

101、张惠言是常州词派的宗师,他与弟弟张琦编选《词选》,是常州派的重要范本。

102、李渔号笠翁,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如皋,曾定居南京,建芥子园书铺。著有《闲情偶寄》,其中的《词曲部》和《演习部》,后人合为《李笠翁曲话》。

103、李渔戏剧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舞台性为核心。

104、王国维是第一个以西学来作为文论框架结构的学者,他以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美学观念为建立文论体系的坐标。

6

105、王国维在文学创作的起源上提出“天才说”和“游戏说”。 106、王国维在文学创作的审美尺度上提出“苦痛说”和“古雅说”。 107、王国维文论思想的核心是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境界说”,他把境界分为造境与写境、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隔与不隔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