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最新2019-2020学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四单元检测卷(精编版) 下载本文

八年级语文(下)第三、四单元检测卷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座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

题序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行辈(háng) 冗杂(rǒng) 糜子(méi) 熙熙然(xī) ....B.脑畔(pàn) 瞳仁(tónɡ) 争讼(sòng) 戛然而止(jiá) ....C.羁绊(jī) 怠慢(dài) 磅礴(bó) 大彻大悟(chè) ....D.眼眶(kuàng) 潺潺(chán) 怅惘(cháng) 马前卒(zú)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年的元旦节就要到了,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洋溢着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

B.建军90周年大阅兵,弘扬了国威、军威,一切挑衅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须戛然而止。 ....

C.通过爷爷的批评教育,我终于大彻大悟,对以往所犯下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

D.他似乎意识到我仍然困惑不解,于是又用更浅显的语言向我解释。 ....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B.今夏,《战狼2》火热来袭,不仅叫好却叫座,其火热背后的深层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C.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使我们周围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 D.学习是否努力是决定我们成绩提升的因素之一。

4.在横线处填入下列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5.下列有关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皆为我国传统节日。

B.《社戏》选自《朝花夕拾》,作者鲁迅,文章讲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难忘经历。

C.《傅雷家书》中傅雷素来主张教育的原则,即父母应该给孩子的人生信条是:先为艺术家,次为人,再为钢琴家,终为音乐家。

D.《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青衣。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6-7题。(4分) 关 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6.下面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写河洲、雎鸠,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的巧妙的运用。 B.“流之、采之”写好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 C.“寤寐思服”写出男子追求女子没有达到目的苦闷

D.“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窈窕淑女才艺非凡,优雅的品质。 7.下列对于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

B.诗歌五节反复吟咏,逐步表现了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词句的反复,节省了诗歌的创作时间。

C.本诗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如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这种手法能使表情达意含蓄委婉。

D.“辗转反侧”用翻来覆去无法入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君子对淑女思念之深,抒发了“求之不得”的苦恼。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2分)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注释:(1)“虽有嘉肴”,“虽”,连词,虽然。“嘉肴”,美味的鱼肉。“嘉”美好。“肴”,做熟的鱼肉等。(2)“弗食不知其旨也”,“食”,动词,吃。“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味美。(3)“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的。(4)“弗学不知其善也”,“善”,良好。(5)“是故”,连词。因此;所以。(6)“困”,不通,理解不清。(7)“自反”,意思是反过来要求自己。(8)“自强”,意思是自我勉励。“强”,勉励(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0)“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8、下面朗读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不知/其旨也 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C、然后/能自反也 D、教/然后知困。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3分)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旨也( )(3)不知其善也( ) 10.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学完《虽有嘉肴》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诗词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2)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

(3)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之湄。

(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借用典故,巧妙设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赶年集 厉彦林

①“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唱儿歌,赶年集,迎新年,是我美好的童年记忆。

②我的故乡在沂蒙山区东部,山多岭多,交通不便。农村大都五天一集,集市像块磁铁,把方圆十几里的人们聚拢在一起,自由买卖,享受属于乡村独有的喜悦。我们公社驻地逢五、逢十是集。一入腊月,地里没活了,年味就渐渐浓起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乡亲们脸上,见了面格外客气、嘘长问短。年底时,崎岖的山路上人群熙来攘往,馒头、油条、猪肉、粉条等大包小包的年货在涌动。小孩子跟在大人的后面,蹦蹦跳跳地赶集、串亲戚。

③春年快到了,不管贫富都要赶年集置办年货。人们会把一年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花到最后一个年集上。在穷乡僻壤,赶年集,是孩子们迎新年的头等大事,多数孩子兜无分文,就是看热闹。腊月三十最后一个年集,头天夜里又下了一场雪,我和伙伴们还是执意相约赶年集。临行前,母亲给我套了件又厚又沉的大棉袄,父亲从兜里掏出两张五角的新钱,顺手给了我一张,我高兴得几乎跳起来。这时在一旁微笑着的母亲,狠狠瞪了瞪父亲一眼,父亲心领神会,又把手里那五角钱塞给了我,然后拍拍我的头说:“去吧,看放鞭炮,隔远点哦。”

④跑出村口,只见赶集的人很多。雪后的山路被手推车、自行车和脚印踏成一条黑色弯曲的长丝带,清晰而漫长。甩年货、购年货的都着急,牲畜的叫声、车轮声、笑声、歌声此起彼伏,相映成趣。只记得公社供销社商店的外街用红漆刷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红字,工整厚重,格外显眼。集市,就在公社居地村西侧宽阔的河滩上。河里结了冰,地上是薄薄的雪,摊位沿道路两侧展开,依次摆满小树林,商品琳琅满目,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非常热闹。

⑤时近中午,年集达到了高潮。河滩上用竹席临时撑起的棚屋,一个挨一个,大勺小勺叮当响,各色小吃应有尽有,香味扑鼻。

⑥赶年集有规矩:女孩买花,男孩恋炮,婆婆买鞋,老头购帽。割肉、买菜、买鞭炮,再购对联和年画。男孩子只关心鞭炮和牛肉锅、烧饼摊。女孩子只关心红绒花、红头绳和花布。我母亲不舍得花钱,从来不赶集,过年自己什么新东西也不添。下午快散集的时候,我找到绒花摊。红绒花是一种纯手工制品,花蕊、花瓣、花叶活灵活现,粗大的麦草捆上插满密密麻麻的绒花,在风中颤动,疲倦地招引着客户。

⑦“大爷,我买六朵绒花,三根红头绳!”我底气十足地说。

⑧“不还价,两毛!”卖花的大爷顺手帮我插在一截高粱秸上,像是开满绒花的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