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其他偶然因素,如突然停电、外线电压波动较大、打雷、某部位进水等。数控机床一旦发生故障,首先要沉着冷静,根据故障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确定查找故障源的方法和手段,然后有计划、有目的地一步步仔细检查,切不可急于动手,凭着看到的部分现象和主观臆断乱查一通。 故障诊断一般按下列步骤进行。
(1)详细了解故障情况。例如,当数控机床发生颤振、振动或超调现象时,要弄清楚是发生在全部轴还是某一轴;如果是某一轴,是全程还是某一位置;是一运动就发生还是仅在快速、进给状态某速度、加速或减速的某个状态下发生。为了进一步了解故障情况,要对数控机床进行初步检查,并着重检查荧光屏上的显示内容,控制柜中的故障指示灯、状态指示灯等。当故障情况允许时,最好开机试验,详细观察故障情况。
(2)根据故障情况进行分析,缩小范围,确定故障源查找的方向和手段。对故障现象进行全面了解后,下一步可根据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可能存在的位置。有些故障与其他部分联系较少,容易确定查找的方向,而有些故障原因很多,难以用简单的方法确定出故障源的查找方向,这就要仔细查阅数控机床的相关资料,弄清与故障有关的各种因素,确定若干个查找方向,并逐一进行查找。
(3)由表及里进行故障源查找。故障查找一般是从易到难、从外围到内部逐步进行。所谓难易,包括技术上的复杂程度和拆卸装配方面的难易程度。技术上的复杂程度是指判断其是否有故障存在的难易程度。在故障诊断的过程中,首先应该检查可直接接近或经过简单的拆卸即可进行检查的那些部位,然后检查需要进行大量的拆卸工作之后才能接近和进行检查的那些部位。
2.3 数控机床的常用检修方法
数控机床涉及多个应用学科的复杂系统,数控系统和机床本身的种类繁多,功能各异,不可能找出一种适合各种数控机床、各类故障的通用诊断方法。这里仅对一些常用的方法作以介绍,在实际的故障诊断中,对这些方法要综合运用。 (1)根据报警号进行故障诊断
计算机数控系统大都具有很强的自诊断功能。当机床发生故障时,可对整个机床包括数控系统自身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并将诊断到的故障或错误以报警
号或错误代码的形式显示在CRT上。
报警号(错误代码)一般包括下列几方面的故障(或错误)信息: ①程序编制错误或操作错误; ②存储器工作不正常; ③伺服系统故障; ④可编程控制器故障; ⑤连接故障;
⑥温度、压力、液位等不正常; ⑦行程开关(或接近开关)状态不正确。
利用报警号进行故障诊断是数控机床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机床发生了故障,且有报警号显示于CRT上,首先就要根据报警号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分析与诊断。当然,报警号多数情况下并不能直接指出故障源之所在,而是指出了一种现象,维修人员就可以根据所指出的现象进行分析,缩小检查的范围,有目的地进行某个方面的检查。
(2)根据控制系统LED灯或数码管的指示进行故障诊断
控制系统的LED(发光二极管)或数码管指示是另一种自诊断指示方法。如果和故障报警号同时报警,综合二者的报警内容,可更加明确地指示出故障的位置。在CRT上的报警号未出现或CRT不亮时,LED或数码管指示就是唯一的报警内容了。
例如,FANUC10,11系统的主电路板上有一个七段LED数码管,在电源接通后,系统首先进行自检,这时数码管的显示不断改变,最后显示“1”而停止,说明系统正常。如果停止于其他数字或符号上,则说明系统有故障,且每一个符号表示相应的故障内容,维修人员就可根据显示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 (3)根据PC状态或梯形图进行故障诊断
现在的数控机床上几乎毫无例外地使用了PC控制器,只不过有的与NC系统合并起来,统称为NC部分。但在大多数数控机床上,二者还是相互独立的,二者通过接口相联系。无论其形式如何,PC控制器的作用却是相同的,主要进行开关量的管理与控制。控制对象一般是换刀系统,工作台板转换系统,液压、润滑、冷却系统等。这些系统具有大量的开关量测量反馈元件,发生故障的概率较
大。特别是在偶发故障期,NC部分及各电路板的故障较少,上述各部分发生的故障可能会成为主要的诊断维修目标。因此,对这部分内容要熟悉。首先要熟悉各测量反馈元件的位置、作用及发生故障时的现象与后果。对PC控制器本身也要有所了解,特别是梯形图或逻辑图要尽量弄明白。这样,一旦发生故障,可帮助你从更深的层次认识故障的实质。
PC控制器输入输出状态的确定方法是每一个维修人员所必须掌握的。因为当进行故障诊断时经常须要确定一个传感元件是什么状态以及PC的某个输出为什么状态。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测量非常麻烦,甚至难以做到。一般数控机床都能够从CRT上或LED指示灯上非常方便地确定其输入输出状态。
例如,DIALOG 4系统是用PC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板上的LED指示灯表示其输入输出状态的。灯亮为1,灯熄为0,可十分方便地确定出PC控制器的输入输出状态。 (4)根据机床参数进行故障诊断
机床参数也称为机床常数,是通用的数控系统与具体的机床相匹配时所确定的一组数据,它实际上是NC程序中未定的数据或可选择的方式。机床参数通常存于RAM中,由厂家根据所配机床的具体情况进行设定,部分参数还要通过调试来确定。机床参数大都随机床以参数表或参数纸带的形式提供给用户。由于某种原因,如误操作、参数纸带不良等,存于RAM中的机床参数可能发生改变甚至丢失而引起机床故障。在维修过程中,有时也要利用某些机床参数对机床进行调整,还有的参数须要根据机床的运行情况及状态进行必要的修正。因此,维修人员对机床参数应尽可能地熟悉,理解其含义,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利用它,才能正确地进行修正而不致产生错误。 (5)用诊断程序进行故障诊断
绝大部分数控系统都有诊断程序。所谓诊断程序就是对数控机床各部分包括数控系统本身进行状态或故障检测的软件,当数控机床发生故障时,可利用该程序诊断出故障源所在范围或具体位置。
诊断程序一般分为三套,即启动诊断、在线诊断或称后台诊断和离线诊断。启动诊断指从每次通电开始至进入正常的运行准备状态止,CNC内部诊断程序自动执行的诊断,一般情况下数秒之内即告完成,其目的是确认系统的主要硬件可否正常工作。主要检查的硬件包括:CPU、存储器、I/O单元等印刷板或模块;
CRT/MDI单元、阅读机、软盘单元等装置或外设。若被检测内容正常,则CRT显示表明系统已进入正常运行的基本画面(一般是位置显示画面)。否则,将显示报警信息。在线诊断是指在系统通过启动诊断进入运行状态后由内部诊断程序对CNC及与之相连接的外设、各伺服单元和伺服电机等进行的自动检测和诊断。只要系统不断电,在线诊断也就不会停止,在线诊断的诊断范围大,显示信息的内容也很多。一台带有刀库和台板转换的加工中心报警内容有五六百条。离线诊断是利用专用的检测诊断程序进行的旨在最终查明故障原因,精确确定故障部位的高层次诊断,离线诊断的程序存储及使用方法一般不相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CNC技术的成熟与完善,更高层次的诊断技术已经出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自修复”、“专家诊断系统”和通信诊断系统,这些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无疑会给数控维修特别是故障诊断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与手段。
(6)其他诊断方法 a、备板置换法(替代法)
用同功能的备用板替换被怀疑有故障的模板。(故障被排除或范围缩小) 注意:断电状态下/选择开关/跨线一致,只改变模板。 b、将功能相同的模板或单元相互交换,
观察故障的转移情况,就能快速判断故障的部位。 c、敲击法
数控系统是由各种电路板组成,电路板上、接插件等处有虚焊或接口槽接触不良都会引起故障。可用绝缘物轻轻敲打疑点处,若出现,则敲击处很可能就是故障部位。 d、升温法
设备运行较长时间或环境温度较高时,机床就会出现故障,可用电吹风、红外灯照射可疑的元件或组件。确定故障点。 e、功能程序测试法
当数控机床加工造成废品而无法确定是编程、操作不当还是数控系统故障时,或是闲置时间较长的数控机床重新投入使用时。将G、M、S、T、F功能的全部指令编写一个试验程序并运行在这台机床,可快速判断哪个功能不良或丧失。
f、隔离法
隔离法是将某些控制回路断开,从而达到缩小查找故障区域的目的。例:某加工中心,在JOG方式下,进给平稳,但自动则不正常。首先要确定是NC故障还是伺服系统故障,先断开伺服速度给定信号,用电池电压作信号,故障依旧。说明NC系统没有问题。进一步检查是Y轴夹紧装置出故障。 g、测量比较法
为了检测方便,在模板或单元上设有检测端子,用万用表、示波器等仪器对这些端子的电平或波形进行测试,将测试值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可以分析和判断故障的原因和及故障的部位。各种故障诊断方法各有特点,要根据故障现象的特点灵活的组合应用。
3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3.1 数控机床机械结构故障诊断与维修
(1)主轴部件的常见故障及其诊断维修
故障现象 故障原因 机床在运输过程中受到冲击 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 安装不牢固、安装精度低或有变化 主轴箱和床身连接螺钉松动 轴承预紧力不够,游隙过大 轴承预紧螺母松动,使主轴窜动 轴承拉毛或损坏 主轴与箱体超差 主轴部件动平衡不好 齿轮啮合间隙不均匀或严重损伤 轴承损坏或传动轴弯曲 主轴箱噪声大 传动带长度不一或过松 齿轮精度差 润滑不良 变挡压力过大,齿轮受冲击产生破损 排除方法 检查对机床精度有影响的各部位,特别是导轨副 重新安装调平、紧固 恢复精度后紧固连接螺钉 重新调整轴承游隙。但预紧力不宜过大,以免损坏轴承 紧固螺母,确保主轴精度合格 更换轴承 修理主轴或箱体,使其配合精度、位置精度达到要求 重做动平衡 调整间隙或更换齿轮 修复或更换轴承,校直传动轴 调整或更换传动带,不能新旧混用 更换齿轮 调整润滑油量,保持主轴箱的清洁度 按液压原理图,调整到适当的压力和流量 切削振动大 齿轮和轴承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