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计算题汇总 下载本文

计算:⑴成本个体指数和产量个体指数;

⑵综合成本指数; ⑶总生产费用指数。 解:⑴成本、产量的个体指数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⑵综合成本指数=91.3% ⑶总生产费用指数

KZQ??Z1Q1?Z0Q0成本个体指数(%) 90.0 100.0 87.5 产量个体指数(%) 110.0 125.0 114.3 ?20000=104.2%

19200

⒌某厂所有产品的生产费用2005年为12.9万元,比上年多0.9万元,单位产品成本平均比上年降低3%。试确定⑴生产费用总指数;⑵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 解:⑴生产费用总指数=

12.9×100%=107.5%

12.9?0.9⑵单位成本降低而总生产费用节约了3990元。

⒍某印染厂产量资料:

产量本年比上年 上年实际产值 产品名称 本年实际产值 q0p0(万元) 200 450 350 1000 q1p1(万元) 240 485 480 1205 增长%q1?100% q025 10 40 - 甲 乙 丙 合计 依据上表资料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指数,以及由于产量增长,使产值增加多少? 解:⑴产量总指数:123.5%

⑵由于产量提高,而增加的总产值235万元。

7.某工厂工人和工资情况如下表:

计算:平均工资的可变构成指数,固定构成指数和结构影响指数,并分析。

平均人数(人) 基期 技术工人 一般工人 合计 200 400 600 报告期 300 900 1200 基期 800 500 —— 报告期 1000 600 —— 平均工资(元) 解:⑴平均工资可变构成指数116.67%

固定构成指数121.74% 结构影响指数95.83%

⑵全厂工人平均工资提高100元

技工普工平均工资提高使总平均工资提高125元。 由于一般工人增加过快,将全厂工人平均工资拉下25元。

8.某工业企业甲、乙、丙三种产品产量及价格资料如下:

产量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计量单位 基期 套 吨 台 300 460 60 报告期 320 540 60 基期 360 120 680 报告期 340 120 620 价格(元) 要求:⑴计算三种产品的产值指数、产量指数和价格指数;

⑵计算三种产品报告期产值增长的绝对额;

⑶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上简要分析产量及价格变动对总产值变动的影响。 解: 产 品 名 称 计 算 单 位 产 量 基期q0 报告 期 q1 价格(元) 基期p0 报告 期 p1 基 期 q0p0 产 值(元) 报告期 q1p1 按基期价格计算的报告 期产值 q1p0 (甲) (乙) (1) (2) (3) (4) (5)=(1)(6)=(2)(7)=(2)×(3) ×(4) ×(3) 甲 乙 丙 合 计

套 吨 台 - 320 460 60 - 320 540 60 - 360 120 680 - 340 120 620 - 108000 55200 40800 204000 108800 64800 37200 210800 115200 64800 40800 220800 ⑴三种产品产值指数Kqp??q1p1?q0p0?210800=1.0333=103.33%

204000⑵报告期总产值增加的绝对额?q1p1??q0p0=210800-204000=6800(元)

220800?⑶产量综合指数Kq?=1.0824=108.24% 204000?q0p0?q1p0对产值的影响数额?q1p0??q0p0=220800-204000=16800(元) ⑷价格综合指数Kp??q1p1?q1p0?210800=0.9547=95.47%

220800对产值的影响数额?q1p1??q1p0=210800-220800=-10000(元)

⑸分析说明:根据上面计算结果可见,报告期总产值比基期增长了3.33%,比基期增加了6800元,这是由于产量增长了8.24%,使产值增加了168000元,价格降低4.53%,使产值减少了10000元,综合影响的结果。

即:103.33%=108.24×95.47%

6800元=16800元+(-10000)元

第六章 六、计算题.

⒈进行随机抽样为使误差减少50%、10%,抽样单位数应如何改变? 解:增加3倍;增加23.46%。

2.某地区采用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职工文化程度进行调查,抽查100名职工,每个职工文化程度的分配数列如下表:

文化程度(年) 3-5 6-8 9-11 组中值 4 7 10 人数 15 55 24 12-15 合计 13.5 - 6 100 试求:⑴抽样平均误差;⑵在概率度t=2的条件下的平均文化程度的变化范围。 解:?x?0.237(年);X在7.19年至8.13年之间

3.某乡1995年播种小麦2000亩,随机抽样调查其中100亩,测得亩产量为450斤,标准差为50斤。现要求用100亩的情况推断2000亩的情况,试计算。

⑴抽样平均亩产量的抽样平均误差;

⑵概率为0.9973的条件下,平均亩产量的可能范围; 解: ⑴按重复抽样计算抽样平均误差?x=5(斤) ⑵平均亩产量在435斤到465斤之间。

4.某电子元件厂日产10000只,经多次一般测试一等品率为92%,现拟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进行抽检,如要求误差范围在2%之内,可靠程度95.45%,试求需要抽取多少只电子元件? 解:已知:N=10000只,P=0.92。?P=0.02;F(t)=95.45%,t=2,n=? 如按重置抽样方法,则n?t2??1???22?0.92??1?0.92??2p?=

0.022=736(只);如按不重置抽样

方法,则n????t??1???2p2t2???1???0.02?10000?2?0.92??1?0.92?2222?10000?0.92??1?0.92?=686(只)

由计算结果可知,如果按重置抽样方法需抽检736只,如果按不重置抽样方法需686只。

5.对某型号电子元件10000支进行耐用性能检查,根据以往抽样测定,求得耐用时数的标准差为51.91小时,合格率的标准差为28.62%,试计算:

⑴概率保证程度为68.27%,元件平均耐用时数的误差范围不超过9小时,在重复抽样的条件下,要抽取多少元件做检查?

⑵概率保证程度为99.73%,合格率的极限误差不超过5%,在重复抽样条件下,要抽取多少元件检查?

⑶在不重复抽样条件下,要同时满足⑴、⑵的要求,需要抽多少元件检查? 解:?x?51.19;?p?28.62%

⑴t=1;

??2xx≤9小时;在68.27%的概率下,应抽选的元件数为:

n?2t2?x1?51.912?=33.3(件);应抽选34件。 29⑵t=3;?p≤0.05;在99.73%的概率下,应抽选的元件数为: n=

2t2?p?2p32?0.2862=294.8(件);应抽选295件 ?20.05⑶要同时满足上述二种情况的需要,应选取两种情况的较大抽样单位数,即需要抽取295件

。 第七章 、计算题.

⒈为了调查某商品广告投入对销售收入的影响,某企业记录了五个月的销售收入y(万元)和广告费用x(万元),如下: 月份 1 12 100 2 23 110 3 16 90 4 32 160 5 43 230 6 34 150 7 56 300 x y ⑴绘制散点图,编制相关表; ⑵判断x与y之间的相关关系的类型; ⑶计算x与y的相关系数,并加以检验; (4)计算x与y的判定系数; (5)建立直线回归方程; (6)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7)根据八月份的广告费用62万元,推算八月份的销售收入。 解:⑴相关表: 月份 x 1 12 3 16 2 23 4 32 6 34 5 43 7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