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珍编著 , 《蚯蚓》 , 农业出版社 , 1982年01月第1版 下载本文

第四章 蚯蚓分类概况及我国主要蚯蚓的分类学特征

4.1 分类概况

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陆栖动物。寡毛纲的起源是很古老的。至于发生于哪个地质时期,说法很不一致。有人认为可能开始于石炭纪或志留纪。寡毛纲的祖先可能是由水生演变而来。当然它不是从海里一下于就爬到陆地上来。现代寡毛纲的祖先,开始可能在河口适应了淡水的生活。然后再逐步养成对陆地生活的适应性。 有人比较寡毛纲陆地型和水栖型的器官及其发育,表明后者更为原始。水栖寡毛纲登上陆地不是一次完成的。因而发生多科的陆栖型蚯蚓。此外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形成。动物分类学家对它们都作过详细的研究。

蚯蚓分类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和本世纪初。培黎、密契尔逊、史蒂芬森、贝尔德、罗莎、盖茨以及我国陈义、方炳文等,都作过专门的研究。

密契尔逊(MichaeIsen)1900年,把寡毛纲细划分为11科,152属和1200个种。为现代分类打下了基础。史蒂芬森(Ste-pkgnson)1930年将其合并为7个科,其中陆栖的主要有5个科,即Megascolecidae(巨蚓科),Moniligastridae(链胃科),Glossoscolecidae(舌文科),Lumbricidae(正蚓科),Eudrilidae。此外还有二个科以水生和半水生种为主。史蒂

芬森又把舌文科分为5个亚科,把巨蚓科也分为5个亚科。

盖茨(Gates)根据解剖和发生学的特征,把舌文科的亚科今部上升为科。在蚯蚓分类中,巨蚓科相正蚓科是二个主要的科。据统计巨蚓科蚯蚓,种的数量,超过现在已知的今部种的一半以上。这一科也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大科。陈义教授对巨蚓科的分类.作了大量的工作。

由于巨蚓科是一个大科,因此它的分类一直有较多的争论。近几十年来奥莫迪(1958)、盖茨(1959)、丽(Lee1959),先后提出三个分类系统以代替史蒂芬森的分类。奥莫迪建议用食道囊(钙腺)的数量和位置划分。丽提出用球孔的数量,位置和肾管的形态划分。盖茨认为用前列腺和排泄系统及食道囊的形态、位置来划分,并把亚科上升为科。西姆斯(Sims 1965)列用计算技术和矢量图研究整理巨蚓科的分类,同意盖茨的分类法,但只承认二个科,即Megasolecidae科和Acanthodrilidae科。

1970年贾米森(Jamieson)提出把奥莫迪、丽、盖茨和 西姆斯的分类方法和排泄系统的形态学结合起来进行分类。 爱德华兹(Edwards)采用12科的分类法,共分为:

Moniligastridae科共5个属 Megascolecidae科共20个属 Ocnerodrilidae科共21个属 Acanthodrilidae科共24个属 Octochaetidae科共36个属 Eudrilidae料共40个属

Glossoscolecidae科共16个属 Sparganophilidae科共1个属 Microchaetidae科共6个属 Hormogastridae科共1个属 Criodrilidae科共1个属 Lumbricidae科共10个属

上述12科中,至少有7个科在我国都有分布。例如巨蚓科、八毛科、寒婉科、链胃科、正蚓科、舌文科、微毛科等。其中巨蚓科、正蚓科和链胃科在我国分布很广。尤其巨蚓科的环毛属,在我国已发现100多种。其它如链胃科的杜拉属,正蚓科的异唇属、爱胜届、双胸属等等,在我国发现的也很多。今后随着蚯蚓研究工作的深入,将会发现更多的蚯蚓资源。

4.2 我国主要蚯蚓的分类学特征

4.2.1 巨蚓科Megascolecidae

全身刚毛环生、每节数量很多,生殖带占3节。雄孔一对通常在17或18节,少数在19节。雌孔一个或一对,通常靠近14节中央。储精囊在9—12节l一2对,前列腺1或2对或全缺。卵巢一对着生在13节。本科大约划分为20属,其中环毛属是我国占优势的一个

属。

4.2.1.1 环毛属Pheretima 全身刚毛环生、生殖带 (环带)在14一16节,雄孔一对在18节,雌孔一个在11节,砂囊一个在第8节,全身小肾管多,储精囊在11—12节。本属外布很广,品种最多。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都有广泛分市,南欧和北非也有发现。但亚洲北部和西部。北欧及北美北部没有发现或很少。此外还有少数水生种。这属蚯蚓在我国分布很广,数量最多。对土壤及农林业生产关系很大。为便于读者参考,根据陈义、盖茨、密契尔逊、史蒂芬森等的报道,把我国主要蚯蚓种的分类特征,介绍如下:

(1)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 长90一250毫米,宽5—10毫米,背面青黄,灰绿或灰青色,背中线青绿色。环带在14一16节。此三节无刚毛。体上每节刚毛环生,前端腹面铰细而疏。雄孔在18节两侧一浅支配腔内,陷入时呈纵裂缝。内壁有褶皱,腔底突起上为雄孔,突起前面有一乳突。

受精囊孔3对,在6/7—8/9节间。孔在一横裂中央小突上,无受精囊腔。8/9,9/10节隔膜缺,盲肠简单。这一品种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湖北、天津、河北、北京都有发现。日前江苏海安,上海金山、松江等地,作为人工养殖的重要良种。 (2)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oulgaris (Chen) 身体大小、颜色和构造与威廉环毛蚓相似,但受精囊腔较深,前后缘均隆肿。外面可见腔内大小乳突各1个。雄交配腔也较深广,内壁多皱纹。胶底有平顶乳突各3个。其中1个为雄孔所在处,能全部翻出如阴茎。常与威廉环毛蚓分布在同一地区。

(3)湖北环毛蚓Ph?hupeiensis (Mich) 体细长约70一222毫米,宽3—6逛米。体节110一138。背孔门11/12节开始。全身草绿色,背中线紫绿或深绿色,常可见一红色的背血管。腹面浅灰绿色。环带3节、乳黄色或棕黄色。刚毛细而密,每节达70—130条,环带后较疏,背腹中线几乎相接。

雄孔开口在18节腹侧的刚毛线,一个平顶的乳突上,约占六分之一节周的距离。在17/18,18/19节间沟稍偏内侧,各有一对大卵圆形乳头突起。受精囊孔3对,在6/7—8/9节,沟后侧一小突起上,两孔距离较雄孔短,孔周围及腹面均无乳头突。隔膜8/9,9/10厚度同前面各节。但10/11,11/12节间隔膜甚薄。盲肠锥状。

储精囊、精巢和精漏斗包在所在节,一大膜质囊中。背孔和腹面两边交通,无精巢囊。前列腺发达。副性腺圆而紧凑。付着在体壁上,受精囊狭长,管甚粗,盲管比本体长二倍以上。内4/5弯曲,末端稍膨大。

这一品种分布广泛,在湖北、四川、陕西、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河北、北京以及东北都有发现。

(4)河北环毛蚓Ph? tschiliensis (Mich) 个体较大,长230一360毫米,宽7—12毫米环带占3节,无刚毛。体刚于环生,前腹面稍粗。刚毛距离aa=1.2-2ab zz=1.3-4yz。 雄孔在皮褶之底,中间突起之上。该突起前后各有一较小的乳头。皮褶呈马蹄形,形成一浅囊。刚毛圈有一大乳头实。受精囊孔3对。在6/7—8/9节间,有一浅腔,孔在节间沟一小突起上。腔内无乳头突起,但有一个在腔外腹面,节刚毛圈之前。

隔膜8/9,9/10缺。盲肠简单,受精囊盲管内有1/3弯曲,下部2/3为管。

这个种大多分布在华北、西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喜栖居于较深土层之中,并稍能耐旱。

(5)秉前环毛蚓Ph?praepingnis (Gates) 个体大,其它特征同河北环毛蚓。但受精囊腔深,孔在节间,孔前有大乳头突。雄交配腔铰深.腔底雄孔的侧面有一乳突,但有时没有。孔间刚毛少。这个种大多分布在四川、西康一带。

(6)秉氏环毛蚓Ph·pingi(Stephenson) 体长150一340毫米,宽6—12毫米。背部深褐色或紫褐色。有时刚毛圈白色。环带3节无刚毛。在3一9节a—h刚毛既稀疏又粗大,向两边渐变细密。在第8节受精孔间,刚毛数为14一24条,在雄孔之间为12—20条。 雄孔在18节腹侧平顶乳头上。孔内侧有相似的乳头3对,在刚毛圈前后各一个,19节前环一对,排列方式变化较多。受精囊孔4对(或3对),在5/6—8/9节间紧靠孔的乳突前。8/9,9/10节间隔膜缺。盲肠简单。副性腺或小团状,无明显管子。受精囊的盲管较受精囊本体稍短。内有一枣形纳精囊。

这一种广泛分布山东、江苏、浙江、陕西、安徽、四川、广东等地。

(7)参环毛蚓Ph·aspergillum(Perrier) 个体较大,长120一400毫米,宽6一12毫米,

背孔自11/12节开始,背面紫灰色,后部颜包较浅,刚毛圈稍白。环带3节天刚毛,环带前刚毛硬而粗,在2—9节更粗,末端黑,距离宽。在雄孔附近腺体上刚毛较密,每边约6—7条。雄孔在18节腹侧刚毛圈一小突起上,外围有数个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后两边有横排小乳灾1—2排,每达10一20个不等。

受精囊孔2队,在7/8,8/9节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的一半。孔的腹侧横排为乳突较多,每排约10个,而距离孔较远处刚无乳突。8/9,9/10节间缺少隔膜。盲肠简单。受精囊袋形,管短,盲管亦短,其中2/3微弯曲为纳精囊。副性腺成块状,表面粒形,各有一粗索状管连接乳突。这一个种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在广西、四川也有发现。 (8)异毛环毛蚓Ph·diffringens (Baird) 体长100—160毫米,宽3—5毫米,环带3节(14一l 6)。背面深棕色,略带淡紫色光泽。刚毛圈稍白或很白,腹面前端刚毛大小,粗细有明显差异,2—7节a、b、c、d毛既粗,又宽,尤其a、b毛更粗。8—13节只a毛粗大。排孔在18节腹侧,一平项乳头突起上,周围表皮呈环纹状,有1或2对乳突,有的可能没有。受精囊4对,在5/6—8/9节间,腹面两侧,开口在卵形突起上。后面常有一乳头,孔内侧腹面有1—3对乳头,在7—9节刚毛圈之前。8/9,9/10节间缺乏隔膜。盲肠简单。受精囊的盲管细长,而且比受精襄的本体短,末端有圆或椭圆形囊。副性腺块状,管较短呈索状。

(9)白颈环毛蚓Ph·californica (Kind) 长80—150毫米,宽2.5—5毫米。背色棕灰或栗色,后部淡绿色。环带3节(14—16),腹面无刚毛。身体前部刚毛较细,但在3—7节较粗而宽。每节刚毛数目,第3节为21、策6节32、8节46。雄孔在一浅囊.锥状突起顶上。受精囊孔2对在7/8,8/9节间,孔在—梭形突上,约占节周的一半。周围没有乳头突。8/9,9/l0节间隔膜缺乏。盲肠简单。前列腺末端有一团白色结缔组织。受精囊管短。这种蚯蚓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湖南、湖北、四川、云南等地。

(10)壮伟环毛蚓Phbusta (Perrier) 长85一125毫米,宽4—7毫米,环带3节(14一16)肉红色,无刚毛,在第3—6节,腹面刚毛a、c距离较大。aa和zz=ab。 背面颜色棕黄或褐色,后部青褐。背孔自12/13节间开始。雄孔在18节一圆形平突上,有一乳头及数个皮褶围绕。近雄孔内侧有l一2个乳头。受精囊孔2对在7/8,8/9节间,一梭形突起上。在孔内侧常有乳头突l一2个。8/9节问有隔膜。盲肠简单。受精囊梨形.管粗而短,盲管长。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江苏、湖北、四川等地。此种与白颈环毛蚓近似。

(11)夏威环毛蚓Ph·hawayana (Rosa) 长100—150毫米,宽3.5—6毫米,环带占3节(14—16),背面暗褐色,环带肉红色或褐红色,环带最后一节的腹面有少数刚毛。体刚毛一般细而密,但在2—6节腹面稍粗而疏。雄孔在18节,周固有环生脊突,孔的内侧刚毛后方有l一5个小乳头状突起。腹中央刚毛后也有乳突。受精囊孔3对在5/6—7/8节问,在7,8节腹面,刚毛圈后有小乳头。有时移至腹中线aa毛的后面。8/9,9/l0节间隔膜缺乏。砂囊圆形,盲肠短而简单。付性腺呈大块,表面粗糙。受精囊的盲管较受精囊本体短。本种在国内大多分布在福建、浙江及四川。而在国外的夏威夷,北美各地也有分布。

〔12)毛利环毛蚓Ph·morrisi 特征同夏威环毛蚓,但环带腹面无刚毛,受精囊孔2对,在5/6、6/7节间,乳突排列在腹中线,刚毛圈前。

栉盲环毛蚓Ph·pectinifera (Mich) 长100—150毫米,宽5—9毫米。背面及侧面深紫色或紫红色,刚毛圈白色。环带3节(14—16)无刚毛,体前部刚毛稍粗。aa和zz距离比ab或yz稍宽。雄孔在18节一个十字形突起中央,常有一浅囊状皮褶盖住,内侧有一个或多个乳头,其排列变化很大。受精囊孔3对,在6/7—8/9节间,孔在一乳头的后侧,8/9、9/10节缺乏间隔膜。盲肠复式,其腹侧有栉状小囊。付性腺有索状短管,盲管较受精囊本体长。

(13)舒脉环毛蚓Ph·schmardae (Horst) 长60—100毫米,宽3—4.5毫米。背面栗色或紫褐色,沿刚毛圈白色。背中线深绿色。刚毛细小,但4—6节梢粗而宽,ab毛更明显。雄孔在18节腹侧两边.各有一深的交配腔成裂缝状,腔边缘有许多放射状皱褶,里面可看见三个突起,两侧突起各有一乳头,为侧腺开口处,中央一个乳头为雄孔开口。受精囊孔2对,在7/8、8/9节间,约位于节周3/5。8/9,9/l0节间隔膜缺少。盲肠腹侧有4—7个指状小囊。前列腺末端和两侧叶都包在一膜囊内。

(14)透明环毛蚓Ph·lubricata (Chen) 体短而肥,长85一110毫米,宽5.5—7毫米。

体表光滑无色素、微透明。2—6节每节有二个体环,以后各节有3—5个体环。环带3节(14—16)紫红色,无刚毛。体上刚毛退化,背部不易看到。背孔自11/12节间开始。雄孔在18节一突起上,有时可突出,内侧常有二腺体或合并成一乳突。受精囊孔2对,在5/6、6/7节后一小突起上,盲肠简单,受精囊圆形,管短而粗。

(15)四川环毛蚓Ph·szechuanensis (Chen) 体长85—220毫米,宽4—9毫米,环带3节,无刚毛,体刚毛极短不易见,唯有9—11节腹面较长,刚毛距离也较宽。背孔自11/12节开始。背面灰褐色或深紫色,后部谈褐色或浅栗色。雄孔在腹侧一小圆突上,无交配腔。孔的能后或内侧有5个或多个小圆乳头或马蹄形、锥形大乳头。排列不固定。受精囊孔3对,在6/7、8/9节间,孔下陷在表皮腺肿之中,孔周无乳头。盲肠复式或背侧分裂为12—15条指状小囊,盖在肠背侧。付性腺分成小块,贴体内壁,受精囊大小不一,长圆形短而粗,盲管较多精囊本体短。

(16)巨大(保宁)环毛蚓Ph·magna (Chen) 体巨大,长达350一70 0毫米,宽24毫米,184节,环带3节(14一l 6)无刚毛,环带前腹面刚毛粗,刚毛数第3节为76条,7节为106,9节为110,身体颜色,背面灰或深灰色。背孔自12/13节开始出现。雄孔在18节腹侧一浅沟内,外围有环状突起,受精囊2对,在7/8,8/9节间。约占1/3节周。在7,8节后小突起上,有3—6个小圆形乳头。孔的附近表皮常有腺肿。8/9,9/l0节间缺乏隔膜,盲肠简单。前列腺大,管长约10豪米。付性腺有3个并各有索状柄。受精囊卵圆形和盲管一样长,一端膨大,为纳精囊。本种发观于海南岛保宁一带。为陈义教授记述的最大的一个种。 (17)中材环毛蚓Ph·medioca (Chen et Hsu) 长101一143毫米,宽4—5毫米,125—156节,环带棕色有3节(14一16),腺体厚,腹面隐约可见刚毛。环带前有5—7个体环,环带后不明显,口前叶为l/2—1/3上叶式。全身色较深,前面褐青色后部灰褐色。第一背孔在12/13节间。前腹刚毛7一11节稍宽。aa=1.2ab,ab>cd。刚毛数第8节50一55,18节21—26,25节45—50条。雄孔在18节腹面两侧锥形突上,突内有一平顶乳头,外有7—8个环脊包围,两孔距离约1/3节周,其间腺表皮多,故常缺少刚毛。受精囊孔4对,在5/6—8/9节间,位于6—9节前缘棱形突上。砂囊大,呈桶状,精巢囊2对卵圆形,前列腺发达。受精囊在隔膜后主体长1.5—2毫米增为卵圆形式心脏形。多分布在广东珠江三九州,是中药广地龙的重要药源之一。此种经陈义及许智芳等鉴定为一新种。 (18)双颐环毛蚓Ph·bucaulenta (Gates) 长110一210毫米,宽3.5—7毫米,127一141节,环带3节(14—16)无刚毛。体前部刚毛在3—8节,腹面较粗距离较宽。背孔白12/13节开始。背部紫褐色、腹部灰白色,雄孔在18节,一半月形皮褶内隆起上。内侧有一大乳头。受精囊4对,在5/6—8/9节间,梭形区中,无乳头。盲肠简单,前列腮末端内侧有腺体二团,盲管约等于受精囊本体长。

4.2.1.2 巨蚓属Megascolex 全身刚毛环生,环带在14—12节。雄孔在18节,雌孔一个在14节,受精囊孔三对在6/7—8/9节,砂囊一个在第6节内。全身除小肾管外,自19节后每节有大肾管一对。在9及12节内有贮精囊二对。本属在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新西兰分布较多。我国发现的很少。据金伯格报道我国只在海南岛及九龙发现一个分 布广的种,M·maurilii。

4.2.2 寒绽科Ocnerodrilidae

刚毛对生,环带占5—8节,前肠范围短,肠从15节前开始。心脏及食管的界限在10—11节,食道囊或皮腺在9—10节粗厚的食管壁内,有大肾管。此科分为20多属,大多分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如北洲、南美、南印度、马达加斯加、澳大利亚等地。我国分布很少,据报道只发现二个属的少数品种。

4.l .2.1 寒球属0cnerodrilus 个体小,刚毛对生,环带在13节至18或20节,雄孔一对在17节,雄孔一对在14节腹侧。无砂囊及受精囊。精巢在囊内。据艾森、陈义和许智芳报道,我国只在江苏,浙江、海南岛、南京等地发现几个品种。

(1)西土寒院蚓Ocnerodrilus occidenlalis (Eisen)主要特征如下,体细长约45毫米,宽1.2—1.5毫米,体节75—77节。环带从13.5—20.5节,占7节。刚毛4对。aa=3ab、bc较a a狭。雄孔1对在17节靠近b刚毛一突起上。雌孔l对在14节b刚毛前。无受精囊。心脏2对在10,11节,精巢囊在10,11节内,无贮精囊。前列腺圆柱状,与输精管一起通出。食道在6—11节细长。9一l0节有食道囊。小肠从12节开始扩大。

(2)亚西寒蛙蚓Ocnerodrilus (Nyogenia)asialicus Chen et Hsu 长2l一54毫米,宽1.3一

1.8毫米。环带在13—37节占5节,环状,表面光滑无刚毛。口前叶为2/3上叶式,无背孔,环带红褐,体前部肉红,体后部青灰色,环带在腹面后部有一突形缺口。雌孔在14节a毛处,受情孔在8/9a毛线上,精巢在10、11节,小、游离。受精爱在9节内,肠自16节起扩大。此种为陈义及许智芳在南京所发现。

4.2.2.2 线蚓属Filodrilus 体细长,刚毛对生,环带在14—20节。雄孔一对在17节b毛附近,前列腺靠近雄孔。雌孔一对在14节b毛之前。受精囊孔一对,在7/8节间,砂囊在第7节,不发达,精巢三对,在9—11节内,裸生,受精囊无盲管。陈义在我国海南岛发现一个种,称为光润线蚓(Filodrilus laevis Chen)。 4.2.3 正蚓科Lumbricidae

刚毛对生,每节4对,环带鞍形占7—8节,雄孔在15节,雌孔在14节,精巢2对在10、 11节,无前列腺或偶有类似的腺垫,砂囊发达,卵巢在13节,本科分10届,大部分陆生,少数水生。全世界分布很广.为北半球温带及寒带,欧洲、中亚、西伯利亚、日本、埃及、约旦和北美最多的一科,我国亦有广泛分布。

4.2.3.1 爱胜属Eisennia 刚毛四对,密对生或稍疏对生,口前叶是前上叶或穿入叶,环带自24、25、26或27节至32或33节,受精囊孔位于背中线或在刚毛线d和中脊线之间,精囊4对在9—12节或3对在9—11节砂囊一个。本属近20种,在欧洲北美分布很广,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均有发现。其中主要种的特征如下

(1)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 (Savigny) 长60—130毫米,宽3—5毫米。全身80一110节环带从25—33节。背孔自4/5节开始,背顶及侧面橙红色或栗红色,节间沟无色、外观有条纹,特别在身体后部。刚毛对生、细而密,aa=bc。dd为节周的1/2,性隆脊在27—31节两侧b毛处。

雄孔一对在15节bc间,前后有唇状隆起,但不超过节间沟。雌孔一对在14节b毛外例。受精囊孔2对,在9/10、10/11节间靠近背中线。储精囊4对,在9—12节,末对景大。精漏斗极大,无精巢囊,受精囊小,圆形其管极短。砂囊大,位于17一I9节。

在北京、哈尔滨、长春、天津、四川、成都、江苏海安、陕西武功等地均有发观。喜在厩肥、烂草堆、污泥、垃圾场生活,是一个繁殖力高,适应性强的良种,也是人工养殖的主要养殖种。

(2)威尼斯爱胜蚓Eisenia veneta 长50一100毫米、宽5一6毫米、全身120—155节,环带从24、26或27节至32或33节,性隆脊在30一31节,背面暗紫红色,节间沟无色。刚毛在中部或后部疏对生。储精囊4对.在9—12节、雄孔在腺隆起上,一般不超过15节。河北平山县太行山林区发现。

(3)红色爱胜蚓E·rosea(Sav·) 长25—80毫米,宽3—4毫米。体身120一150节,肉红或淡红色,环带从24或26至31或33节,性隆脊在28—30节,明显向两例突出。雄孔在15节。 9一l2节刚毛ab或cd是腺肿状。储精囊4对在9—12节,分布在水边、草地、菜园、草灌混交林和草甸上壤中。在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唐山、塔城等地均 有发现。

(4)诺登斯凯尔德爱胜蚓E·nordenskioldi 这是纪念瑞典极地考察者诺登靳凯尔德而得名,这个品种大小变化很大,从250—300毫米,体节约80一125节,环带从27节开始至33节,性隆脊在29—39节。颜色变化无常,有棕红色,红褐色或红紫色,体前部颜色较深末端渐变浅或淡白色,外观无条纹,储精囊4对,在9—12节,这品种是西伯利亚的优势种,我国在阿尔太地区有发现。

4.2.3.2 异唇属Allolobophora

刚毛密对生4对,环带在26或27—34、35节,口前叶为前上叶。雄孔一对在15节,雄孔一对在14节,受精囊孔2对,与cd成直线,储精囊在9一12节,精囊游离无精巢囊,在10、11节。本届约50种为欧洲、北美的主要品种,我国东北、西北、北京、华东、华南均有广泛分布。

(1)背暗异唇蚓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这一品种又分为二个亚种,一为典型typica,一为梯形trapezoidae。这二个品种没有大的区别。梯形只在生殖带上有二对结节代替31和33节的性隆脊,颜色也较深,梯形主要是它的身体外形的横断面像梯子的形状,但在正蚓属的一些种也具有这种特征。口前叶为前上叶,体长90一260毫米,宽3—6毫米,刚毛4对密对生,aa=cd,dd为节周1/2。环带在26至34、35节,马鞍形,棕红色。在3l和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