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全) 下载本文

式梅维斯头像》《莫斯科的英国人》)

2、提问:在这幅作品中你都看到了哪些事物?你认为这些事物之间有联系吗? 学生欣赏、分析,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3、你能总结出艺术家在创作时注意了哪些问题吗?

4、教师拿出一些毫无关系的物品,提问:你们看看这些物品之间相互有联系吗? 观察生活用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小组讨论:从中选择你喜欢的物品,想一想怎样才能超常规地将它们组织在一起,表现出你的奇思妙想。

5、分析书中学生作品:你觉得哪些作品想像力丰富,组合得让你觉得巧妙、有趣? 三、尝试表现

我们怎样才能将生活中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用品用超越常规的方式将他们组织在一起,表现自己的奇思妙想呢?(一)线描的绘画表现方式: 1. 注意黑白对比。 2. 注意疏密变化。

(二)注意组合的相互间的创意程度,充分发挥奇思妙想。

学生尝试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有思应显,激思而表,情之所趋也。) 四、大胆创作

1.聪明的你还等什么呢?展开你的奇思妙想,一次小小的发明就会诞生在你笔下。 2.出示图片并播放音乐(媒体演示),学生创作,师作巡回指导。 五、作品展示

1.举行“奇思妙想”作品展。 2.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

9、多彩的民族传统纹样

课时:2课时 任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初步了解民间美术的不同形式,并能简单评述民间美术作品在造型、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的特点。

2 、利用搜集资料、游戏探究、分组讨论、对比分析等多种形式,分析民间美术作品在图案、

色彩、寓意上所蕴含的文化精神。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引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关注、认识和兴趣,激发学生对多元文化的了解与包容,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欣赏不同形式的民间美术,感受民间美术的吉祥寓意和多元的造型特点。 2、教学难点:感受不同地域民间美术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简介视频,导入本课。 2、初步了解图案的吉祥寓意。

(1)认图案:考考你的学问!不同的图案,你能想到什么?(课件出示——蝙蝠-福;鸡-吉祥;鱼-有余;花瓶-平安;猫-?蝴蝶-?) (2)把图案自合起来,你又想到了什么?

将图案组合起来思考,鸡与鱼结合:吉庆有余;猫、蝴蝶与牡丹结合: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富贵。

(3)利用图案的吉祥寓意表达美好愿望,就是民间美术的魅力。 出示课题——多彩的民间美术 3、讲授新课

(1)积极地“思”——找吉祥图案

请学生在自己带来的民间美术作品中找吉祥图案。(学生之间拿出民间美术作品,相互欣赏。请1-2名学生说说自己带来的作品。)

总结:这些和谐取意的吉祥图案,就是为了讨得“口彩”,使一件作品表达出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

(2)民间美术除了传达吉祥的寓意,还有些什么独特之处吗?我们从民间美术的“活化石”

上挖掘一下。 4、分析作品

(1)专注地“听”——讲解剪纸的特点。

剪纸的表达手法。抢答:在剪纸的造型中指出那些是吉祥图案,说说它们有什么寓意。(学生快速抢答,并指出寓意——牡丹和蝴蝶-爱情甜蜜、婚姻美满之意;鱼和莲花-连年有余;鸡-大吉大利……)

总结:完整的外形有时也可表达不同的含义。 (2)民间剪纸的二维空间关系

观察不同类型的剪纸,你觉得这些剪纸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观察《放牧》和《老虎》等剪纸作品,总结剪纸的特点:《放牧》中把牛剪成两个头,放牧的孩子三个头;《老虎》中侧面的老虎又剪了两只眼睛,与生活中的不同,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方法。

总结:民间剪纸艺术家创作出简单形象,把单调的形象变得丰富有趣。 (3)艺术性与 实用性相结合

这么多丰富有趣的剪纸造型,你都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呢?(过年时窗户上贴过,衣服上绣过,有点嗨绣在鞋垫上……)

看来剪纸的实用性还特别强,再请大家看一幅剪纸作品,它哪里最吸引你?为什么?(重点观察陕西剪纸《牛》身上的旋毛部分。利用旋转的花纹,用极度夸张的手法剪出牛身上的花纹,既增添了视觉的动感变化,又增加了形式美感。)

总结:民间美术最大的特点还在于它的使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5、分组讨论

大胆地“讲”——同一主题、不同形式的作品展示不同的美感。

师:我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欣赏民间剪纸,下面我们再看一些民间玩具,看看你能从中解读些什么?

(1)观察民间玩具,分析狮子、老虎不同材质、不同表达手法以及相同的寓意的特点。 1、分组讨论,对比观察生活中的狮子、老虎形象和民间美术作品中老虎、狮子造型,看看哪些相同,哪里又有所不同。分析为什么即使表现同一题材还存在差异。(比较后发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老虎造型有的大方、憨厚,有的朴实、隽秀,还有的玲珑、精巧。由于地

域不同、文化不同,所以其造型也发生了改变。)

师总结:虽然取材相同,但是造型各异,与人们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有很大关系。 2、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民间美术作品中都用了哪些颜色,为什么用这些颜色?(讨论后总结:色彩以白、红、黄、绿、蓝、紫为主,对比强烈。这些颜色显得喜庆吉祥,热烈。) 师总结: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反映了红火热闹的色彩气氛和意愿。

3、大家再来看看,老虎、狮子身上还有很多花纹,那这些花纹又代表着什么呢?(老虎和狮子在民间有辟邪的寓意,它们身上大多有牡丹的花纹,象征着富贵吉祥。) 师总结:民间美术中老虎和狮子并不是生活中的动物形象,而是人们观念的产物。 (2)简单了解石狮的作用

师:在老虎、狮子造型的民间玩具中,有一些是大家常能见到的,还有我们很少看见的,如这件石狮子。你们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吗?(栓娃石。是为了避免孩子从炕上翻下去而设计的,栓娃石一般会雕成小狮子、小猴子、小狗等动物形象。等娃娃大了,栓娃石也可以成为玩具。)

师总结:民间把狮子当成娃娃的守护神,含有消灾、保平安的寓意。 (3)谈谈美感

师:这些民间民间美术作品中的狮子,由于材质不同、造型各异,传递给我们不同的美感。你最喜欢哪件作品?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石质:造型活泼、夸张,制作粗矿、稚拙。面塑:充分发挥面的特质,自然天成、朴实浑厚,让人爱不释手。布老虎:憨态可掬。泥塑:颜色鲜艳,体现了喜庆、热烈的气氛。 6、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艺术实践,体会剪纸的艺术魅力。

师:课本中还有很多民间美术作品,请你选择一件作品,和大家说一说。(同时欣赏教材第一页的《生命花树》或者本科的民间美术作品,从形象、色彩、图案、寓意、用途等方面进行评述。) 7、活动评价

师:请你评价一下刚才那位同学的看法,并说出你的不同想法。

(评价要点:1、了解民间美术是人美喜闻乐见的艺术;2、谁评得最全面,谁描绘得最清晰。) 8、总结提升

民间美术与大众的生活、劳作相伴相随,一幅剪纸、一件木雕、一只青花瓷碗、一块蓝印花

布、一条挑花围裙……上面的每一幅图案纹样都倾注着劳动者的心血和智慧。 教学反思:

10、自制小相框

课时:2课时 任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认知:运用多种材料制作新颖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来的方法。 2、智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大胆创新的能力。

3、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动手制作的细心品质。 教学重点:材料的的创新与小相框的多种造型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设计。 教学用具:生活中的小相框实物;各种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废旧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人,揭示课题。

1、 课前师生准备小相框的实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图案。 导入:谈话导入

同学们喜欢拍照吗?你们的照片都放在什么地方?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相框?

老师的照片也喜欢放在相框里,同学们请看,出示自己制作的相框。老师的相框和同学们的有什么不同?你们想不想拥有一个这么个性的相框?今天我们就一起《自制小相框》。 2、 揭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小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质来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样的相框造型与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样将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参考收集到的资料,研究如何更好的为相框设立支架。 课件出示相框图片。仔细观察相框的制作材料,形状,色彩。 2、学生发言:

结合实物、图片、教材,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问题,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 三、实践活动:

作业:自选材料,设计制作小相框,装点自己的生活。比一比谁的相框更新颖、更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