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新版全) 下载本文

15、山水画

课时:2课时 任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搜集中国山水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二、引入新课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副色彩照片和一副中国山水画。 问题:

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欣赏评述、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小组合作学习。 三、授新课

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沈周的作品描绘的是冬天的景色,齐白石的作品表现的是春天。

相同点: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是留白处理。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有画树,房屋只有1间。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作品没有。 (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

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山石的擦染及齐白石的近景土坡,远山,染墨、色用侧锋表现。 (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五、继续在实践中创新,绘中景: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六、学生创作

七、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八、小结 教学反思:

16、有特点的人脸

课时:2课时 任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国人物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毛笔、墨、色 2、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画一幅能突出人物五官和表情特点的肖像画。 3、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重点:学习中锋、侧锋、淡墨、重墨在人物画中的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人物画的传

统与创新。

难点:掌握墨色浓淡程度,能准确地表现人脸、五官的比例知识,进而创作有特点的人脸。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颜料、毛毡、水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大家说说班里自己最熟悉的同学脸部的特征。 2、出示图片欣赏漫画

出示其中几位人物的漫画像,说说这些漫画是怎样表现人物脸部的。 小结:要抓住人物脸部特点来表现。

3、出示欣赏国画肖像并与照片相对比:齐白石、阿Q像。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切入新课并板书课题《有特点的人脸》

二、讲授新课

1、打开书赏析马三立画像,分析人物的脸部特点。

脸形:用我们学过旧知识总结出绘画头部的理论,其中头部的基本形分别为:国、申、田、由、甲等。

说说课本中的人物脸形分别属于哪种基本形? 2、讲解人物脸部的结构比例、师示范。 “三停五眼”“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耳孔

3、用一个词形容书中人物脸部的表情,思考自己会怎样来表现这些有特点的脸。 4、学习马三立肖像的具体绘画步骤,注意墨色的浓淡及用笔的灵活,控制好画面的水分,掌握脸部的比例,并加以板书。

(一)用中锋蘸淡墨勾出人物轮廓和五官。 (二)用侧锋重墨画出人物的头发。 (三)用淡赭石加水染出肤色。

三、学生实践

1、作业要求:参照有特点的人脸图片,用中国画表现一幅人脸的作品,注意突出人的

五官和表情特点。

2、第一课时画草图,第二课时上色完成。 四、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四、总结评价

1、 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 提出改进意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三停五眼 “三停”:发际线——眉毛——鼻尖——下颚 “五眼”:左外耳孔——左眼角=左眼长=两眼之间的距离=右眼长=右眼角——右外

耳孔 2、展示学生优秀草图,分析表扬。 二、讲授要点

1、同学们在作业中要注意的几点: A、抓住人物的脸部特点来画。 B、表现出一定的表情。

2、 师点评部分需要改进的作业。 三、作业要求:

1、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作业。 2、 色彩的运用要恰当。

3、 同学们修改作品,继续完成作业,教师指导点评。 四、教师辅导学生作画 五、教学总结

1、展示学生优秀作业,学生互相点评。

2、鼓励有进步的,绘画细致的同学。 六、课后拓展

可以用学到的方法为家人写生。 教后反思:

17、雕塑之美

课时;1课时 任课时间: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雕塑作品、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二、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

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 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 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2、整理收集的资料。

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3、提出问题:

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4、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5、欣赏书中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三、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四、小结。 教学反思:

18、给科学插上艺术的翅膀

课时:1课时 任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 2、 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 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