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谈诗歌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区别
作者:桑叶
来源:《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1期
【摘 要】面对高中学生易混淆诗歌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的现状,简明阐述三者的区别,使学生能够快速明了区分三者的不同,减少答题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诗歌阅读的成绩。
【关键词】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触景生情 区别 成绩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6)01-0042-01 最近发现,不少学生在做题时,常常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混为一谈。有甚者,索性一题当中三句全写,似乎是把这当作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其实这三个概念确实有相关联的方面,但三者之间的区别也是有的。 一、借景抒情
这是极为常见的抒情方法。如柳永的《雨霖铃》中有“杨柳岸,晓风残月”;又如杜甫的《春日忆李白》中有“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里便是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这个手法关键在“借”字。既然是借,说明原来是有了情的,但还不够,须得再借助景物来加深情。所以说写景之前便有了情,情在景前。诗人已怀着浓浓的情感来写景,自然是景中有情了。 不过,借景抒情因是情在景前,作者写景只是为已生之情做烘托,所以选择写景时,可用正衬(乐景衬乐情,哀景衬哀情),也可用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譬如《采薇》中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当初,杨柳如烟如雾,美得像个绿衣精灵,美好的春色令人沉醉,却是我黯然离家之际;现在,霰雪纷飞,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这便是以乐景衬哀情或以哀景衬乐情,可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效果。 二、寓情于景
寓情于景顾名思义,是指把情融入景的手法。这样说来寓情于景的确和借景抒情差别不大。也是因为这个,我们在答题时,常把寓情于景放在借景抒情之后,浑似一体了。但两者之间也并非没有区别。寓情于景是把情感融入到景色中,情景一体。那么,同学们应该明白了吧,借景抒情可用正衬反衬的手法,但寓情于景则只能情景交融“同喜同乐”了。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把借景抒情,触景生情当作手法,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为效果。 三、触景生情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果说借景抒情是情在景前,那么,触景生情就是情在景后了。这样说来,诗中之景此时尚没有融入诗人之情,只是触动了诗人的心弦,仿佛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情感的阀门。记得王昌龄写《闺怨》说:“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中少妇原是一片欢喜,但陌头杨柳翠色欲滴,忽地触动了她的心,反生了一股愁郁之气。可见是未有景时未有情,景现见而情后生。可以是乐景触动哀情,哀景触动乐情; 也可以是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不过是情由景生罢了。
其实,诗歌作品中的手法常不能像我们分析的那么纯粹单一,而是兼而有之的。杜甫有诗云: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如此清丽的景色一定是令人愉悦的,可是转而想到春去春来,仿佛去年也是如此,时光流逝,抵不过思乡情浓,满眼的喜色就有点“触目惊心”了。此时也分不清是现在触景生情,还是忆起去年的情景才借景抒情的了。可见,要想掌握这三者的区别,进一步提高诗歌阅读的成绩,还是要同学们多做多练,积累经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