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安乡总体规划说明书 下载本文

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具有一定规模,对其周围地区具有一定辐射能力和服务功能的农村居民点,是局部地域人口、产业集聚的中心。通过中心社区建设,促进农村居民点居住和产业用地的适度集中,加速农村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2、中心社区选择标准

(1)发展条件好,交通便利,能为其他村庄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产品; (2)与集镇和其它中心社区有合理的间距,服务半径适宜; (3)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 3、中心社区确定原理

——基于村庄“TOD社区”理论的中心社区确定。

这种理论是在借鉴城市“TOD”社区开发模式,国内学者提出来的一种新的农村社区的建设模式,其前提是公交实现城乡一体化。村庄“TOD社区”的实质是以一个城镇型村庄为核心的村庄群落。城乡公交站点就设置在城镇型村庄的公共服务中心。在未来调整方向上,农民向规划的农村社区集聚,工业则向工业区集聚,不应再在村庄建设空间内布置第二产业。村庄主要为农业生活配套,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城镇型村庄可以集中布置一些为一定区域内村庄服务的第三产业,以 5 公里( 自行车或摩托车的可以承受出行距离)作为基本公建配套设施的服务半径。

众所周知,公建配套程度是生活质量的一个评判标准。有农村区域的调查报告显示,村民们对于现状村庄建设最大的不满在于缺乏足够的公共设施配套。从现状看,目前村庄建设中环境美化与公共设施配套程度普遍不高,只有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才能实现。在对公共设施需要调查上,医疗与福利设施最靠前,然后是文化设施、体育设施与幼儿园等,这反映了目前村庄建设中最为缺乏和村民最需要的公共设施。这些与城市社区服务内容比较接近,而其经济服务规模肯定又会大于一般单个村庄,意味着在村庄服务中心的服务半径范围内会有不止一个村庄存在,村民可能需要借助于自行车或其它机动车等交通工具才能使用这些服务设施。对这里可以看出,未来村庄的耕作半径与服务半

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径很长时间内并不一致,村民务农的耕作半径主要还以步行空间距离计量,村庄服务设施的服务半径很大程度上是以自行车或摩托车出行距离计量。调研发现,一般耕作半径在 1—1.5 公里左右,而自行车或摩托车出行的可接受距离有5 公里左右,是远大于耕作半径的。

居民不满意排序

卫生条件 18 交通条件 16 市政设施 13 业余生活 12 施 绿

居民不满意排序

体育 15 幼儿园 12 小学 9 中学 5 从发展规律和现实看,城镇型村庄完全有形成的可能:首先,我国现代村庄发展与交通条件密切相关,交通区位好的村庄有发展壮大的可能,同时通过交通线路可以方便地服务周边小型村庄;第二,广大的村庄区域需要服务中心,而在城市高度集聚发展的条件下,区域内的城市设施并不能保证可以辐射整个乡村地域,这就需要一个服务型的村庄来起到城镇服务的职能;第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号召下,城市政府也会考虑选择一些基础条件好的村庄重点培育发展,而建设资金与政策的保证就使得这类村庄极可能变成区域内的城镇型村庄;第四,农民也有改善生活条件要求,培育城镇型村庄有利于建立起覆盖全区域的公共服务网络体系。

从宿安乡的地形和辖区范围特色来看,地处平原,南北狭长,未来城乡公路网络将高度完善,具备形成城镇型村庄的良好条件。

四、镇村体系等级结构

规划乡域镇村体系分为三个等级:

1、集镇:全乡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主要人口集聚区,远期人口规模为0.9万人。宿安社区结合集镇设置。

2、中心社区:共2个,即正升社区和许寨社区

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3、基层社区:共7个,即刘寨社区、耿楼社区、高辛社区、五龙堂社区、魏家社区、三寨社区、于安社区

规划社区一览表

社区名称 耿楼社区 现状总人口 1682 合并村庄名称 耿楼村 张油坊村 鲍家村 后寨村 刘寨社区 2376 前寨村 张林村 魏家村 邢仙龙村 田家村 杨辛村 小张家村 崔家村 东辛村 熊家村 肖营村 西辛村 许寨村 邓家村 小杨村 小辛庄村 大孟村 小孟村 大杨村 高辛村 小许村 大徐村 党家村 西徐楼村 五龙堂村 东徐楼村 坯子张村 小郝家村 现状人口(人884 382 416 729 1001 646 493 334 753 285 206 427 677 1081 1005 640 1290 342 609 139 714 657 703 1419 431 319 622 622 773 299 771 215 魏家社区 2071 正升社区 3830 许寨社区 4454 高辛社区 3413 五龙堂社区 2605

德州市临邑县宿安乡总体规划(2009-2030)——说明书

于安社区 1376 三寨社区 1404 东张村 于安村 王家村 周家村 夏家村 赵寨村 姜寨村 陶寨村 547 307 324 250 495 555 540 309

第四节 社区建设规划引导

一、社区人口规模

根据第三章第二节对于乡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的预测结果,到2030年乡域人口为2.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0.9%,可得出2030年集镇常住人口为0.9万人,集镇外的社区人口为1.3万人。根据5年来宿安乡各村庄人口变化的趋势,结合未来各规划社区居民点的区位、资源、规模、环境等条件,规划确定远期社区居民点人口规模,详见下表。

二、社区建设用地规模

现状各社区居民点建设用地的构成和指标差别较大,根据《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社区居民点的建设用地指标原则上控制在90平方米/人以内。考虑到目前旧村改造的安置需要,最大用地规模应以现状人口与用地标准的乘积为控制上限,同时考虑远期的人口变化,以规划期末人口数与用地标准的乘积为建设用地的适宜规模进行控制。详见下表。

规划社区人口规模及用地规模一览表

现状人口 (人) 3830 规划人口 (人) 2700 最大用地规模(公顷)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