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纳、柏辽兹、肖邦等音乐家在事业上、精神上、物质上无私的帮助。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多而且体裁丰富,创作重点为交响乐和钢琴音乐。 2、代表作品
(1)交响诗:《前奏曲》、《塔索》等十三首。 (2)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旦丁交响曲》。
(3)钢琴作品: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练习曲》、《b小调钢琴奏鸣曲》、《E大调钢琴协奏曲》以及钢琴小品《爱之梦》等。 3、艺术成就
(1) 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形式,采用的单乐章结构和主题变形手法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2)他创作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的音乐特点,是钢琴音乐的典范作品,成为后来民族乐派的先声。 (3)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
(4)强调钢琴的音响效果,突破了前人的模式,使钢琴音乐具有交响性的管弦乐队效果和史诗般的宏伟气势。
(5)在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和声常用不准备和不解决的九和弦、增三和弦、四度叠置和弦,调性扩张到极限等,这些探索对瓦格纳和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6)作为魏玛乐派的带头人,他和柏辽兹、瓦格纳等音乐家倡导标题音乐,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并与以勃拉姆斯为代表的莱比锡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掀起了新音乐潮流。 附相关概念注解:
1、交响诗(symphonic poem):
由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首创,又称音诗(Tondichtung),是一种单乐章的乐队作品,常根据奏鸣曲式的原则自由发挥,多以文学作品或故事为题材,采用标题音乐形式。著名的交响诗有李斯特的《塔索》、《前奏曲》等。
另外,交响音画、交响童话、交响传奇等体裁,均与交响诗的性质相同,只是在内容的描绘上有不同的侧重点,如交响音画偏重于描绘大自然景色和人们生活的情景,鲍罗丁的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就是其典型例子。 2、狂想曲(rhapsody):
狂想曲原指古希腊史诗中惯用的一种吟诵片段,19世纪开始用于音乐之中,指一种技术艰深,热情奔放,史诗般的单乐章器乐曲,常以英雄事迹、民间传说和风土人情为题材,以缓慢的民间歌曲曲调为基础,通过主题变奏手法,与快速突进的变奏相交错,在高潮中结束。 3、恰尔达什(csárdás):
也称匈牙利舞曲,是由两段具有对比性质的舞蹈音乐组成的,前半部分称为“拉绍”(lassù,意为缓慢),其特点是速度缓慢,音乐庄重,用2/4、4/8拍;后半部分称为“弗里斯”(friss,意为活泼),其特点是速度较快,气氛热烈,表现男女双人舞的热烈场面,用2/4拍。 第五节 民族主义音乐
十八、民族乐派(nationalism)及其代表人物? 1、由来和含义
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主要表现为强调个性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在强调个性之后,又逐渐引入民间风俗,在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中民间风格得到了明显的表露,他们可以说是民族乐派的先声。
到19世纪中期,北欧、东欧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兴起了一种音乐风格,它在强调表现个人感情的同时,渗透了本民族音乐的特征,音乐家在创作中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音调、节奏等来强调音乐的民族特色,作品体现了浓郁的乡土风情、鲜明的国籍性和民族性。具有这种音乐创作风格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为民族乐派,它与中、后期的浪漫主义处于同一个时期;从民族乐派的风格来看,它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只是由于民族乐派更加突出和强调本民族音乐的特点,而被单独划分出来。 2、代表人物
俄国的格林卡、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等,北欧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南欧有西班牙的阿尔贝尼斯。 俄罗斯
十九、简述格林卡?
b
格林卡(M.Glinka,1804-1857),俄罗斯作曲家,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有句名言:“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编一下而已。”这代表了格林卡的创作思想,他的创作植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旨在表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对俄罗斯后来的很多著名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代表作品有歌剧《伊凡·苏萨宁》、管弦乐《卡玛琳斯卡亚幻想曲》等。 二十、何谓“强力集团”
“强力集团”又称“巴拉基列夫小组”或“新俄罗斯乐派”,是俄罗斯音乐的创作集团。1857年起在彼得堡逐渐形成,成员有五人,他们是巴拉基列夫、穆索尔斯基、李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和居伊,他们都是业余音乐爱好者,没有进过音乐学院,却有着伟大的抱负,继承格林卡的事业,以发扬促进俄罗斯音乐为宗旨,真心接受巴拉基列夫的指导和教诲,从而结成一个强大的音乐社团——俄罗斯“强力集团”,坚强地捍卫俄罗斯民间音乐。
1、鲍罗丁(1833—1887),医学家、化学家、作曲家,代表作品:交响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歌剧《伊戈尔王》。 2、居伊(1835—1918),陆军军官,主要从事军事工程教学。主要作品为歌剧《威廉·拉特克里夫》。 3、巴拉基列夫(1835—1918),强力集团的领导人、自然科学家,代表作品为交响诗《塔玛拉》。
4、穆索尔斯基(1839—1881),近卫军军官,后脱离军界献身于音乐。代表作有:交响诗《荒山之夜》,钢琴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5、李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海军军官出身,后来成为音乐学院教授,出版了《和声学使用教程》和《管弦乐法原理》等专著,奠定了俄罗斯音乐理论基础,代表作为歌剧《金鸡》,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 二十一、简述柴科夫斯基的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柴科夫斯基(P.Tchaikovsky, 1840 -1893),俄罗斯作曲家。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创作了各种体裁的音乐,许多音乐作品已成为传世之作,以旋律优美动人著称,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不寻常的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音乐家22岁时才开始学习音乐,并且在生活十分困难的时候,一位富孀玛·梅克夫人给予他精神和物质的支持,才使他的创作生涯得以维持。 2、代表作品
(1) 管弦乐: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五交响曲》、《第六“悲怆”交响曲》、《意大利随想曲》、《庄严序曲1812》、《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钢琴协奏曲》。 (2) 歌 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歌剧《黑桃皇后》。 (3)舞 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 (4)室内乐:《第一弦乐四重奏》。 (5)钢琴作品:钢琴小品曲集《四季》。 3、艺术成就
(1) 在芭蕾舞音乐方面:创作了形式完美、雅俗共赏的古典芭蕾舞经典作品:《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使舞剧音乐交响化、戏剧化,为俄罗斯音乐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 在音乐的个性特征方面:他的音乐极富动人的抒情性,又有强烈的戏剧性;抒情性体现在旋律优美动听、配器绚丽多彩上;戏剧性则体现在强烈情感所带来的音乐震撼力上。他善于把对美的憧憬与对恶的抨击交织在一起,进行戏剧化的渲染,构成一种独特的音乐冲击力,如《第六“悲怆”交响曲》、《第一钢琴协奏曲》等就是很好的例证。
(3) 在音乐技法的运用方面:采用长气息、单一反复和伸缩抒情的乐句;节拍稳定规整;节奏具有舞蹈性特征,常用五拍子,使音乐生动而富有活力;和声基于西欧传统,偶尔出现半音化和声;乐队织体注重色彩编配;巧妙地将俄罗斯民族音乐与西欧的作曲技法融为一体,造就民族音乐走向世界的典范。 二十二、简述斯克里亚宾? 1、人物简介
斯克里亚宾 (A.Scriabin,1872-1915) ,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对斯克里亚宾的历史评价有很多分歧,一些人认为他代表着俄罗斯古典音乐发展的高峰,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代表一种没落腐朽的倾向,予以否定。不论怎样评价他,作为俄罗斯音乐界的重要代表,他为自己的民族留下了许多佳作。 2、代表作品
(1) 钢琴作品:24首《前奏曲》、10首《钢琴奏鸣曲》。 (2)交响诗:《狂喜之诗》、《普罗米修斯》等。 3、创作风格
(1) 早期(1888-1900),继承浪漫主义风格,音乐具有肖邦式的诗意。
(2)中期(1900-1905),受到神秘主义哲学和尼采“超人”观念的影响,认为物质世界终要毁灭,精神世界则会永生,人类必将由上帝和英雄来主宰。受这种观念的影响,他的音乐既有德彪西音乐的静穆特点,又具瓦格纳音乐的狂热个性。 (3) 后期(1905-1915),完全受到唯心主义哲学的支配,神秘主义观念主宰了他的思想。他在交响诗《狂喜之诗》和第五至十首奏鸣曲中创用了由增四度、减四度和纯四度叠置而成的“神秘和弦”(C-F-B-E-A-D);在交响诗《普罗米修斯》中神秘主义观念走到了极致,该作品在演出时伴随着彩光投射,要求人们用眼睛和耳朵同时感受这种整体艺术,追求超脱一切的最高境界。
二十三、简述拉赫玛尼诺夫?
拉赫玛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v,1873-1943),俄罗斯作曲家、钢琴家。他是20世纪初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代表,继承并发展了俄罗斯音乐的优良传统。其艺术成就有:
1、《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著名作品吸收了李斯特的技巧和肖邦的诗意风格,并深化发展了格林卡、柴科夫斯基等俄罗斯音乐家的民族情怀。
2、 创作方法上抗拒西欧现代音乐的影响,不追求表面的革新,保持俄罗斯音乐风格,但后期创作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作品呈现出颓废的倾向。 东欧
二十四、简述斯美塔那? 1、人物简介
斯美塔那(B.Smetana,1824-1884),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者。他积极参加民族文化的建设,对交响诗的民族化和民族歌剧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雅那切克等捷克音乐家。 2、代表作品
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来自我的故乡》等。 3、艺术成就
(1) 明确了民族音乐的发展方向,他以本国的历史传说、自然风光和乡音乡情为题材,创作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喜歌剧《被出卖的新娘》和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为捷克民族歌剧和交响诗的发展打下基础。
(2)在技法的运用上,旋律伴随着捷克民歌的因素,节奏具有民间舞的特点,体裁上常用波尔卡等民间音乐形式;他将捷克的民族音乐发展到新水平。
二十五、简述德沃夏克的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德沃夏克(A.Dvorak,1841-1904),捷克作曲家。他的音乐受到瓦格纳、勃拉姆斯以及当地民间音乐的影响,既富有深厚的民族主义感情,又巧妙地融合了古典主义音乐风格。 2、代表作品
九首交响曲(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最著名),《斯拉夫舞曲集》,歌剧《水仙女》、《雅各宾党人》等。 3、艺术成就
与斯美塔那的音乐创作相比,德沃夏克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创作题材上,斯美塔那更倾向于捷克本土的题材选择,而德沃夏克则把选择范围扩大到整个斯拉夫民族,内容更为广泛。
(2)在创作体裁上,斯美塔那主要集中于歌剧和交响诗的创作,而德沃夏克除了在歌剧、交响诗上成就颇丰,在交响曲、协奏曲、管弦乐曲、室内乐以及舞曲等其它器乐作品上也有建树。
(3)在音乐风格上,斯美塔那的音乐与捷克本民族的音乐联系紧密,因此带有捷克民间风味,乡土风情浓郁,而德沃夏克的音乐除了吸取捷克民族的音乐语言,还广泛采纳了斯拉夫和欧美等地方的音乐语言,因此其音乐更丰富。 北欧
二十六 简述格里格?
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音乐家。他的代表作品是《培尔·金特组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a小调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等,其中《培尔·金特组曲》最著名。《索尔维格之歌》是《培尔·金特组曲》配乐中最精彩的一段,旋律婉转动人,深受挪威人民的喜爱,因此被誉为挪威的“第二国歌”。
格里格的创作最重要的特点是:他的作品很少涉及大型体裁,多数为器乐小品形式,小巧精练、诗情画意、清新自然;其作品很少出现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这与挪威社会当时的发展状况以及作曲家本人的生活有很大的关系。 二十七、简述西贝柳斯?
#
b
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1865-1957),芬兰音乐家。他的代表作品是:交响诗《芬兰颂》、《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 西贝柳斯的创作特点是:他的创作涉及了多种体裁,其中器乐方面的成就最突出,尤其是交响乐的创作。西贝柳斯善于制造戏剧性的冲突,他的作品贯穿了芬兰民族雄浑、豪放的气质,描绘了严峻的北国风光,充满了史诗般宏伟的气魄。
二十世纪音乐复习题
主要内容: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主要音乐流派和音乐家。
复习提示:20世纪音乐的发展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本章的复习除了掌握音乐流派的特点外,也要重点关注音乐家,与此前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音乐家创作风格多变,一会儿是这个风格的代言人,一会儿又是那一流派的中流砥柱,复习时要注意这方面的记忆。 一、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体现在哪些方面?与19世纪及之前的音乐相比有哪些新意?在哪些方面拓宽了人们的思维?阐述这些问题,最直接的方法是从构成音乐的音响材料去剖析,对它们进行归纳。在这里,我们以各种音乐要素如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配器为基础,将传统音乐与20世纪音乐进行简要的比较,以此来阐述20世纪音乐的总体特征:
1、旋律上:传统音乐以流畅、起伏自然、有规律进行为基础,20世纪音乐的旋律则常常是不流畅的,出现有棱角的大跳,有时没有句读,有时避开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因素,用其它音响方式代替旋律。
2、节奏、节拍上:节奏是传统音乐的骨架,而且组织严格;而现代音乐则是节奏自由多变,有的用复节奏、无节奏,有的无节拍、无小节线,有的由演奏者自由安排节奏,还有的是“唯节奏”。
3、和声上:传统音乐以和谐为美,以三和弦为基础;而现代音乐则打破了这一概念,以音响感觉为依据,不存在传统音乐的和弦结构与功能进行,频繁使用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采用音团和板块型音群,甚至连和弦的概念也不复存在。 4、调式调性上:传统音乐以大小调为中心;而现代音乐则常常是无调式调性的音乐,有的自创音阶、音列,有的不在旋律范畴中运动,也就失去了调式调性的意义。
5、配器上:传统音乐将各组乐器优化组合,音色强调平衡;而现代音乐则强调个别乐器,常用极端音区、噪音,突出打击乐,寻求新的声音色彩和发声器械。
20世纪是音乐多元风格并存的时期,不易全面概括,那些非传统手法的电子音乐、具体音乐等,不具有传统意义上的旋律、节奏、和声、调式调性等要素,是和传统音乐的彻底决裂,因此对这些音乐不能用传统概念来解释,只有通过音响逐步感受、认识它。20世纪新潮音乐的生命力是无可置疑的,它不是对调性音乐的否定和取代,而是对调性音乐进行补充和扩展,是对新音乐语言的探索。 第一节 印象主义音乐 二、简述印象主义音乐? 1、来源
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首先在绘画领域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其风格源于莫奈的一幅画作《印象:日出》,印象主义画家关注光与色的变化,在平凡题材中表达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印象主义音乐是20世纪音乐流派的先行者,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它在文学和绘画领域印象主义潮流的影响下产生,因德彪西交响组曲《春天》的问世而作为一种新音乐风格的称谓被保留下来。 2、特征
(1)印象主义音乐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注重表达对客观事物瞬间的印象,音乐大多具有神秘和飘忽朦胧的意境。 (2)它不以旋律为主,重视和声和配器的色彩作用;突破大小调体系,多采用全音音阶和五声音阶;增加和弦结构的可能性:用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代替三和弦和七和弦;减弱和声功能,模糊调性,大量使用变化音,多采用小型体裁。 3、代表人物与作品
(1)德彪西的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夜曲》、《大海》以及钢琴曲《意象集》、《前奏曲》等。
(2)拉威尔的舞剧音乐《达芙妮斯与赫洛埃》、《鹅妈妈》,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鹅妈妈组曲》等。 三、简述德彪西及其创作特征? 1、人物简介
德彪西(Achille-Claude Debussy, 1862-1918),法国作曲家、评论家。他深受马拉美等象征派作家、诗人的影响,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中获得新音响的灵感,同时受到穆索尔斯基独创性音乐的启发;他称颂瓦格纳,但又认为瓦格纳的道路独一无二,不适用于其他任何人;于是走出了一条极具个性的音乐创作道路,并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开山鼻祖。
2、代表作品
(1)钢琴作品:《版画集》、两集《前奏曲》、两集《意象集》、《月光》、《雨中花园》、《水中倒影》等。 (2)管弦乐作品:《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三首》、《大海》、《意象》等。 (3)歌剧:《佩里亚斯与梅丽桑德》。
(4)合唱作品《浪子》、《被选中的姑娘》、《圣塞巴斯蒂安之殉难》。 3、创作特征
(1)旋律失去主导地位,强调和声的作用,追求音乐的色彩与朦胧感。他注重的不是和声进行的功能性而是它的色彩效果,采用块状和弦,新的和弦结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未脱离大小调体系,但大量采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及中古调式。
(2)他的管弦乐作品弦乐部分细腻,木管突出特性音区的音色,打击乐器丰富,组成模糊的色彩世界。
(3)善于使用小型体裁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风俗,表达主观的瞬间感受和直觉印象,营造出朦胧、飘忽不定的气氛。 四、简述拉威尔及其创作特征? 1、人物简介
拉威尔(Maurice Ravel,1875-1937),法国作曲家。早年受夏布里埃和萨蒂等人的影响,并热衷于浪漫主义音乐。在1889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爪哇加美兰乐队的演奏和俄罗斯音乐的影响下,逐渐形成自己的音乐风格,成为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 2、代表作品
舞剧:《达芙妮斯与赫洛埃》、《鹅妈妈》。 歌剧:《西班牙时光》。
管弦乐:《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圆舞曲》、《鹅妈妈组曲》。
钢琴曲:《水的游戏》、《镜》、《小奏鸣曲》、《在库普兰墓前》、《悼念公主的帕凡舞曲》。 3、创作特征
(1)音乐具有印象主义特征,追求明亮色彩和动力性节奏,旋律具有调式倾向,采用五声音阶、平行和弦和附加音的和弦,配器清晰,作品体裁短小。
(2)继承了传统音乐的风格。他的创作既具有印象主义风格,又继承了肖邦、李斯特、柏辽兹、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等人的优秀成果,甚至受到17、18世纪法国库普兰、拉莫精致典雅的美学趣味的影响。他丰富了管弦乐队的整体表现力,是世界公认的管弦乐大师,代表作《波莱罗》成为管弦乐配器手法的典范。
(3)重视吸收民间音乐的养分,如西班牙音乐,印尼、印度音乐的音调与节奏以及吉卜赛人狂放热情的音乐等,拉威尔将自由的乐思与古典的均衡形式,色彩性的音乐处理手法与朴素的民间音乐素材、异国情趣结合起来,形成富有个性的音乐语言。 第二节 表现主义音乐 五、简述表现主义音乐? 1、来源
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是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德奥兴起的艺术流派,它作为印象主义的反义词在德国的绘画和诗歌领域出现,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然后扩展到音乐领域。它的产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当时德国实行专制统治,社会矛盾突出,动荡不安,从而引发了一些艺术家极其主观的情感表达;他们认为世上全是苦难、丑恶和恐怖,因此用夸张、畸形和抽象的几何图形来表达内心的主观感受。1918年奥地利作曲家蒂森(Heinz Tiessen,1887-1971)借用表现主义的观点来评论音乐作品,从此表现主义风格在音乐领域出现并逐渐流行。 2、特征
(1)音乐具有反传统因素:旋律无连贯性,节拍无规律性,力度极端变化,和弦音响尖锐不谐和,结构不明确,最重要的是运用了十二音体系。因此,在表现主义音乐中找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抒情性、古典主义音乐的逻辑性、印象主义音乐的色彩美感,显得离奇怪诞。
(2)表现主义音乐作为印象主义音乐的反义词,从它们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这两个流派在音乐表现上的各自特征:印象主义音乐描绘的是人对客观世界外部瞬间的感受,关注自然界的色彩、光线和气氛,是对自然现实的模仿与再现;而表现主义音乐则放弃对周围世界的描绘,强调把内心体验表达出来,直接追求内心深处的感觉,主张音乐要表现人们的思想本质和内在灵魂。 3、代表人物
勋伯格、贝尔格、韦伯恩,他们三人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 六、勋伯格的音乐创作与艺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