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双相钢概述 - 图文 下载本文

此量愈大,母相中内应力愈高,它与相变驱动力叠加促使马氏体形核,一旦在某一温度停留,内应力弛豫t即产生热稳定化.在本文试验条件下t预先存在的马氏体量小.且臭氏体颗粒以弧岛形式被铁索体包围.颗粒阃自促发很弱.因此,应力弛豫不是产生热稳定化的主要因素.另外,我们认为.颗粒尺寸对热稳定化有一定贡献.因为臭氏体大颗粒内,含马氏体棱胚几率较高.由于棱胚分布不均t棱胚密度高处.每十棱胚捕获的碹原子较少,钉扎较弱,容易被澈活.而小颗粒(~l m)存在位话几率小,存在高棱胚密度几率更小,而由于颗粒小即使有棱胚,碳原子离它很近,易被捕获而产生钉扎作用. 况且.颗粒盘小,含碳量盘高,使热稳定化的尺寸效应更加显著.从720\到810E.随温度升高,口增加(图 .这是臭氏体内碳量随保温置度升高而增加t而颗粒尺寸随保温温度增加而减小的综合结果.从840\空冷试样中,由于有少量大尺寸(>5舯)臭氏体颗粒,口值下降了.

I.3 形变诱发的马氏俸相变及其增塑性

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增塑主要是通过相变使铁索体基体加工硬化率提高而推迟颈绾形成来实现. 因此·要求残余奥氏体颗粒的稳定性有合适的分布,使其在加工硬化阶县逐步而小量地转变为马氏体,使相变能延伸到较大应变阶段,才有利于塑性增加.倒如800\和840E处理所得残余奥氏体就具有这种特性。特别是8d0℃处理的,其中部分残余奥氏体高度稳定,只有在高的应变下才被诱发转变,其中极少数非常小的臭氏体颗粒甚至在试样断裂后仍未转变.如图7中箭头所示.而720℃和780℃处理的试样t只形变到7 时,臭氏体已转变完毕,塑性较低。形变中奥氏体颗粒转变可能是引入位错而诱发的.颗粒愈小,碳含量盘高,强度盘强.引入位话较困难,因而能经受更大的应变。图8给出了总延伸率和处理温度之间的关系,可见延伸率随处理温度升高而增加25。

杨丽颖、王守仁、王红岩、王砚军等对低碳高强度双相钢丝的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亚温淬火温度的升高,双相组织中马氏体的亚结构由孪晶型变成位错型,两相的变形能力和拉拔性能都得到改善。变形量是影响位错数量及其在双相组织中形成位错胞的主要因素较高温度亚温淬火钢丝经深度拉拔(79%)后,能得到好的强度、弯曲次数和扭转次数的配合26。

1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4

234

江海涛, 唐荻, 米振莉.汽车用先进高强度钢的开发及应用进展

马鸣图,吴宝榕.双相钢-物理和力学冶金[M],冶金工业出版社,1988年:7-8 毛兴锋 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3-5 5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26-27 6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5-6 7

毛兴锋 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5-6 8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9-10

21

9

汽车用铌微合金化钢板(论文集),冶金工业出版社,p6 10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20 11

Nack-Joon Kim,Design of dual phase Fe/Mn/C steel for low temperature application, Ph.D. Thesis o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1981.9 P4 12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6-8 13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35 14

毛兴锋 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7 15

邝霜,康永林,于浩. 600MPa级冷轧双相钢的试制与研究[J],材料工程,2006年增刊1,329-333 16

R.O.Rocha,T.M.F.Melo (澳)E.V.Pereloma等,冷轧双相钢连续退火初期的显微组织演化[J],世界钢铁 2006年第3期,20-26 17

武会宾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对贝氏体钢组织热稳定性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11月,19-23 18

曾其英钢中合金元素对相变点AC1、AC3影响的定量关系探讨[J],钢铁研究总院学报,1983,3(2):47-49 19

松藤和雄 冷轧钢板的连续退火工艺[J],国外钢铁,1986(8):31-37 20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45-46 21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48-49 22

蒋俊华,1000MPa 超高强双相钢水淬及回火工艺研究,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1月,p66 23

窦坦明,卧式连续退火炉控制系统及加热区温度控制优化,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4月,1-4 24

陈建国,双相钢中马氏体相的回火动力学[J],上海钢研,2006年第1期,38 25

龙起易,曾大为,谭古里,双相钢中残余奥氏体对性能的影响及其热稳定化,金属热处理学报,1995年6月,第16卷第2期,1-7 26

毛兴锋 工艺参数对低碳微合金高强度双相钢显微组织演变的影,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5月,8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