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设计 下载本文

实用文档

板书: 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会运动 需要食物维持生命 会排泄废物 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练习设计 比较动物和植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对生命的特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谈谈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及改进策略) 教学容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1. 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大全

实用文档

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板书: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 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 练习设计 观察周围的物品,都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及改进策略) 教学容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2. 谁更硬一些 教学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大全

实用文档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目标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一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大全

实用文档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板书: 物理性质:比如硬度、柔韧性、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木头、金属、塑料 金属1.易传热 2.能导电 3.延展性 4.有金属 练习设计 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哪些用到了金属,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大全

实用文档

教学反思(根据教学目标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及改进策略) 教学容 第三单元 我们周围的材料 3. 比较柔韧性 教学重点 用简单测量方法比较材料的柔韧性。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柔韧性是指物体在受力度形后,不易折断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目标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 1.一套宽度、厚度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尺(每种材料的一端打一个孔) 2.一套宽度、厚度不一样的塑料、不锈钢、木头做成的物品。 3.测量弯曲度的“T字”尺一把。 4.50克钩码一个,回形针一个。 老师:同样宽度、厚度的粗塑料条、木条各一根,两桶水。 一、柔韧性的认识 出示两根长度、厚度和宽度一样的塑料条和木条。 师:请两位同学上来各取一根,分别去取同样重的两桶水,观察塑料条和木条的变化情况。 两名学生上来演示,其它同学观察,然后汇报观察到的情况(木条断,塑料条没有断;塑料变了,没有断,木条先是弯了,最后断了) 老师指出:我们把像刚才这样塑料条受力变形后,不易折断的特点叫做柔韧性。 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