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学》题库及答案 下载本文

④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与内容; ⑤教师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

8、答:①直觉行动性思维:思维在动作中进行,前幼儿期属于这种思维;

②具体形象性思维: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的思维,使幼儿期典型的思维特点;

③ 抽象逻辑性思维: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进行的思维,通过逻辑思维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及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

9、答:(1)学前儿童的三种基本情绪是:哭、笑和恐惧

培养: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家庭、幼儿园 (1)保持和谐的气氛:

(2)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控制

(1)、给与孩子正确的情绪示范。

(2)、成人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教师,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丢在教室外,不要对着幼儿发火,要善于关心孩子,发现其优点。

(3)、教师要理智的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1)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2)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转移法、冷却法、消退法 答出以上方法中的任何三种就给5分。

10、答:(1)2—3岁儿童的第一反抗期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常时期,成人不必紧张或者大惊小怪。

(2)成人要看到该时期儿童的能力。为他们提供身心发展的机会;

(3)当儿童不服从成人的要求时,要冷静对待,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在教育。 五、论述题

1、答:(1)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程度的、至少是8个领域的并且是相互独立的智力,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智能

(2)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成人的责任是发展孩子的强项,带动和弥补孩子的弱项 (3)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有不同于他人的能力。

第 6 页 共 7 页

2、答:1、游戏是最符合幼儿心里发展水平的活动

(1)游戏是解决幼儿心里内部矛盾的最佳途径 (2)游戏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特点 2、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 (1)、游戏能加快各种能力的发展 (2)、游戏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3、答:特点:(一)2岁左右亲社会行为的萌芽:

(二)各种亲社会行为迅速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个别差异。

1、合作行为发展迅速: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频率最多的是合作行为、合作游戏,占亲社会行为的一半以上。 2、分享行为受物品的特点、数量、分享对象的不同而变化。 影响因素: (一)社会生活环境

1、亲社会行为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2、亲社会行为受电视媒介的影响:

(二)儿童日常的生活环境

1、家庭的影响: 2、同伴的相互作用。

(三)移情:无论是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还是儿童具体生活环境的影响,最终都要通过儿童的移情而起作用。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的根本的、内在的因素。

4、答:①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② 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

5、答:1、最近发展区是维果斯基提出的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达到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称为儿童的第一水平,后者称为第二水平。

启示:

1、 最近发展区的大小是儿童心理发展潜能大小的主要标志;

2、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发展的每一时刻都存在的,同时,每一时刻又都在发生变化;

3、好的教学能够促进儿童最近发展区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儿童从自己的第一发展水平

向第二水平发展,而不是盲目的与其它儿童相比较。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