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习题集 下载本文

两种方法,即平均法及 。 二、单项选择题:

1. 动态数列的构成要素是( )。

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 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宾词 2. 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3. 按季平均法测定季节比例时,各季的季节比例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 D、1200% 4. 按月平均法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的季节比率之和应等于( )。 A、100% B、400% C、120% D、1200% 5. 定基增长速度与环比增长速度的关系为( )。 A、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算术和 B、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的连乘积再减1 定基增长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增长速度各个的连乘积加1

6. 以1950年a0为最初水平,1997年an为最末水平,计算钢产量的年平 均发展速度时,须开( )。

A、46次方 B、47次方 C、48次方 D、49次方

7. 根据1990—1995年历年旅客周转量资料,计算该时期年平均周转量,应采用的公式是( )。

8. 某地从1992—1997年各年12月31日统计的人口资料如下:

A、a??ann?1B、a??attai?ai?1fi?2i?1n?1a1?an??ai2i?1C、a?n?1年份 人口数(万人) 1992 23 1993 23 D、a??fi?1n?1i1994 24 1995 25 1996 25 1997 26 则该地区1993—1997年的年平均人数为( )。

2326?23?24?25?25?2?24.(万人)A、23523?24?25?25?26B、?24.(万人)65

232623?24?25?25?26?23?24?25?25?2?19.(万人)C、2227D、?20.25(万人)56

9. 平均发展速度是各期( )的序时平均数。 A、发展水平 B、环比增长速度 C、环比发展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

10. 在具有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 )。

A、平均发展速度 B、总增长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 三、多项选择题:

1.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 )。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量 2. 序时平均数是指( )。

A、平均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速度 C 、平均增长速度 D、动态平均数 E、平均增长量 3. 一般平均数是指( )。

A、静态平均数 B、人均消费水平 C 、人均收入水平 D、商业网点的月平均人数 E、平均增长量

4. 应用最小平方法配合一条理想的趋势线(方程式)要求满足的条件是( )。

E.?(y?yc)?0A.?(y?yc)2?0

B.?(y?yc)2?最小值C.?(y?yc)2?0D.?(y?yc)?最小值5. 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C、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没有直接联系

D、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 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一次登记取得的

6.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速度的指标有( )。

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 C、增长量 D、增长速度 E、平均增长速度

7. 某企业1989年产值为2000万元,1997年产值为1989年的15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为( )。

A、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25% B、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6%

C、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2% D、年平均增长量为125万元 E、年平均增长量为111.11万元

8. 简单算术平均数适合于计算( )。

A、时期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B、间隔不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C、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 D、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E、间隔不等的间断时点数列

9. 测定季节变动的方法有( )。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C、长期趋势剔除法 D、月平均法 E、季平均法

10. 时期数列的特点有( )。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

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 C、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性登记取得的 D、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有直接联系 E、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 四、简答题:

1.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水平及速度分析时,应分别使用哪八项动态分析指标?

2.试说明序时平均数的含义以及它与一般平均数的区别。

3. 用几何平均法和方程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与分析哪些现象?

4. 试述增长量、增长速度与增长百分之一的绝对值结合分析的意义。 5.编制动态数列应遵循哪些原则? 五、计算题:

1. 1991~1996年某企业职工人数和工程技术人员数如下: 1991 1992 1020 50 1993 1083 52 1994 1120 60 1995 1218 78 1996 1425 82 1000 年末职工人数 年末工程技术人员数 50 试计算1991~1996年工程技术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2.某地区1995~1999年各年末人口数资料如下: 年份 1995 1996 30 1997 36 1998 44 1999 53 年末人口数(万人) 25 要求:(1)判断人口数发展的趋势接近于哪一种类型。

(2)用最小平方法配合适当的曲线方程。 (3)预测该地区2000年底人口数。 `

3. 某贸易企业1998年第一季度各月份商品的流转速度资料如下: 一月 二月 143 65 2.2 三月 289 85 3.4 商品销售额(万元) 120 平均库存额(万元) 60 商品流转次数(次) 2.0 试计算企业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商品流转次数及季度流转次数。

4.下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年工业总产值的环比增长速度,试求 其平均增长速度。 (%) 年 份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6.3 5.6 28.2 11.4 工 业 总 产 值 30.2 5. 某地区1997年各季度末农村零售网点平均职工人数资料如下: 上年末 零售企业数(个) 250 职工人数(人) 每企业职工人数 1400 5.6 第一季末 256 1408 5.5 第二季末 255 1479 5.8 第三季末 304 1520 5.0 第四季末 320 1536 4.8 年平均 试计算该年平均每网点职工人数。

6.已知某地区1997年各时点的人口数资料如下: 日 期 一月一日 总 人 数(万人) 21.3 六月一日 21.35 八月一日 21.36 21.5 十二月三十一日 试计算该地区人口的月平均数。

7. 某企业1998年第一季度职工人数及产值资料如下: 产 值 月初人单 位 百 元 人 1 月 4000 60 2 月 4200 64 3 月 4500 68 4 月 —— 67 数 要求:(1) 编制第一季度各月劳动生产率的动态数列。 (2)计算第一季度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 (3)计算第一季度的劳动生产率。

8. 某企业7~9月份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资料如下: 7月份 8月份 618 600 103 9月份 872 800 109 500 实际产量(件) 500 计划产量(件) 产量计划完成(%) 100 试计算其第三季度的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9. 某工厂1997年有下列资料: 月初工人人数 1月 666 2月 830 3月 850 4月 996 月初全部职工人数 1000 1200 1200 1400 要求:(1)计算第一季度各月份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 (2)计算第一季度工人数占全部职工人数的平均比重。 10.设某地区1975年进行区划调整,增加了部分企业,其调整前后产值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年1972 份 1973 1974 1975 1976 1977 — 1978 — 1979 — 1980 — 调34670 35980 36080 38160 — 整前 调— 整后 — — 45750 44730 47450 50700 59080 63040 为了消除区划变动影响,以便单纯反映该地区生产发展进度,试调整 上述资料,编制成新的动态数列。

11.下面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各年工业生产的环比增长速度,求各项目的平均增长速度。 (%) 年 份 工业总产值 其中:生产资料 消耗资料 1953 30.2 36.5 1954 16.3 19.8 1955 1956 1957 11.4 18.4 5.6 5.6 14.5 28.2 -0.03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