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初中+高中
⑤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地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⑥大家继续吃饭。儿子突然一拍脑袋,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笑话一点也不可笑,但我们大人们还是很配合地笑得前仰后合。
⑦儿子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自己去厨房再换一双筷子,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⑧大家埋头吃饭,谁搛起一口菜,嘀咕了一声:“好像有点凉了。”是啊,外面天寒地冻,这么冷的天,难怪饭菜吃着吃着就凉掉了。
⑨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说:“我去热一下。”说着,端起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⑩“丁零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说:“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子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我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的工夫,母亲就已经放下饭碗站起来三四次。饭桌上,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安安心心地吃顿饭啊。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看出,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人: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用一辈子在呵护我们的亲人啊! 18.本文围绕“一顿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19.请根据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内容,将其中的语言描写“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改写成心理描写。(3分)
20.第⑦段画线句中“谢谢奶奶”后为什么用句号不用感叹号?请揣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4分) 21.请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表现“母亲”形象,请举一例作具体分析。(4分)
(2)本文注重细节描写,请结合其中一处说说它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分)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