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海市虹口区中考化学二模试卷(含解析版) 下载本文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焰色反应的应用,熟知焰色反应的现象及其应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8.(1分)人体中的一些体液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胰液:7.5~8.0 C.唾液:6.6~7.1

B.血液:7.35~7.45 D.胃液:0.9~1.5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胰液的pH范围为7.5~8.0,显碱性。 B、血液的pH范围为7.35~7.45,显碱性。

C、唾液的pH范围为6.6~7.1,可能显酸性、中性或碱性。 D、胃液的pH范围为0.9~1.5,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胃液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1分)《本草纲目》记载了一种名为升丹(HgO)的药物,HgO中Hg的化合价是( ) A.﹣2

B.0

C.+1

D.+2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得HgO中,Hg元素的化合价为x:x+(﹣2)=0,则x=+2。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合价的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会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进行判断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10.(1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 C.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放出热量 D.发出白光

【分析】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木炭在氧气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解答】解:木炭在氧气能够剧烈地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木炭减少,产生

第11页(共26页)

了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1.(1分)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大理石做建筑材料 B.氢氧化钠治疗胃酸过多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稀盐酸用于清除金属表面氧化物

【分析】A、根据大理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金属表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大理石可做建筑材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选项说法正确。

D、金属表面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稀盐酸用于清除金属表面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2.(1分)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 A.SO2+2KOH═K2SO3+H2O B.CH4+2O2

CO2+2H2O

C.Mg+2HCl═MgCl2+H2↑

D.CuSO4+2NaOH═Na2SO4+Cu(OH)2↓

【分析】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SO2+2KOH═K2SO3+H2O,该反应不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第12页(共26页)

B、CH4+2O2故选项错误。

CO2+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中氧气是单质,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C、Mg+2HCl═MgCl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CuSO4+2NaOH═Na2SO4+Cu(OH)2↓,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复分解反应的特征(换成分,价不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1分)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检验装置气密性

B.取用块状固体

C.取用粉末状固体

D.读取液体体积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块状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读取液体体积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第13页(共26页)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让试管慢慢地竖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14.(1分)Cu(NO3)2受热分解能产生一种有毒气体,该气体可能是( ) A.O2

B.NO2

C.CO

D.NH3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Cu(NO3)2受热分解能产生一种有毒气体,Cu(NO3)2中含有铜、氮、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气体可能是NO2,不可能是一氧化碳、氨气,因为硝酸铜中不含碳元素、氢元素,氧气没有毒性。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1分)关于水的净化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 A.通过过滤装置除去可溶性杂质 B.通入氯气杀菌消毒 C.加入明矾使小颗粒凝聚 D.通过活性炭吸附部分有害物质

【分析】A、根据过滤的原理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氯气的作用解答;

C、根据明矾在净水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过滤可除去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通入氯气可以杀菌消毒,故选项说法正确。

第14页(共26页)

C、加入明矾,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杂质吸附,使杂质沉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能吸附部分有害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水的净化的原理、过滤的原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1分)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热胀冷缩,说明微粒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碳酸分解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说明原子是不可分的 【分析】A.根据微粒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实质来分析; C.根据微粒的性质来分析; D.根据原子的概念来分析。

【解答】解:A.尘土飞扬是可以用肉眼看到的,说明是宏观物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法错误;

B.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说法正确;

C.热胀冷缩,说明微粒的间隔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说法错误; D.原子可以分为质子、中子和电子,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微粒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微粒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7.(1分)为完成相关实验所选择的物质正确的是( ) A.除去氧气中的二氧化碳:白磷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生石灰 C.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D.检验一氧化碳中的水蒸气:胆矾

【分析】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

第15页(共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