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一解答
一、单项选择题
1.B 计算机网络是由自治计算机互联起来的集合体,这里包含着三个关键点:自治计算机、互连、集合体。自治计算机是指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能完整地实现计算机的各 种功能;互联是指计算机之间能实现相互通信;集合体是指所有使用通信线路及互联设备连接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的集合。而选项C和D分别指多机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D 从物理上看,计算机网络由硬件、软件和协议组成,客户机是客户访问网络的出入口,服务器是提供服务、存储信息的设备,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在P2P模式下,服务器不一定是固定的某台机器,但网络中一定存在充当服务器角色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数据库,在一个网络上可以没有数据库系统,所以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可以没有的。 3.C A和D选项都属于硬件,B选项都属于软件。只有C选项最全面。网络资源包括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
4.C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资源子网由主机、终端及相关软件资源等组成,它提供各种网络资源与服务。通信子网由各种传输介质、通信设备和相关的网络协议组成,它为网络提供数据传输、交换和通信控制功能。
5.A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信息综合处理、负载均衡、提高可靠性等,但其中最基本的功能是数据通信功能,数据通信功能也是实现其他功能的基础。
6.D 通常,局域网覆盖范围较小,广域网覆盖范围较大,但这并不绝对。有时候在一个不大的范围内采用广域网,这取决于应用的需求和是否采用单一网络等多种因素。特别是局域网技术的进步使得其覆盖范围越来越大,达到几千米的范围。城域网是一种利用广域网技术、满足一定区域需求的网络。事实上,城域网的范围弹性非常大。最初的局域网采用广播技术,这种技术一直被沿用,而广域网最初使用的是交换技术,也一直被沿用。
7.D 计算机网络的三大主要功能是数据通信、资源共享以及分布式处理。计算机网络使各计算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不是相对独立。 8.B 分组交换要求把数据分成大小相当的小数据片,每个片都要加上控制信息(如目的地址),因而传送数据的总开销较多。相比其他交换方式,分组交换信道利用率高。传播时延取决于传播介质及收发双方的距离,与采用何种交换方式无关。对各种交换方式,不同规格的终端都很难相互通信,故它不是分组交换的缺点。
9.C 广域网覆盖范围较广、节点较多,为了保证可靠性和可扩展性,通常需采用网状结构。
1 O.A一个节点做中心节点,其他n-1个节点都分别与其相连。
11.A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将网络主要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1 2.B 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的差异不仅在于它们所覆盖范围的不同,还在于它们所采用的协议和网络技术的不同,广域网使用点对点技术,局域网使用广播技术。
3
1 3.D 广播式网络共享广播信道(如总线),通常是局域网的一种通信方式,故不需要网络层,因而也不存在路由选择问题。但数据链路层使用物理层的服务必须通过服务访问点实现。关于服务访问点请参考1.2.1节。
1 4.C A表示第二代计算机网络,B表示第一代计算机网络,D也属于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C是第三代计算机网络的特点,此时制定了OSI/RM,而TCP/IP却逐步发展成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1 5.B ARPAnet是最早的计算机网络,它是因特网(Intemet)的前身。 二、综合应用题 1.解答:
传播延迟等于:
2x 103m+(2x108m/s)=l0-5s=10μs 100B÷10μs =1 0MB/s=80Mbit/s
512B÷1 0μs =5 1.2MB/s=409.6Mbit/s
因此,带宽应分别等于80Mbit/s和409.6Mbit/s。 2.解答:
由于忽略排队时延,故电路交换时延=连接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分组交换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
显然,二者的传播时延都为kd。对电路交换,由于不采用存储转发技术,虽然是k段链路,连接后没有存储转发的时延,故发送时延=数据块长度/信道带宽=X/b,从而电路交换总时延为 s+x/b+kd (1)
对于分组交换,设共有n个分组,由于采用存储转发技术,一个站点的发送时延为t=p/b。显然,数据在信道中,经过k-1个t时间的流动后,从第k个t开始,每个t时间段内将有一个分组到达目的站,从而n个分组的发送时延为(k-1)t+nt=(k-1)p/b+np/b,分组交换的总时延为 kd+(k-1)p/b+np/b (2)
由式(1)和式(2)比较知,若要分组交换时延<电路交换时延,则 kd+(k-1)p/b+np/b
对于分组交换,np≈x,则有(k一1)p/b
4
习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1.( )不是对网络模型进行分层的目标。 A.提供标准语言 B.定义功能执行的方法 C.定义标准界面 D.增加功能之间的独立性 2.【2010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将用户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块传输的优点不包括( )。 A.减少延迟时间 B.提高错误控制效率
C.使多个应用更公平地使用共享通信介质
D.有效数据在协议数据单元PDU中所占比例更大
4.关于计算机网络及其结构模型,下列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A.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ARPAnet B.Internet最早起源于ARPAnet
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设计出了OSI/RM参考模型,即实际执行的标准 D.TCP/IP参考模型分为4个层次
5.下列能够最好地描述OSI的数据链路层功能的是( )。 A.提供用户和网络的接口 B.处理信号通过介质的传输
C.控制报文通过网络的路由选择 D.保证数据正确的顺序和完整性 6.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不提供下列哪种功能( )。 A.物理寻址 B.流量控制 C.差错校验 D.拥塞控制
7.数据的格式转换及压缩属于OSI参考模型中( )层的功能。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8.在OSI中,实现端到端的应答、分组排序和流量控制功能的协议层是( )。 A.会话层 B.网络层 C.传输层 D.数据链路层 9.在ISO/OSI参考模型中,可同时提供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的是(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0.【2009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 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11.在0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层是第(①)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
除端到端的连接的层是(②);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能的是(③);传输层提供(④)的数据传送;为网络层实体捉供数据发送和接收功能和过程的是(⑤)。
①A.1、2、3 B.2、3、4 C.3、4、5 D.4、5、6 ②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5
③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④A.主机进程之间B.网络之间 C.数据链路之间 D.物理线路之间
⑨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会话层 D.传输层 12.在OSI参考模型中,(①)利用通信子网提供的服务实现两个用户进程之问端到端的通信。在这个层次模型中,如果用户A需要通过网络向用户B传送数据,则首先将数据送入应用层,在该层给它附加控制信息后送入表示层;在表示层对数据进行必要的变换并加上头部后送入会话层;在会话层加头部后送入传输层;在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为(②)后送至网络层;在网络层将数据封装成(③)后送至数据链路层;在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加上头部和尾部封装成(④)后发送到物理层;在物理层数据以(⑤)形式发送到物理线路。用户B所在的系统接收到数据后,层层剥去控制信息,最终将原数据传送给用户B。
①A.网络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②A.数据报 B.数据流 C.报文 D.分组 ③A.数据流 B.报文 C.路由信息 D.分组 ④A.数据段 B.报文 C.数据帧 D.分组 ⑤A.比特流 B.数据帧 C.报文 D.分组 13.因特网采用的核心技术是( )。 A.TCP/IP B.局域网技术 C.远程通信技术 D.光纤技术 14.【2011年计算机联考真题】
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15.在TCP/IP模型中,( )处理关于可靠性、流量控制和错误校正等问题。 A.网络接口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6.数据链路层协议是( )。
A.为终端节点隐藏物理拓扑的细节 B.定义数据格式
C.控制对物理传输介质的访问 D.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性传输
17.当数据由端系统A传送至端系统B时,不参与数据封装工作的是(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表示层
18.协议是指在( )之间进行通信的规则或约定。 A.同一节点的上下层 B.不同节点 C.相邻实体 D.不同节点对等实休 二、综合应用题 在OSI模型中,各层都有差错控制过程,指出以下每种差错发生在0SI的哪些层中?
(1)噪声使传输链路上的一个0变成l或一个l变成0。
(2)一个分组被传送到错误的目的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