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权理论概述
院系: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班级:社工07-2班 学号:13
姓名:邓琼梅
一、社会工作理论中的增权视角
“增权”是社会工作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视角,也是近三十年来国外社会工作研究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随着我国专业社工的发展,近几年对增权视角的关注和也较多。我们知道社会工作的对象通常是社会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人”,而社会工作的最终目标是“助人自助”,在社会工作理论的若干视角中,增权视角的工作实践最能契合社会工作 “助人自助” 的核心价值。 (一)、何谓增权视角
增权,也称赋权、充权,它从Empowerment翻译而来。所罗门是这样界定增权的:“社工针对案主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的过程,旨在减少基于污名群体的成员的负面评价而形成的无力感。它涉及辨识导致这一问题的权利障碍和旨在减少间接权利障碍的影响和减少直接权利障碍的运作的特定策略的发展实施。”根据所罗门对增权的界定,我们看到增权“具有三个相互关联的维度:(1)具有积极意义和潜能的自我感的发展;(2)建构知识和能力以更批判性的理解个人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现实之网;(3)形成资源和策略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增权可以在三个层次进行,一是个人层次,个人感到自己有能力去影响或解决问题;二是人际层次,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经验;三是政治层次,能够促成政策或政治层面的改变。从上面所罗门和李的解说,我们可以看到增权视角从个人、人际、政治三个层面最为彻底的表达了 “助人自助”的核心价值。基于此,许多社会工作理论家都很重视增权视角在社会工作中的实践,如西蒙(1994)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描述增权取向的社会工作特点;李(Lee,1994)在《社会工作的增权取向》中,描绘了一个包括专业目的、价值、知识和理论基础以及方法在内的增权取向社会工作模型。 (二)增权的层次
增权涵盖以下三个层次面:一是个体层面的增权。所谓个体增权是指个体得以控制自身的生活能力以及对所处环境的融合与影响能力,包括实际控制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两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弱势群体对象来说。个体增权的侧重点不同,各元素的权重也有所不同。二是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离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任何人都无法提升自己的权力和能力。人际关系层面的增权,一方面可以增加一
定的社会资源或社会资本,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形象,争取公平的社会环境。三是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社会参与层次的增权目标指向对社会决策的影响,表达自己利益诉求和参与社会资源的分配,争取到与健康社会和进步文化相匹配的社会公正和社会平等待遇。
二、增权理论的两个方面理论架构 (一)增权理论的理论架构
在社会工作专业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权可以看作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对象,获得权力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目标,而增权则是社会工作的途径。社会工作中的权力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亦即权力感。正是这种权力感可以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福祉感及重要感。权力存在于案主之中,而不是案主之外。 无权是和权力相对的。无权也不单是指人们缺乏能力或资源,同时亦是指人们通过一种内化的过程,形成一种无权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无权感,使得人们指责和贬低自己,进而陷入无权的恶性循环。增权并不是“赋予”案主权力,而是挖掘或激发案主的潜能。古铁雷斯、迪洛伊斯和格伦梅伊对增权的操作性定义:第一,增权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处理权力、无权和压迫以及它们如何造成个人、家庭或社区问题与影响助人关系的议题。第二,增权的目标是增加个人、人际或政治权力,以便个人、家庭或社区可以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处境。第三,增权是一个过程,可以发生在个人、人际和社区等介入层面。它由下列次级过程构成:群体意识的发展、自责的减少、个人对改变负有责任的假设、自我效能的提升。第四,增权通过一些介入方法发生,包括把助人关系建立在合作信任和分享权力基础之上:利用小的群体、接受案主对问题的定义、确认和加强案主的长处;提升案主关于阶级和权力议题的意识;积极引导案主加入改变的过程;传授具体的技巧;使用互助、自助或支持群体;在助人关系中体验个人权力感;动员资源或为案主进行倡导。第五,有效实践的目标并不是应付和适应,而是案主或社区实际权力的增长,以便他们可以采取行动防止或改变他们所面对的问题。由于无权的效果发生在许多层面,所以改变的努力可以针对任何介入层面或者可以包括介入的多个层面。总之,增权领域的许多学者一致认为,最终目标是增加群体或社区的权力,而增加他们的权力则要求针对改变的多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