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游记》的景物描写-精选资料 下载本文

论《西游记》的景物描写

景物描写是小说的主要组成部分,成功的景物描写往往能锦上添花,使作品更富有情趣和神韵,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中外小说史的成功经验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也不例外。 一

《西游记》作为一部神魔小说,是以唐僧师徒四人取经作为主线贯穿全篇的,所以,它在某种意义上说又是一篇游记,这也决定了作品必须得以大自然的山水风光作为描写的对象,并将其作为作品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作品正是如此。综观整个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特色,给人的第一个感受就是作品中的景物包罗万象,且描绘深入细致,多用诗、词等形式来写景,创造了情景交融、色彩纷呈的艺术境界。

翻开作品,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正是那山、水、花、草、木、鸟、兽、虫、鱼,四时情景,琳琅满目,真可谓蔚为大观,令人眼花缭乱。春、夏、秋、冬四时季节的更替,景物变幻无穷,作者十分细致地把握了景物的特点及其在不同季节里呈现的情形,浓墨重彩,工笔刻画,描景绘色,正是“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这春夏秋冬四时景物正是一幅幅春、夏、秋、冬的四时图画,配上诗词般的语言,正恰似“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时而触景生情,时而缘情写景,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令人玩味无穷,堪称写景之佳作。而这些如诗如画般的美景除了个别地方简笔描写外,大多数用诗、词来完成的。作品中用诗、词写景的占整个写景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 中国古典小说擅长于用诗、词来写景。从先秦的《诗经》到唐诗、宋词,都体现了中国文艺史上诗歌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常常影响着其他文艺形式的发展。诸如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唐宋传奇、话本都采用了诗词来写景抒情,明清小说更继承并发展了这一传统,构成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基本方法。《西游记》正是这一传统的继承者和集大成者,完美地将诗、词融于小说中。如第一回对花果山景物的描写――此山,有词赋为证: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

奇峰怪石,香花美草,真是奇情异想的神仙境地。诗一般的语言恰当地描绘了这美景,使人心旷神怡,流连不已。

又如第四回对天堂景致的描绘,第五回对蟠桃会的描绘,第十回对森罗殿的描绘,第十八回对高庄观景色的描绘,第二十回对万寿山五庄观景色的描绘,第三十七回对打猎场面的描绘,第一百回对宴庭的描绘等等,都用诗、词、赋来完成的。精炼、优美、动人的语言、巧妙的艺术描写丰富多彩,美丽动人。 二

《西游记》中景物描写不光具有情景相融的艺术特点,而且

在整个作品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既生活在社会环境之内,又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自然界的一切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文学作品若要写人时不得不描写自然环境,神话作品也是如此,因为,景物描写无不同人的社会生活有关,无不对人的生活和思想情感发生较大作用。《西游记》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非常多的,下面只就几个主要方面谈谈。

1用景物描写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展现出人物的思想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

优秀的小说家常常通过诗一般的语言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自然环境,借此创造出典型环境,让环境与人物得到和谐的统一,从而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具体、鲜明和突出。《西游记》的开篇“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神情异想的神话世界,富有浓烈醉人的色泽,奇情异思的诗情画意,既增添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替人物的出场作了必要的提示。更主要的是,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花果山――鸟语花香、充满着斑斓的色泽、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正是在这美好的自然世界里,大自然孕育了它的英雄――孙悟空。他是石猴,大自然的儿子,一出世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食草果,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夜宿石崖上,朝游峰洞中。美丽的大自然,塑造了他自由自在、蔑视天宫权威、高举“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大旗大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