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读后感 下载本文

巴金《家》读后感

一定有很多人都听说过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他们说它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真正读过它,品味过它,感受到过它所带来的震撼的又有多少人呢?

《家》是一部思想相当深刻的现实主义力作,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腐败与黑暗,控诉和揭示了大家族和旧礼教、旧道德的罪恶以及吃人本质,并且揭示了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和迫害。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这些青年受“五四”反封建巨浪的影响,一方面在社会上积极参加宣传革命思想的学生运动,一方面在家庭内部和封建势力、封建礼教展开勇猛的战斗,最后,他们真正敲响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的丧钟。

故事发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四川成都高家,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就去世了,高老太爷直接管着他们。

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知书达理,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立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存在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高家的三位少爷,大哥高觉新,二哥高觉民,三弟高觉慧,三人虽是亲兄弟,性格却各不相同。 老大觉新善良却怯懦,接受过新思想的启蒙但封建的传统思想已经在他的脑海里深深地扎根。他就像那第一类人,内心的挣扎让他永远也无法真正地冲破牢笼。祖父的话对于他来说就像是法律,是维持这个封建家庭的支柱,而他却又对新青年表示出同情,帮助觉民逃婚,觉慧离家出走。他不敢过多地接受新思想,却又痛恨封建的制度,他夹在弟弟与祖父中委曲求全。而他的“不抵抗主义”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的生活,他的逆来顺受却造成了他与妻子瑞钰,表妹梅三个人的爱情悲剧。

二哥觉民与三弟觉慧却又是另一种人,他们敢于抗争,看到不合理的事情敢于直言,他们受到新思想的熏陶,不满封建制度的家庭。他们积极参加学生青年运动,热心创办刊物,宣传先进思想。但觉民较觉新却又稳重很多。觉新的性格有些激烈,遇到不平的事情他只有愤恨却又想不出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他勇敢地与家中的丫环鸣凤相爱却无法阻止她的陨落。最终,他选择了离家出走,彻底的逃离这个压得人喘不过气来的牢笼。

高老太爷的四子克安、五子克定,也就是觉新、觉民、觉会的叔叔,都是酒色之徒,在外面胡作非为,乱嫖戏子。高老太爷在此打击下一病不起。高家又发生家产之争,以致全家不得安宁。老太爷在气愤中去世,家中大办丧事。觉新的妻子瑞珏将要生孩子,却被高老太爷的陈姨太以避血光之灾为理由赶到郊外生孩子,觉新不敢反对。因没有医生,照顾不好,瑞珏刚生完孩子就死在乡下的草屋里。觉新在痛悔的心情中承认这个家庭应该出个叛逆者。最后觉慧离家去上海,参加革命。他的这个决定得到大哥觉新的支持。 一个有思想,有觉悟,有抱负的青年出生在一个封建制度统治下的社会中,可以说是生不逢时,而他如果又恰好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专制的大家族之中的话,那便是更大的不幸。黑暗的社会,与同样黑暗的家庭,就像一个外表看起来璀璨夺目,绿意盎然,内里却腐败不堪,布满荆棘的鸟笼,将那一颗颗自由的心牢牢的所在了里面,任那自由慢慢得腐败成古板,希望悄悄滋生出绝望。

内心不坚定,软弱胆小的人,是断然不敢冲出牢笼的。他们不知道,冲出牢笼之后应该飞往何方;他们不敢想象,没有了这外强中干的家族的依托,他们将如何生存;他们无法预测,被捉住的命运究竟会是怎样。他们不知道,他们不敢想象,他们无法预测,他们只能低着头缩在他们他们早已无法忍受却又不得不忍受的牢笼之中继续他们行尸走肉一般的生活。

而真正的勇敢者 ,有铁一般意志的人,一定是随时随地都在寻找这打开牢笼的方法,他们有理想,有目标,在一条道路上坚持不懈的前行;他们不需要家族,并不代表他们冷酷无情,只是他们不想再带着面具虚伪的生活;他们不去预测自己的失败,只因他们坚信自己定能成功。这样的人,一旦找到机会,哪怕只是一点点的缝隙,也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撞破牢笼,张开翅膀,朝着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展翅,翱翔。

巴金所写的家,不仅是小说里的高家,更是那一代人的家,处在封建礼教濒临湮灭的边缘的那一代年轻人,受着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思想免不了与大家庭顽固的旧势力碰撞出火花,此时,何谈家的温暖,那一代人的家,家已不是避风港,而是每个人唯恐躲避不及的牢笼,高老太爷穷尽一生去维持着高家表面的繁华,到头来却都是表面的盛兴。高家最后被分割的命运是必然的,它揭露了这个吃人的封建社会的最终结果。封建的社会与繁琐的家族制度必将走向衰败与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