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_必修四【生活与哲学】+_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共38条) 下载本文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 为什么说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1)任何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归根到底都与创新密切相关。 (2)创新是对真理的发展,没有创新,我们就失去了追寻真知的可能;创新是对实践的推进,没有创新,我们就不能在变化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1)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1.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什么?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⑴原理: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⑵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的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什么是价值观?社会存在与价值观的关系?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⑵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克服错误的价值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什么是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辨证统一。(1)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2)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 4.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含义: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 ; 价值选择是指人们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选择。 (2)关系: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体现。

(3)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4)意义:①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②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5.如何/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6.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如何正确处理个人、集体、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我们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⑴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⑵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⑶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7.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8. 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关系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世界观: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2)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应该主要看他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应该把握这样一些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请自查你有没有掌握这些概念和范畴。)

《生活与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共38条)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总线索: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一一它能被人所认识(意识)一一物质是运动变化发展一一它

是有规律一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一一(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一认识过程是复杂无限的一一认识的方法一一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辩证否定观(创新)一一社会发展有规律一一社会主体是人民群众一一人生观价值观的实现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2、〖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坚持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反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六、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简而言之,即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反对〗: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七、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八、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包括实践观和真理观)(共3条原理)

一、实践和认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还要重视认识的反作用,特别是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即既要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丰富和发展认识;又要把已有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3、〖反对〗:反对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反对把人们的思想观点作为检验认识的标准;反对不以认识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反对只承认实践决定作用忽视认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认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重点掌握】

本文档系作者精心整理编辑,实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