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化学复习题 下载本文

10.有荚膜的细菌,一般都可形成透明、黏湿、扁平的大形菌落。√ 11.球状细菌一般都不长鞭毛。√

12.芽孢是一部分细菌用于休眠、抗逆和用于繁殖的特殊构造。 13.芽孢是由营养细胞发生原生质浓缩和细胞壁增厚而形成。 14.产芽孢细菌的种类很多,尤其是G-细菌更多。

15.细菌的繁殖除主要通过二分裂等裂殖外,还有芽殖等方式。√ 16.长有大量放线菌的摇瓶培养液与细菌一样是很浑浊的。 17.真核微生物的细胞膜上都有甾醇。√ 18.真核生物的细胞器都是由膜包围着的。

19.有一类称作假酵母的酵母菌,是因为他们可形成藕节状的假菌丝。 20.用蜗牛消化酶、溶菌酶和青霉素处理酵母菌,都可获得其原生质体。 21.酵母菌细胞壁上所含有的丰富的麦角甾醇,是生产维生素D2的良好原料。 22.一个酵母细胞上只可能有一个蒂痕,但芽痕则可以有多个。√ 23.真菌的孢囊孢子和子囊孢子都属于无性孢子。

24.根霉和毛霉的子实体是孢子囊,而青霉和曲霉的子实体则是分生孢子头。√ 25.酿酒酵母是一种既有无性繁殖(芽殖和裂殖)又有有性繁殖(子囊孢子)的真酵母。

测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2.噬菌体 3.温和噬菌体 4.培养基 5.基础培养基 6.微量元素 7.选择性培养基 8.鉴别性培养基 9.典型生长曲线

10.巴氏消毒法 11.变异 12.饰变 13.转化 14.转导 15.微生态制剂 16.抗原 17.抗体 18.免疫应答 19.生长因子 20.灭菌 21.免疫 二、单选题

1.人类各种传染病中,最多的病原体是( ) A 细菌 B 病毒 C 真菌 D 原生动物 2.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微生物是( )

A 根瘤菌 B 假单胞菌 C 蓝细菌 D 自生固氮菌 3.沼气发酵的产酸阶段中,主要的微生物群是( )

A 梭菌属 B 丁酸弧菌属 C 产氢产乙酸细菌群 D 产甲烷菌群 4.以下有一组细菌可用于制作微生态制剂的是( ) A 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 B 乳杆菌和大肠杆菌 C 双歧杆菌和酿酒酵母 D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

5.专性厌氧微生物是由于其细胞内缺少( ),从而不能解除分子氧对细胞的毒害 A BOD B COD C SOD D NOD 6.E.coli属于( )型的微生物

A 光能自养 B 光能异养 C 化能自养 D 化能异养 7.在典型生长曲线中,细菌产量最高的时期是( ) A 延滞期 B 指数期 C 稳定期 D 衰亡期 8.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主要分为( )

A 隐晦期、裂解期、平稳期; B 潜伏期、裂解期、平稳期; C 延迟期、裂解期、平稳期; D 胞内积累期、裂解期、平稳期。 9.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A 135℃—140℃,5—15秒 B 72℃、15秒 C 121℃,30分钟 D 100℃,5小时 10.磺胺是( )的代谢类似物

A 对氨基苯甲酸 B 二氢蝶酸 C 二氢叶酸 D 四氢叶酸 11.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 ) A 利福霉素 B 青霉素 C 两性霉素 D 四环素 12.消毒的目的是( )

A 消灭一切微生物 B 消灭病原微生物 C 抑制有害微生物 D 抑制生物体内病原微生物 13.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

A 葡萄糖 B 维生素 C NaCl D 蛋白胨

14.葡萄糖和果糖等营养物进入原核生物细胞膜的机制是通过( ) A 单纯扩散 B 促进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基团移位 15.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 A 麦芽汁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16.将细菌作为实验材料用于遗传学方面研究的优点是( )

A 生长速度快 B 易得菌体 C 细菌中有多种代谢类型 D 所有以上特点 17.真菌、细菌和病毒三者直径的大致比例是( ) A. 10: 5:1 B. 10: 6:4 C. 100: 50:2 D. 100: 10:1

18.动物病毒在其宿主的单层细胞培养物上所形成的群体形态,称为( ) A. 包涵体 B. 噬菌斑 C. 空斑 D. 枯斑 三、填空题

1.烈性噬菌体生活史分为

、 、 、 、 五阶段。

2.微生物氮源的主要来源有 和 两类。

3.生长曲线中稳定期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 、 和 。

4. 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 、 、 、 、 和 。

5.硝化作用是一个严格 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则需要在 条件下进行。 6.免疫系统包括 、 和 。

7.基因工程基本操作步骤有 、 、 、 、 、 8.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为 、 和 。 9.温和噬菌体有三种存在形式即 、 和 。 10.抗体是由 合成并分泌的免疫球蛋白。 11. 病毒颗粒的基本化学组成是 和 。

12.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 与其周围的 和 环境条件

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3.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是 、 和 。 14.免疫功能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 、 和 。 15.抗体的化学成分是 ,可分为五类,分别为 、 、 、 和 。 四、判断题

1.在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中,决定因素在于病原体的强弱。( ) 2.在正常人或高等动物的血清中所存在的抗体都是多克隆抗体。( ) 3.朊病毒是只含有侵染性蛋白质的病毒。( )

4.病毒和其它真菌与细菌一样,构成毒力的基础都是靠侵袭力和毒素。( ) 5.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 ) 6.人和动物的正常菌群中还存在一些条件致病菌。( ) 7.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 )

8.在同一水样的水质检测中,所得的BOD和COD数值是相等的。( ) 9.最适的生长繁殖温度就是微生物代谢的最适温度。( ) 10.一切变异都毫不例外地是由于核酸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

11.民间制作的泡菜就是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对其他腐败菌产生的拮抗作用才保证泡

菜的风味、质量和良好的保藏性能。( )

12.转化与转导都是不需要供体菌和受体菌的完整细胞直接接触而进行的。( )

13.衰退的菌种是一个遗传性严重不纯的群体。( )

14.当基因突变时,由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顺序必然发生改变。( ) 15.病毒具有宿主特异性,即某一种病毒仅能感染一定种类的生物。( ) 16. 微生物的抗药性机制仅基因突变一种。( ) 17. 一个病毒的毒粒内既含有DNA又含有RNA。( ) 18. 被动扩散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 )

19.凡需要叶酸作为生长因子的病原细菌,就可被磺胺药所抑制。( ) 20. 在制备酵母原生质体时,可用溶菌酶破壁。( )

21.通过巴氏消毒法处理过的牛奶或果酒等应是无菌的。( )

22. 湖水的“水华”或海水中的“赤潮”是由于水体中可溶性磷酸盐的浓度过高,

造成水体的富集营养化而出现的一种大面积环境污染现象。( ) 23.生物界所需的一切能源,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来自太阳能。( )

24.微生物的六大营养要素对配制任何微生物培养基时都是缺一不可的。( ) 25. 在实验室中,蛋白胨、牛肉膏和酵母膏是最常用的有机氮源。( ) 五、问答题

1.革兰氏染色的机理是什么?具体方法步骤如何?

2.试从元素水平、分子水平和培养基原料水平列出微生物的碳源谱,并说出微生物 利用碳源的一般规律。

3.列表比较灭菌、消毒、防腐和化疗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4.什么是细菌的典型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对微生物发酵生产有何指导意义? 5.什么是生物制品?举例说明其与人类的生活有何联系? 6.菌种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 7.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关系如何?举例说明。 8.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是怎样的?并简述各阶段。 后续答案陆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