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创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集体备课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152 下载本文

浮力小于重力 下沉 浮力大于重力 上浮 教学反思

45

课 题 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科学概念:1、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2、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学会给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师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两个滴管,两个不锈钢调羹,一个酒精灯。 教学准备 学生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两个烧杯,一根筷子,一个小勺,50克白糖,50克食盐,50克味精。 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教 学 过 程 主 备 一、故事导入: 老师今天先来讲一个故事:在亚洲西部,有那么一个海。远远望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人们把它叫做“死海”。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奴隶们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 复 备

46

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师:真的有神灵保佑他们吗?你想知道死海为什么淹不死人吗?今天我们就当回小科学家吧,一起来揭开那其中的奥秘吧! 二、演示实验,观察发现: 1、今天老师准备了2个杯液体(液体容量相等),A杯是清水和B杯是老师制作的类似死海的液体。 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杯液体到底有什么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 (1)尝:死海中寸草不生,这样的水你敢喝吗?(不卫生,并且可能有危险) (2)闻(可以让学生尝试闻闻看,发现闻不出是什么东西) 2、现在我们将马铃薯分别放到两杯液体中,我们来看看会怎么样!(放在A杯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沉) 接下来老师把这个马铃薯放在B杯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浮) 3、你们都看到了,老师把同一个马铃薯放在不同的杯子中,沉浮的现象也不同,你觉得这是什么原因? 生:可能是两杯水不同,它们产生的浮力也不同。 生:水中溶解了盐(或者什么物质) 三、探究B杯: 1、刚才好多同学说B杯中溶解了盐(或什么物质),那我们来验证一下吧! 教师操作,各取A,B杯中的水放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加热后我

47

们看到了什么?(B白色粉末,A没有物质留下) 这个白色的粉末可能是什么呢?(糖、盐、味精) 2、我们今天用了加热的方法来证明,但是你能确定B杯这是盐水吗?(不能,不确定是盐) 小结: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这是盐水,但是我们可以确定,这杯水中溶解了某些物质。 四、小组实验,操作验证: 1、我们刚刚肯定水中溶解了其他的物质。那么水中溶解了其他物质就能使马铃薯浮起来吗? 不如我们来调制一杯这样的水,看看到底是怎样的?你想放什么物质啊? 大家说一说。老师听并板书。 2、大家想了很多,但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材料(糖、味精、盐),但是为了节约时间,我们每个小组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物质来做实验。 想一想,这个实验还需要哪些材料?(马铃薯 烧杯、筷子、盐或味精或糖) 实验前,我们应该先来设计一下这个实验!小组讨论一分钟。 指名反馈,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回答时基本把下面三个问题解决。 (1)、你准备放多少水?(演示杯子,可以100毫升) (2)、你准备放多少盐(糖或味精)?怎么放?(拿小勺子一勺

48

一勺放,放一勺,搅拌均匀为止) (3)、什么时候放马铃薯?(加一勺盐搅拌后放马铃薯试或把马铃薯一直放在水中) 3、大家已经设计好了实验,老师这里还有一点温馨提示: (1)注意:不要把水弄到杯外。 (2)实验时要分工有序。 (3)并完成教科书第18页实验记录表。 (4)完成实验后思考总结。 实验记录表 第( )小组 水的量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100毫升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可以用箭头表示) 4、分组实验,教师指导。已完成小组思考总结。(并考虑自己组的成功之处和不足) 5、学生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提问: (1)、你发现了什么?(放到一定地步,马铃薯就浮起来了)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