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评说 下载本文

鸟的评说

麻雀说燕子 /是怕冷的懦夫 燕子说黄鹂 /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 黄鹂说百灵 /声音悦耳动机不纯 百灵说最无原则的 /要算那鹦鹉 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对一篇例文的评析:

题目: 从《鸟的评说》想到的

【评:作者采用非论点式命题。这种命题方式,常用“从……谈起”、“从……想到的”一类扣材料的方式命题。它的好处是快捷稳妥,包容性广,易于统辖文章内容,能节省应试时构思题目的时间。若改用论点式命题,则除了要注意题目能直接反映文章的主旨外,还要注意推敲题目能否统领文章全部内容。如本文改用“ 嫉妒是前进的绊脚石”或“发展要博采众长”为题,则不能统领该文的两层内容,前者管不好第二层,后者管不好第一层。只有以“虚怀若谷,博采众长”为题,才能管领全文两层内容。以论点为题的好处是题目观点鲜明,突出中心】

第一自然段:

麻雀讥笑燕子怕冷,燕子就笑黄鹂虚有其表;百灵歌声悦耳动听,却被黄鹂说成动机不纯,鹦鹉会学人说话,却被百灵嘲笑为无原则的家伙……寓言诗《鸟的评说》,引起我们的深思:嫉妒,而不正视别人的优点, 是我们成长发展的大敌,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

【评:本段仅两句,句(1)点材料引入。方法是简练转述材料内容。材料议论文开篇的弊端常见者有三:其 一,照抄全部材料。其二,根本不触及材料。其三,先空发一段议论,才绕回来引材料。该文开篇,没有这样的败笔。句(2)点出全文中心论点:“要取得成功,必须虚怀若谷,博采众长”。立论准确,观点鲜明。材料作 文开篇段第二句的位置,是文眼位置,该位置的句子,应视为文眼句。应特别注意锤炼好。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水”和“木”就是材料的内容和立意。它又是全文的统领句,统领全文的论述。仅用两句话,足 以达到开篇咬材料入题。】

1

第二自然段:

虚怀若谷,是人高尚情操的表现,也只有具备了这一点,才是健全的品格。三国周瑜,年少有为,才智过人,可堪称一代儒将。可是面对足智多谋、“运筹帏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诸葛孔明,周瑜不是虚心向他人学习 ,而是嫉妒诸葛亮的才华,不肯承认诸葛亮比自己棋高一着的事实,反而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最 终忧愤而死。这一史实说明了嫉妒的危害,它就像绊脚石,阻碍我们的发展,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的缺点,更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

【评:本段是作者论证中心的第一个层次。该文正如我们所列的结构图一样,论证部分用了两个自然段, 分反正两层对比来论述中心。这样对比论证,比只分一层或两层同一个角度(即两层均为正面论述,或两层均为反面论述)要好。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述更为充分有力,是较简便的增加论证力量的方法。那么,是先正后 反好,还是先反后正好呢?我们认为,虽然两者均无不可,但从照应材料性质的角度看,似乎应有区别。若材料是反面性质的,则对应用先反后正式好,反之,就用先正后反式好些。佳作正是注意了这一点,采用先反后 正式。可见作者的构思的缜密严谨,令人叹服。作为论证的第一个层次,第二段写了四句话,包含了上面结构图所列的三点:第一,“立”——确立本段的小论点,作为该层次的统领句,又作为全文论点的支撑句。首句 “虚怀……品格”起到了这种作用。第二,“摆”——摆出能够证明本段小论点的论据。二、三两句,属于摆 。选用论据要注意内容上的正确性——论据必须符合正确的思想观点和论点的含义、典型性——论据必须有很 强的说服力,必须反映事物的本质,有广泛的社会意义、新颖性——尽量不要用那些老掉牙的材料、通俗性— —容易让读者领悟和表达上的简明性——它不同于记叙文的事例描述,只要求简单概括。文章引用周瑜的事例 ,基本上符合这五个性。第三,“议”——揭示论据所蕴含的,能证明论点的道理。第四句,属于“议”。是 作者从周瑜的史实中挖掘出来的意义,议得恰当,有理,略嫌不够深刻。“嫉妒”的危害,光从周瑜的事例来 ,就不仅是“绊脚石”那么简单,它不但“阻碍我们的发展”,不利于“健康品格的形成”,而且有更深的危害。某种意义上说,周瑜不是被“嫉妒”所害死的吗?若能从这个角度加深理解论据,作更深入的阐述,文章 就更有深度了。可见,“议”要注意做到恰当、有理、深刻。虽然是短短的一句两句话,可这两句话的议论质量,往往影响整篇文章的论述深度。】

第三自然段:

一个人如是,一个国家也如是,要想发展,必须博采各家之长,正视自己的不足。历史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十年浩劫结束,邓小平同志领导人民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政策 ,使神州大地再次呈现出勃勃生机,这不正是承认别人优点,虚心学习,不嫉妒的结果吗?两者比较,道理昭然若揭。

【评:本段为论证部分的第二层次。分两层论证中心,不只是由反到正这样简单地变换论证角度的问题。 若仅仅是实现了论证角度的转换,论据只是数量上的增加,虽然也有助于加强论证力量,可是,没有拓展加深论证的力度。凡是论述层次的转换,一定要注意

2

考虑逐层深入展开论述的问题。佳作就注意了这一点。这一层 ,比上一层,不但是从反面论证转到正面论证,而且,是从立足个人的存亡转向了立足社会的发展,从小到大。作者第二层的首句,先用半句进行过渡,进而确立本段的小论点。写法绵密,承上启下。接着由“立”到“ 摆”,列举邓小平领导人民前进的例子,大大拓宽了论证内容,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力度。最后的“议”句,水 到渠成,对比归纳。】

第四自然段: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当不嫉妒别人的优点和成功,而虚心向别人学习,靠自己 的努力创一番天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商品经济的大潮里,我们的经验还很不足,必须向外国吸取成功的经验,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评:本段为收篇之段,如何收篇,技巧很多。作者引用了一句意义贴切,内含丰富的名言收拢上文两层 的论证,有以一当十之效。既增加了文采又节省了文字,增加了读者的想象余地,确实是一种值得推崇的好方法。顺便提及一下,佳作的引用有三处,都是恰到好处的运用。第二句,同样是收篇之笔。句法十分严密,深 得为文前后照应相承之奥妙。前一个分句,承中心部分(论证部分)的第一层次,后一个分句,承中心部分的第二个分句。各自收拢一笔,相合为全文的总结,进而呼应了开篇提出的中心论点。一句话,呼应了两个分论 点,一个中心论点,共三个自然段的内容。不能不赞叹作者的谋篇技巧之周密。】

综合上面的解说,材料议论文的写作,其章法规律是十分清楚的。可操作性是很强的。整篇文章,可分解 成四段(或称四步)十二句(连题目为十三句)。中心部分(论证部分)又可分为两层对比式(即正反对比或反正对比)。每一层又同三小点组成,即“立”——“摆”——“议”。开篇收篇各为二句,前者引入和立论 ,后者收拢和承接。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并加强审阅材料的准确性的训练,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就能逐步写出佳作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