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箱梁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第一次抹面对混凝土进行找平,在混凝土接近终凝、表面无泌水时,进行二次抹面收光。然后横桥向进行拉毛处理。

8、在浇筑箱梁顶板预留孔混凝土前,应清除箱内杂物,避免堵塞底板排水孔。主梁顶面预留孔四壁凿毛,填筑预留孔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9、混凝土养生采用土工布覆盖洒水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用于控制张拉、落架的混凝土强度试块放置在箱梁室内,同条件进行养生。养生期内,桥面严禁堆放材料。

Ⅷ、预应力工程

预应力工程作为现浇箱梁的重中之重,从预留孔道的布设、锚垫板的安装、锚下砼的振捣以及张拉和压浆操作均不容忽视。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质量问题。

预应力工程分孔道成型、下料编束、穿索、张拉和压浆五个步骤: 1、孔道成型

预应力管道成型采用金属波纹管,金属波纹管在使用前要逐根检查,不得使用有锈包裹及沾有油污,泥土或有撞击、压痕,裂口的波纹管。金属波纹管在安放时,根据管道座标值,安设计图纸要求设置定位筋,并用绑丝绑扎牢固,曲线部分采用U型定位环与定位筋绑扎,卡牢波纹管。在波纹管接头部位及其与锚垫板喇叭接头处,用宽胶带粘绕紧密,保证其密封,不漏浆。

锚头安装时,应使锚头入槽,不得随意放置。限位板安装过程中注意钢绞线与孔洞一一对应,防止错位,造成张拉过程中钢绞线断丝,限位板槽的深浅合适,防止过浅钢绞线刻痕厉害,过深造成夹片外露较长或错位。 2、下料编束

首先检查钢绞线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保证钢绞线表面无裂纹毛刺,机械损伤,氧化铁皮或油迹。钢绞线下料长度经计算确定,L=(两锚头间的设计长度)+2(锚具厚度+限位板厚度+千斤顶长度+预留长度)。钢绞线切割用砂轮机切割后编成束,编束时保持每根钢绞线之间平行,不缠绕,每隔1—1.5m绑扎一道铅丝,铅丝扣向里,绑好的钢绞线束编号挂牌堆放,离开地面,以保持干燥,并遮盖防止雨淋。

3、穿束

箱梁钢绞线采用钢套牵引法,穿束时钢绞线头缠胶带,防止钢绞线头被挂住。 4、张拉

① 张拉设备的选型:

张拉设备为2台350吨千斤顶和两台ZB4-500油泵,为了保证张拉工作安全可靠和准确性,所选用设备的额定张拉力要大于所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力。预应力筋的张拉力计算如下:

Ny=N×δk×Ag×1/1000

式中:Ny——预应力筋的张拉力;

δk——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Ag——单根钢绞线的截面积。

N——同时张拉的预应力筋的根数; 本施工段预应力张拉需用最大张拉力为: Ny=15×1370×182×1/1000=374(t)

现场采用2台400吨千斤顶进行同步张拉,通过上式计算可知,能够满足现场生产的需要。

根据规范及张拉应力的要求,采用油压表的量程为0~100Mpa,精度为1.5级,其读数盘的直径要求大于150mm。

② 设备的校验:

油压千斤顶的作用力一般用油压表来测定和控制,为了正确控制张拉力,因此需对油压表和千斤顶进行标定。首先在计量局对油压表进行检验,测试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中。然后选用大吨位的砝码加载万能试验机进行加载试验,对千斤顶和油泵组成的系统进行标定,标定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中。 ③ 张拉施工人员安排:

组成张拉班,技术负责人2人,司泵2人,记录2人,千斤顶操作2人,各负其责,张拉前对张拉班进行技术培训,使明白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要领等方面的知识。

④ 预应力筋张拉

预应力筋按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张拉,张拉程序为0→初应力→δ

k (持荷2min 锚固)。张拉时,边张拉边测量伸长值,采用应力、应变双控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比误差控制在±6%以内,如发现伸长值异常则暂停张拉并通知监理工程师,张拉现场记录及时整理,并报监理工程师,并按监理工程师批示的措施进行处理。各批钢束张拉时为对称张拉。

张拉过程中统一指挥,两端张拉速度尽可一致。出现的响动或异常现象立即停止施工,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后再行张拉。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L计算 △ L=PpL/(ApEp)

式中:Pp——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2)。

预应力筋张拉的实际伸长值△L,按照下式计算: △ L=△L1+△L2

△ L1——从初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

△L2——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可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

由于千斤顶等设备未到位,无法计算L值,待设备就位后再计算△L值。 5、孔道压浆

压浆前为使孔道压浆流畅,并使浆液与孔壁结合良好,压浆前用高压水冲冼孔道,然后用无油脂压缩空气吹干。采用真空灌浆工艺及时灌浆,压浆时采用边拌和边压浆的方式连续进行,直至出口冒出新鲜水泥浆,其稠度与压注的浆注相同时即可停止。压浆施工完毕后,立即进行封锚混凝土施工。 Ⅸ、卸架

预应力工程施工完毕后,开始进行卸架,卸架时应按先跨中后两边的顺序均匀拆除,严禁野蛮施工,卸架后的支架应堆放整齐,以方便以后的施工。 三、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目标:严格执行交通部现行《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及招标文件投标书中有关规定并满足设计要求,争创优质工程。 2、开工前,首先对测量放样数据作好纪录。

3、对于关键的预应力工程实行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4、施工前,施工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仔细阅读设计文件,了解设计意图,明确施工技术重点、难点,进行技术交底。

5、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专职检的三检制度,且内部监理行使否决权。

6、实行工序交接制度,关键工序班组检查合格,经内部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填写好检查记录,然后请监理工程师复核鉴定,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进度保证措施

1、确保施工质量,只有质量有保证,施工进度才能有保证;

2、成立现浇箱梁生产项目领导责任区,由项目经理负责,加强对箱梁施工的宏观管理。

3、各负其责,责任到人,建立施工质量、进度奖罚制度;

4、钢筋、砂石料和水泥等原材料备料充足,避免出现等料误工情况的发生; 5、对拌合站、吊车及发电机等机械设备及时检查,保证机械设备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6、加强对施工人员培训工作,使之能快速、熟练掌握操作要领,保证工序衔接紧密。

五、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1、严格执行项目经理部安全保证体系的有关规定。

2、箱梁梁施工前,安保部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封闭338省道时,满堂支架两侧10m处堆放砂袋,并安排专人指挥交通。 4、钢绞线张拉时,两端设警戒标志,专人看护,闲杂人员不得靠近,确保张拉安全。

5、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安全帽和安全带,支架上方搭设栏杆和安全网。 6、机械操作必须遵守规程安全操作,不得违章作业。

7、施工现场要整齐规范,各种警示牌和施工铭牌树立齐全。 箱梁支架受力计算书

K135+199.445分离立交桥箱梁支架受力计算取右幅箱梁支架进行受力计算。

一、荷载计算

1、箱梁荷载:箱梁钢筋砼自重:G=777m3×26KN/m3=20202KN

偏安全考虑,取安全系数r=1.2,以全部重量作用于底板上计算单位面积压力:

F1=G×r÷S=20202KN×1.2÷(12.4m×72m)=27.153KN/m2 2、施工荷载:取F2=2.5KN/m2

3、振捣混凝土产生荷载:取F3=2.0KN/m2 4、箱梁芯模:取F4=1.5KN/m2 5、竹胶板:取F5=0.1KN/m2 6、方木:取F6=7.5KN/m3 二、底模强度计算

箱梁底模采用高强度竹胶板,板厚t=15mm,竹胶板方木背肋间距为300mm,所以验算模板强度采用宽b=300mm平面竹胶板。 1、模板力学性能

(1)弹性模量E=0.1×105MPa。

(3)截面抵抗矩:W= bh2/6=30×1.52/6=11.25cm3 (4)截面积:A=bh=30×1.5=45cm2

(2)截面惯性矩:I=bh3/12=30×1.53/12=8.44cm4

2、模板受力计算

(1)底模板均布荷载:F= F1+F2+F3+F4=27.153+2.5+2.0+1.5=33.153KN/m2 q=F×b=33.153×0.3=9.946KN/m

(2)跨中最大弯矩:M=qL2/8=9.946×0.32/8=0.112 KN·m

(3)弯拉应力:σ=M/W=0.112×103/11.25×10-6=9.9MPa<[σ]=11MPa 竹胶板板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4)挠度:从竹胶板下方木背肋布置可知,竹胶板可看作为多跨等跨连续梁,按三等跨均布荷载作用连续梁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f=0.677qL4/100EI

=(0.677×9.946×0.34)/(100×0.1×108×8.44×10-8) =0.65mm<L/400=0.75mm 竹胶板挠度满足要求。

综上,竹胶板受力满足要求。 三、横梁强度计算

横梁为10×10cm方木,跨径为0.9m,中对中间距为0.4m。 截面抵抗矩:W=bh2/6=0.1×0.12/6=1.67×10-4m3

截面惯性矩:I= bh3/12=0.1×0.13/12=8.33×10-6m4 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F1+F2+F3+F4+F5)×0.4=(33.153+0.1)×0.4=13.3KN/m 跨中最大弯矩:M=qL2/8=13.3×0.92/8=1.35KN·m

落叶松容许抗弯应力[σ]=14.5MPa,弹性模量E=11×103MPa

1、横梁弯拉应力:σ=M/W=1.35×103/1.67×10-4=8.08MPa<[σ]=14.5MPa 横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2、横梁挠度:f=5qL4/384EI

=(5 ×13.3×0.94)/(384×11×106×8.33×10-6) =1.24mm<L/400=2.25mm

横梁弯拉应力满足要求。

综上,横梁强度满足要求。 四、纵梁强度计算

纵梁为10×15cm方木,跨径为0.9m,间距为0.9m。 截面抵抗矩:W=bh2/6=0.1×0.152/6=3.75×10-4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