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碳的多样性说课稿 下载本文

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说课稿(鲁科版)

各位专家、老师们大家好,我是来自于某中学的某老师,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这节课。这节课是鲁科版高二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第一章第三节《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依据新课标理念,教育改革精神,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课后反思五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本节内容选自高一化学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物质分类以及离子反应的相关内容,现在正式进入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中,应该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性展示。 作用:学习本节内容,既可以加深对研究物质性质方法和程序的理解,又能用此性质去解释很多实际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学好本节知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后续其他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打下基础。 2、三维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同素异形体

(2).初步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关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充分运用实验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启发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探索反应原理;

(2).通过小组共同构建物质关系图,培养学生梳理知识,总结能力; (3)通过总结评价和学习经验分享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碳酸盐的探究,进一步理解其他多元弱酸; (2).进一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二、说教法(教学策略): 1、教学手段: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我注重学生的设计探究实验环节,并借助运用实验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加了直观性和趣味性和挑战性,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

以学生为主体的引导探索法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和观察等,利用鲜活实验现象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求答案,提高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 三、说学法(学情分析):

学生此前通过前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碳酸盐的相关

性质。可以说对碳酸盐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作为高一同学还很难一时掌握探究性质的思路,所以在设置探究时,我仍然建立在初中和表面组成上的区别来引导学生思维。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节的教学目标,将本节课设计为五个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为了尽快和学生熟悉,通过几张图片的展示,并快速切入进来,引入这堂新课: 环节二【先学后导】:

由于同素异形体以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较简单,也并不是高考中的重点,所以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简单点拨的形式。 环节三【引导设计】:

带着我所提出的几个设计思路,让学生们结合所能想到的知识,大胆的提出自己合理的想法。 环节四【实验探究】:

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有一个直观的实验感受,并且对相关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说明,充分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环节五【知识梳理】:

结合学生们的实验结果,对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行必要的知识梳理,提高整节课的完整度。

我的说课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认真阅读和聆听!若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们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