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河北省衡中同卷新高考原创考前提分密卷(十五)历史试卷 下载本文

刘志雄《龙与中国文化》:汉代以前的龙纹出现在祭祀的金石器皿中,“它们都不会是被祭祀的对象,祭祀对象应该是更高的神”。 《史记》:“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 梁《高僧传》则载有释(代指佛教、僧人)昙超向龙祈雨灵验的故事。民间盛行的求雨祈龙王风俗,无疑与佛教有关。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史记·西门豹传》说河伯,而《楚辞》亦有河伯词,则知古祭水神曰河伯。自释氏书入,中土有龙王之说,而河伯无闻矣。” 《宋会要辑稿》记载宋徽宗大观二年“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 施爱东《中国龙的发明》:早期的龙纹并不是帝王一家独享的掌纹,唐代一品官员穿龙服的机会比皇帝还多些。元代开始,统治者禁止下官及民众使用龙凤纹,明清两代严厉禁止下官和百姓僭用龙纹。

综合材料内容拟定一个主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所拟主题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答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

主题:龙形象的演变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元素的发展得益于统治者的支持和文化的交融。例如中国龙的形象在早期的宗教神话体系,并未占据很高的地位。到佛教传入,佛经上记载的龙王与民间信仰的龙神,丰富了龙的含义。宋代龙被皇帝封为王,龙的形象地位进一步提高。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发展,在文化中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例如元明清时期,君权逐渐得到强化,龙的图案被皇帝垄断,成为专制皇权的象征。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它们都不会是被祭祀的对象,祭祀对象应该是更高的神”和“宋徽宗大观二年诏天下五龙神皆封王爵”,说明龙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形象是不断变化的;从“民间盛行的求雨祈龙王风俗,无疑与佛教有关”来看,龙在中国文化中形象的改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材料中的“早期的龙纹并不是帝王一家独享的掌纹,唐代一品官员穿龙服的机会比皇帝还多些。元代开始,统治者禁止下官及民众使用龙风纹,明清两代严厉禁止下官和百姓僭用龙纹”来看,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统治不断发展与龙的形象的改变也有很大关系。因此可以确定主题“龙形象的演变与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然后根据材料信息或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阐述。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并对孝廉进行考试。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生的考经学,文吏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

阳嘉新制被后人称为“试文之法”,它的亮点是“以文取人”。这次改革,是察举中出现弄虚作假而引发的。德行和吏能有可能由举主夸饰,考试却是一种先进的文官录用制度,可以有效地抑制类似的弊端。所以阳嘉孝廉考试之法,标志着传统选官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阳嘉之前,察举主要依赖刺史、郡守的个人举荐;而阳嘉之后,察举呈现出两个环节:一是州郡举荐,一是朝廷考试。仅能得到地方官举荐并不能保证做官,被举荐者还须通过朝廷考试的环节。所以阳嘉之制,可以看成察举科举的过渡形态……魏晋以下察举,考试环节越来越重,举荐环节越来越轻,“以文取人”最终主导了察举制,并进化为科举制。

——整理自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

(1)根据材料,概括阳嘉新制的主要做法与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东汉阳嘉新制。

【答案】(1)主要做法:规定考试内容;逐层考试。 主要特点:以文取人。

(2)评价:一定程度上有效的抑制察举的弊端,维护社会的公平;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国家选拔优秀的人才,维护东汉的统治;为科举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但是过分强调考试,背离了举孝廉的本意。 【解析】

(1)做法:从“具体办法是由公府主考:儒生出身的考经学,文史出身的考文书。公府考毕,再由尚书省复试。”可以看出阳嘉新制的主要做法是规定课试内容:逐层考试。特点:

从“阳嘉新制被后人称为“试文之法”,它的亮点是“以文取人””可以得出特点是以文取人。

(2)从“所以阳嘉孝廉考试之法,标志着传统选官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可以得出一定程度上抑制察举的异端,维护社会公平;从““以文取人”最终主导了察举制,并进化为科举制”得出利于国家选拔优秀人才巩固统治;为后来科举制的出现其定了基础。此外,它过分强调考试,这一点背离了举孝廉的本意。

点睛:解答本题第一小问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

16.【历史选修4: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各国都把全国经济转到战争的轨道。政府设置机构对经济实行管制和监督,这种管制机构大都由垄断组织的董事、经理、专家或者其他代理人掌管。……英国1915年,议会通过了国防法令,授予政府管制国民经济的全权。英国内阁成立了以劳合?乔治为主席的军火生产供应委员会,旋即升格为权力极大的军需部,专门颁布了军需法案…….英国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将铁路收归国有,在实行军需法案之后的半年时间里管制了2000家企业,直接投资新建了389个军事企业。……在战争的头五个月中,英国损失了25万吨商船,使工业原料、军需物资和粮食的供给陷入困境,政府逐步采取了一套严格的控制措施。大幅度提高税收和发行公债,向市场借款、税收收入为战争总支出提供了之一的来源。价格控制也一步步地实行,控制的范围逐步扩大。如食品价格的控制,先是限价,英国最终实行了全面的强行配给制度……。

——摘编自高德步、王珏《世界经济史》

(1)据材料归纳一战期间英国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主要措施。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战期间英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实验”的原因。

【答案】(1)措施:设置对经济实行管制和监督的专门机构;实行“国有化”;采取计划和财政手段管控经济。

(2)原因:垄断组织的出现,战时传统市场经济的运行失范,战争的消耗与灾难。(如学生回答“整体世界的到来客观上需要加强政府对经济的调控能力”等可酌情给分)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题时依据材料“英国内阁成立了以劳合?乔治为主席的军火生产供应委员会,旋即升格为权力极大的军需部” “英国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时候将铁路收归国有,在实行军需法案之后的半年时间里管制了2000家企业,直接投资新建了389个军事企业” “大幅度提高税收和发行公债,向市场借款、税收收入为战争总支出提供了三分之一的 来源。价格控制也一步步地实行,控制的范围逐步扩大”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能力,解题时需要从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开始后,各国都把全国经济转到战争的轨道。政府设置机构对经济实行管制和监督,这种管制机构大都由垄断组织的董事、经理、专家或者其他代理人掌管。……英国1915年,议会通过了国防法令,授予政府管制国民经济的全权” “在战争的头五个月中,英国损失了25万吨商船,使工业原料、军需物资和粮食的供给陷入困境,政府逐步采取了一套严格的控制措施”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生于天津。他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沉着、稳重、持之以恒。他同时又深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在任清华大学校长期间,梅贻琦不仅追随蔡元培先生的“学术自由、兼容并包”思想,还会通中西,融西方通才教育思想于中国教育改革之中,不仅吸收、借鉴“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理念,还传承创新,将民主管理思想渗透到教育实践之中,且卓有成效。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著名大学迁往昆明组建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认为三校融合的基础是自由与民主的校风,在担任常委会主席期间(西南联大的实际校长),梅贻琦在西南联大贯彻执行学分制,结合实际情况培养通才和专才。梅贻琦多方聘用专家学者,使西南联大师资力量雄厚,聚集了大批学术前沿的学者和专家。艰难条件下的办学经历,使梅贻琦摸索出极具实践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王柏豫《梅贻琦教育思想及实践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梅贻琦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科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评价梅贻琦先生的教育实践活动。

【答案】(1)形成原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借鉴蔡元培等近代教育家的思想;个人的努力及不断传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