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马原复习资料整理 下载本文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复习资料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首先,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其次,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再次,从它的研究对象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布。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 5、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6、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什么?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什么? 物质范畴。 客观实在性。

运动、时间、空间。

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如何:(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实践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实践性表现在:(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9、规律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客观性。

1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前提是什么? 能动作用表现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前提:(1)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2)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3)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什么? 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焦点: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12、如何理解联系及其特点?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发展及其实质?

联系: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在: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怎样的? 基本属性:对立和统一。 普特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前者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后者相反。(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密不可分。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5、什么是事物的度?把握事物的度有什么意义?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意义:(1)只有认识了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事物的质。(2)只有准确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导实践活动的正确准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或“不及”。 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坚持这一原理的重要意义。

关系原理: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意义:在我们坚持适度原则的情况下,重视量的积累,然后不失时机的促进质的飞跃。 1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坚持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应从肯定中看到否定,从同一中看到对立;同时又要从否定中看到肯定,从对立中看到同一.而“历史复古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盲目排外和“全盘西化论”等均是与此完全相反的观点和做法,应该抛弃。 1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得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什么? 实践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活动。)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指的是什么?

一条是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另一条是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面?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感觉、知觉、表象。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区别表现: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认识的根本任务,它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能更好地指导实践。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认识的起点。

22、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如何理解标准:(1)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23、价值的特点有哪些?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特点:客观性,主体性,社会历史性,多维性。 关系:(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2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两种对立的历史观指的是什么? 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立的历史观:一种是唯物史观,一种是唯心史观。

25、社会存在包括哪些内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内容:主要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也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相对独立性表现:(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26、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要素: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27、社会基本矛盾包括哪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 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

28、社会革命的根源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根源是:社会矛盾的尖锐化。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9、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正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3)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30、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哪些内容? (1)社会基本矛盾是根本动力。(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3)改革。(4)科学技术 3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4)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