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解:由于τ=6h,31小时为第6次给药后1小时,已达稳态,即为求稳态1小时的 血药浓度。
7.解:根据
8.解:根据
9.解:由于τ=6h,38小时为第7次给药后2小时,已达稳态,即为求稳态2小时的血 药浓度。
10.解:根据式(10-11),求得:
即第7次口服给药后3小时的血药浓度为23.9μg/ml。
11.解:
12.解:
由于τ=6h,40小时为第七次给药后4小时,已达稳态。即为求稳态4小时时的血药浓度
13.解:
14.解:
15.解
因半衰期远比给药间隔长,故可采用静脉注射和静脉滴注公式近似计算口服后体内 药量。
第1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2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3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4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5周末体内药量为:
第5周末体内药量即为有效药量,则维持剂量为:
16.解:已知CminSS= 3mg/L,t1/2=3.7h,τ=8h,V=1.8x60=108L 由
根据式(10-25),有:
17.解:已知CminSS=l0μg/ml,t1/2=8h,V=12L,τ=8h ①根据
得:
由于τ=tl/2,所以:
Xo *=2Xo=2x120= 240(mg)
②当给药间隔时间由原来的8小时改为4小时,有:
18.解:
19.解:根据Cl=kV,得:
以治疗理想浓度14μg/ml为多剂量给药的平均稳态血药浓度,即:
则:
即可按每1小时给42mg;每4小时给168mg;每6小时给252mg;每8小时给336mg 的方案给药均可使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为14μg/ml。根据所给片剂现有250mg及300mg两 种规格,可设计每6小时给药一次,每次250mg;或每8小时给药一次,每次300mg两种 给药方案。
如按每6小时口服一次,每次250mg,可分别求得稳态最大血药浓度及稳态最小血 药浓度。
由于ka=1.5h-1,τ=6h,在剂量间隔结束(即τ)时吸收已完成,故有:
如按每8小时口服300mg,则:
由于每8小时服用300mg,间隔时间长,致使稳态最小血药浓度小于l0μg/ml,因止 采用每6小时给药250mg的方案较合适。 (胡巧红)
152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习题】
一、单选题
1.体内药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特点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A.此种结合是可逆过程 B.能增加药物消除速度
C.是药物在血浆中的一种贮存形式 D.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
2.肾小管的主动分泌的两种机制——阴离子转运系统和阳离子转运系统,其转运
机
制不同的特点是
A.均需能量 B.逆浓度转运
C.存在转运饱和现象 D.适合转运有机酸或有机碱 3.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的特征中哪一个叙述不正确 A.血药浓度和AUC与剂量不成正比 B.药物消除半衰期随剂量增加而延长
C.药物代谢物的组成和(或)比例不会由于剂量变化而变化
D.其他药物竞争酶或载体系统,其动力学过程可能受合并用药的影响
4.在小肠吸收过程中,某个药物是外排型载体P一糖蛋白的底物。当该药物的剂量
增加,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 AUC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AUC按剂量的比例增加
C.A 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AUC/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5.抗心律失常药丙吡胺在治疗剂量时会出现明显的可饱和血浆蛋白结合过程。当 剂量增加时,其药动学参数哪一个叙述是正确的 A. Cmax按剂量的比例下降 B. Cmax按剂墨的比例增加
C. Cmax/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下降 D. Cmax /Dose会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6.青蒿素连续给药后可诱导自身药物代谢酶,连续给药7天后,关于清除率和AUC 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口服清除率和AUC均降低 B.口服清除率和AUC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