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虽较滞后,但仍重蹈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城市河流的污染已严重到刻不容缓进行治理的地步。

井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井陉拉花”在中国举办的秧歌大赛中获四项大奖,并荣获国家级最高奖—群星奖金奖,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在近代工业化阶段,城市河流对城市的作用更加重要,成为水源地、动力源、交通通道、污染净化场所;在现代,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意义。由于长期的排污,河水污染变质,河水腥臭刺鼻,蚊虫大量孽生,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制约经济发展、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面,随着城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良好的环境正在成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强烈。尽快改善河河水环境质量,是县政府的既定方针,更是沿河群众的迫切要求。对绵蔓河河道清理整治是当今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潮流趋势,也是美化,建设和谐社

11

会的需要。

绵蔓河流域为暴雨易发区,夏季极易爆发洪水,但该河道因近几年连续干旱,河道内几乎没有水,因此造成庄户村民防洪意识减弱,导致了主河道多处堆积物侵占,有的甚至在主沟道内建起了养鱼池,加上河道年久失修,部分河段已经变成河滩地,完全不具备防洪功能,雨季山洪来势急流量大,对房屋及人员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目前绵蔓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已是井陉县县委、县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之一。

12

第三章 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一、建设地址

项目位于井陉县的绵蔓河,今称绵河。往东流经井陉城关、山

北、南张村等地,于北横口村东与甘淘河相会,河全长125公里。

二、 社会经济概况

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省西陲。北邻平山县,东部和东南部与获鹿、元氏、赞皇三县毗连,西部和西南部同山西省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位于北纬37°42′~38°13′,东经113°48′~114°18′之间。县城微水镇东距省会石家庄市40公里,东北距首都北京350公里。井陉素有“太行八陉之第五陉,天下九塞之第六塞”之称乃冀通衢要冲,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冀晋陕三省物资交流集散地,年交易额高达10亿元,是华北西部军事、经济、文化重镇,驰名中外的韩信背水之战,著名的百团大战,井陉都是主战场,井陉县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井陉县常住总人口309882人,其中:微水镇64722人,上安镇24397人,天长镇38656人,秀林镇25535人,南峪镇13741人,威州镇25830人,小作镇18338人,南障城镇8707人,苍岩山镇6908

13

人,测鱼镇13161人,吴家窑乡12824人,北正乡10680人, 于家乡6005人,孙庄乡16285人,南陉乡6263人,辛庄乡8786人,南王庄乡904人。

三、自然条件概况

绵河 源出于山西省寿阳县东,有二源,一出鸭儿峪,称南芹泉,一出太平峪,称北芹泉。水色赤浊,东流至平定县界,称作桃河。往东并有绵水、太谷水注入,至娘子关又有冒河滩泉、黑老婆泉、苇泽关地泉等三大泉水注入,往东流入井陉县境南峪村,便始称绵蔓河,今称绵河。往东流经井陉城关、山北、南张村等地,于北横口村东与甘淘河相会。以下改称冶河。绵河全长125公里,该河上游为季节性河流。冬季无水,下游从娘子关始因泉水入河,以下常年有水,为常年性河。平时流量为10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为4950立方米/秒。无结冰期。绵右渠自娘子关引绵河水,可灌井陉县16万亩土地。并于乏驴岭、庄旺、长生口建有三座水电站,对改善井陉山区水利灌溉和能源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建设条件

1.水、电供应条件

工程所在地位于上安镇,施工期用电可就近接入。工程另配柴油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14

2.材料供应

工程所用材料及设备等就近从石家庄采购。

第四章 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

一、建设目标

本项目为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为了保护该流域生态环境,对项目区内进行综合治理。 二、建设原则

根据绵蔓河上游流域治理工程的要求和井陉县生态环境现状特点,本工程建设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坚持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的原则 2、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三、建设内容及规模

绵蔓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内容包括:主体工程(河道下挖、河道采砂、采石);辅助工程(淤泥处理、机制采砂、制石);公用工程(泥、砂、石分离);环保工程(泥、砂、石分离后污水处理)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