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下载本文

【标题】浅谈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作者】狄雪姣

【关键词】新课标 音乐教师 专业素质 能力结构 【指导老师】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言

音乐是情感交流的媒介,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艺术也随之发展和完善。在各门类艺术中,音乐的善于表现情感的艺术,几千年来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万众。在音乐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之时,我国于 7月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这是我国音乐教育实行重大改革的序幕,在此后将是一场音乐教育“革命”。《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全面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突出了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强调了音乐艺术在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它的颁布与实施,对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指导意义,对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素质培养的改革不能定位在小修小补上,要进行空前的“革命”。当然,这一“革命”的工程是十分艰巨的,就现行的中学小学乐教育而言,其培养的人才目标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之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个问题,教育界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予以实施。建国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际音乐教育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外一些可供借鉴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教学体系被系统介绍和引进,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制约着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起着关键作用的音乐教师必须相应的综合素质。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整个教育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获得了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受到了党和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背景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当前艺术教育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主渠道,也必将不断地向前发展。但是,在我们的现实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对学生进行烦琐的乐理知识教学,枯燥的发声训练、视唱练耳;一部分音乐教师还坚持“以我为主,我说了算”的教学观念,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和观望状态。为此,在新课标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学改革势在必行。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像春天的雨露,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勃勃生机和远大的前景,新课程标准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作为首要的基本教学理念。为此,

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必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索音乐教学中审美价值的奥妙,充分发挥音乐在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培养受教育者的音乐审美能力及音乐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推动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进程。 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十个基本理念,其中以审美为核心、强调音乐学习兴趣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这三个方面,基于音乐教育价值观念和音乐教育基本理念的更新,音乐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必然要发生变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音乐教学包括四个方面内容: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相关的音乐文化。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使学生享受成功的满足,获得审美愉悦体验,进而使学生喜欢音乐,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从以往的被动变主动,在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里探索、翱翔,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同时达到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音乐教学的方法、手段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新的音乐课程必须采用民主的、开放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探究的教学方法。新的形势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良好的道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引路人,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在“教书与人”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呕心沥血。所付出的劳动是无法估量的,而教师所得到的待遇,却大大低于他们的奉献。要成为适应新课程下的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具备无怨无悔的敬业精神。教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坚信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是崇高的的事业。一名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的热衷,他才他才愿意为之奋斗终生,教师的人生官、价值观总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来葫芦岛所作的《工作、学习、尽责是享受》令人鼓舞,用他补充无华语言,通俗易懂的话语与教师们研讨了如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守住心灵宁静的自我;如何改变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如何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希望教师用平常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多做平凡事,多做实在事。使教师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审视自己所从事崇高事业。此外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教育家都主张和倡导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而且身体力行。春秋时期伟大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西汉时期教育家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在近代,陶行知先生提倡:“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只有自己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有力地说服学生,感染学生。否则,教师不仅丧失威信,甚至有可能失去教育人的资格。 (二)热爱音乐教育事业的精神品质

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教育,培养人的健康人格、高尚情操、审美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来说就好比丝丝春雨,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每一位教师都应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应当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有着强烈的教育事业心和使命感,但更应当具有热爱学生的深厚情感。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才能为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爱学和会学的能力。 三、 音乐专业技能要求

我认为,一个好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音乐素质:

(一)必须掌握足够的音乐知识和准确的音乐概念,包括基本乐理、和声、曲式、歌曲作法、配器等有关知识和概念,并能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处理、表现,甚至创作音乐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地将概念转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生动有趣的形象化的东西。

(二)必须具备演唱、演奏、舞蹈、指挥、配器等音乐实践活动的能力,能够准确、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地再现和创造音乐作品的艺术魅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技巧。 (三)也就是音乐素质中最妙不可言的一个方面——良好的音乐感觉。究竟什么是良好的音乐感觉?虽然对于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答案,但是人们丝毫也不怀疑它的存在和它那独特的魅力。我们认为,良好的音乐的感受和把握能力,这一独特性体现在他的音乐表达上便会形成恰到好处、恰如其分的演唱演奏处理,所谓“增之一分太长,减之一分太短”,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个音乐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才能真正享有音乐,并且能够把美好的音乐传达给学生。 四、广博的知识体系 (一)教育理论知识

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与教育艺术相结合的专家,既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又具有良好的音乐基本技能、丰富的音乐知识,在教学品格,教学技能、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心理等诸多方面具有独特的素质。

教师个体优异的文化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职业精神、高超的教学艺术,对学生的影响是无形的、巨大的。教师应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二) 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制约着教师的行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做到“先破后立”,即破除传统闭守的教学观念,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这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传统教学是封闭的、是专制的,教学过程只是教学传递和推行的工具.在这一过程中,师生的生命力、创造力,主题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新课程的创造者和主题.他们是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教学传递和推行的过程。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的主题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解放和自由。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破除把教学视为单纯传授知识观念,树立教学是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观念。工人在工厂面对的是机器,工人怎么操作机器就怎么工作,而教师与学生是有感情的,有生命的。作为教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机器,因此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师生交往,相互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交流彼此情感,实现教学相长。这一过程是生命活动的过程,是自我实现的过程。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还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教师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继承,还要求学生去创新。没有继承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更好的继承、任何完美的事物、高深理论都包含可疑成份,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情感。在教学实践中只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轻视发现问题,这将扼杀学生的智慧、摧残学生的个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教学要从小重视培养学生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在他们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新需要继承,智慧的火花只有在想象中才能迸发。教师教学中

应留给学生想象的机会,这样他才有可能创造奇迹。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抽的艺术,所以教师要根据现实的情况学生的利益而出发,使学生在学习的当中找到乐趣。 五、 教师还应具备其他相关的能力 (一)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模仿他人,教师只有在互动过程中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但如果课堂气氛活跃之后,却使整个课堂混乱,教师无法掌控,也并不是我们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我们所要的课堂是“活而不乱”的课堂,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有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二)在评课中反思自己的教学

音乐评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促进上课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通过评课促进评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在评课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帮助别人改进的同时,经常做这样的反思:转换思考,同样的问题在自己的课堂中存在吗?如果有,应该如何改进?如果上课教师我,课堂中出现同样的情况我是怎样处理的?对于课堂中的闪光之处,上课教师良好的教学风格除了能欣赏外,也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反思,善于吸取他人的长处。初此之外,还要认真聆听其他老师特别是专家的评课,把他们的评价与自己的评价对照比较,反思两者存在的差异或差距。只有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才能使每一次的评课有所收获,有所启示,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三)创新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惟有创造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创造性的人才。在当今,对教师创造型能力的要求就更富有时代意义。创造力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创造型思维。因此教师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敢于大胆的提出并解决问题。既善于求同思维,又善于求异思维,又善于抽象思维,努力使自己的思维敏捷、灵活,副于逻辑性、深刻性。而教育机智实际上是教师创造力的表现。

(四)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音乐的发展跟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瞬息万变、错综复杂,特别是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教育信息的搜集、整理、利用等日益向大容量、网络化、快速化方向发展,呼唤着每一位教师加快掌握各种新的教学手段,去迅速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要求。 可以说,不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我们要想在教学种实施创新教育,从而实现教学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的。因此,形势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注意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先进教育技术,并能逐步掌握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学习创意、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使课件系列化、模块化和网络化,以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功能。课件设计时要注意在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时,容量要适中。 在当前,教师如果没有捕捉、处理信息的能力,就不可能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动力,也就难以形成教学创新的能力。平日里我们常常看到有的音乐教师很用功,掌握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