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试题和答案 下载本文

B、有上、下关节突 C、棘突长

D、有与肋相连结的关节面 E、椎体最大 4、骶骨

A、由五块骶椎融合而成 B、岬向前突出

C、前面凹陷平滑后面隆凸 D、骶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 E、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起称骶角 5、脊柱

A、从上到下逐渐加宽,骶骨下份最宽大 B、胸椎棘突长,较倾斜,彼此重叠 C、其弯曲使脊柱具有弹性,可减轻震荡 D、其弯曲还与人体重心的维持有关 E、有很大的运动功能 6、胸骨

A、属于扁骨 B、可分柄、体两部

C、柄、体相接处有横嵴为胸骨角 D、柄上缘为颈静脉切迹 E、胸骨内终生含红骨髓 7、成对的脑颅骨是 A、、额骨 B、顶骨 C、枕骨 D、颞骨 E、筛骨

8、成对的面颅骨有 A、顶骨 B、腭骨 C、上颌骨 D、下颌骨 E、泪骨

9、颅中窝的孔管有 A、筛孔 B、棘孔 C、颈静脉孔 D、卵圆孔 E、舌下神经管 医学资源

10、髂骨的骨性标志有 A、髂前上棘 B、髂耻隆起 C、髂结节 D、髂嵴 E、髂窝

11、上肢重要的骨性标志有 A、肩峰 B、喙突 C、盂下结节 D、小结节 E、鹰嘴

12、属于尺骨的结构有 A、滑车切迹 B、桡切迹 C、尺切迹 D、冠突 E、鹰嘴

13、关于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属于长骨

B、所有肋前端均与胸骨相连 C、肋沟位于每个肋内面近下缘处 D、属于扁骨

E、第1肋前端与胸骨柄直接相连 14、不属于面颅的骨是 A、顶骨 B、舌骨 C、颧骨 D、筛骨 E、蝶骨

15、属于颅中窝的结构是 A、垂体窝 B、圆孔 C、棘孔 D、内耳门 E、颈静脉孔 (四) 名词解释 1、骺线 2、骨髓 3、骶角 医学资源

4、椎间孔 5、胸骨角 6、翼点 7、颅囟 8、蝶鞍 9、髋臼窝 10、外科颈 (五)问答题

1、根据骨的形态,举例说明骨分哪几类? 2、骨的构造如何?

3、骨髓有哪几种?在发育过程中有何变化? 4、骨发生有哪两种方式? 5、颈椎有何结构特点? 6、胸椎有何结构特点? 7、腰椎有何结构特点? 8、骨性鼻腔如何构成? 9、上肢骨包括哪些? 10、下肢骨包括哪些?

11、鼻旁窦的位置及其开口位置及开口如何?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躯干骨 颅骨 附肢骨 长骨 短骨 扁骨 不规则骨 2、内板 外板 板障

3、管 膨大 关节面 骨干 髓腔 骨髓 滋养孔 4、骨质 骨膜 骨髓 5、骨的可塑性

6、椎体小 有横突孔 棘突短而末端分叉 1 2 7 7、凹形关节面 较长 后下方 8、最大 长方形骨板 矢状位 水平 9、胸骨 颈椎 股骨 10、锁骨 肩胛骨 髋骨

11、肩胛下窝 肩胛冈 冈上窝 冈下窝 关节盂 喙突 第二肋 第七肋 12、髂骨体 髂骨翼 髂嵴 第四腰椎棘突 髂前上棘 髂后上棘 髂窝 弓状线 13、牙槽弓 牙槽 颗孔 下颌角 冠突 髁突 下颌孔 下颌管 14、圆孔 乱圆孔 棘孔 破裂孔和眶上裂

15、枕骨大孔 颈静脉孔 横窦沟 乙状窦沟 内耳门 内耳道 斜坡 鞍背 16、外耳门 颧弓 颞窝 颞下窝 翼点 17、眶 梨状孔

18、梨状孔 鼻后孔 骨性鼻中隔 犁骨 筛骨 鼻甲 鼻道 19、鼻腔周围的颅骨内 空气 鼻腔 额窦 蝶窦 筛窦 上颌窦 医学资源

20、前囟 后囟 蝶囟 乳突囟 前囟 菱 1~2岁 (二)单项选择题

1. D 2、 C 3、B 4、 C 5、 C 6、 C 7、B 8、 C 9、 C 10、B

11、C 12、C 13、C 14、D 15、 B 16、 E 17、 D 18、B 19、 D 20、C 21、B 22、D 23、B 24、C 25、D 26、B 27、A 28、C 29、 D 30、 D 31、 D 32、 D 33、D 34、 E 35、 E 36、 C 37、A 38、 E 39、C 40、 D (三)多项选择题

1、 ACE 2、 BCD 3、 CD 4、 ABCDE 5、 BCDE 6、 ACDE 7、 BD 8、 BDE 9、 BD 10、 ACD 11、 ABE 12、 ABDE 13、DE 14、 ADE 15、 ABC (四)名词解释

1、近成年时,骺软骨停止增长,全部骨化,骨干与骺之间遗留一骺线(在X射线不显影,呈空节)。 2、填充于骨髓腔及骨松质的间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3、骶管裂孔两侧向下突出的骨性突起叫骶角,骶管麻醉常以骶角作为标志。 4、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围成椎间孔。 5、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6、在颞窝前下部,额、顶、颞、蝶骨会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

7、新生儿颅顶骨尚未完全发育,骨缝间由纤维组织膜封闭,在多骨交接处,间隙的膜较大,称颅囟。 8、垂体窝和鞍背统称蝶鞍。

9、髋臼底部中央粗糙,无关节软骨附着,称为髋臼窝。 10、肱骨上端与体的移行处稍缩细,称外科颈,较易发生骨折。 (五)问答题

1、可分为长骨(锁骨、股骨、指骨)、短骨(腕骨、跗骨)、扁骨(肋骨、胸骨)、不规则骨(椎骨、颧骨)、籽骨(髌骨)

2、骨由骨质、骨膜、骨髓构成。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使骨不断进行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3、骨髓有两种。红骨髓由网状组织及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和少量脂肪细胞等构成,具有造血功能,儿童时期几乎都是红骨髓。6岁以后,长骨干内的红骨髓不断被脂肪组织取代,颜色也逐渐由红转黄,而变成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在成人的扁骨、短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终生都保留红骨髓,一旦贫血或失血过多时黄骨髓还可逆转成为红骨髓恢复其造血功能。

4、一种为膜内成骨如颅盖各骨的发生;另一种为软骨内成骨,如躯干、四肢骨的发生。

5、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第3~7颈椎体上面的两侧缘向上翘起称椎体钩,与上位椎骨椎体两侧唇缘构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第6颈椎前结节特别隆起,称颈动脉结节。关节突不明显,关节面近于水平位。第2~6颈椎棘突短而平,末端分叉。

6、胸椎椎体横断面呈心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肋凹。椎孔小而圆。横突末端的前面有横突肋凹。关节突明显,关节面近冠状位,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前。棘突长,伸向后下方,各相邻棘突呈叠瓦状排列。

7、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椎孔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近矢状位。上关节突的后缘有一卵圆形的隆起,称乳突。棘突为板状,位于矢状方向平伸向后。各棘突间的间隙较宽。 医学资源

8、鼻腔顶主要由筛板构成,有筛孔通颅中窝。底由骨腭构成,前端有切牙管通口腔。鼻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三个鼻甲,三个鼻甲下方分别称上、中、下鼻道。在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称蝶筛隐窝。中鼻甲后方有蝶腭孔,通向翼腭窝。

9、每侧上肢骨包括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各1块;自由上肢骨:肱骨、尺骨、桡骨各1块,腕骨8块,掌骨5块,指骨14块,共32块。

10、每侧下肢骨包括下肢带骨:1块髋骨;自由下肢骨:股骨、髌骨、胫骨、腓骨各1块,跗骨7块,跖骨5块,趾骨14块,共31块。

11、额窦:筛窦前上方,额骨内、外板之间,左、右各一,为三角锥体形,向下开口于筛漏斗。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开口于中鼻道,开口位置较高,不易引流。蝶窦:位于蝶骨体内,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位于筛骨内,可分为前、中、后3组,前、中组开口于中鼻道,后组开口于上鼻道。

医学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