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下载本文

参考答案:

分析:该患者PaCO2原发性升高,为慢性呼吸性酸中毒,计算代偿预计值为: Δ[HCO3-]↑=0.35ΔPaCO2±3=0.35(61-40)±3=7.45±3

代偿预计值为:正常[HCO3-]+Δ[HCO3-]=24+(7.45±3)=31.45±3,而实际测得的[HCO3-]为38mmol/L,大于代偿预计值,因此肯定有另外的一种碱中毒,即代谢性碱中毒的存在。

+--那么有没有代谢性酸中毒呢?用AG值可以分析:AG=[Na]-[CL]-[HCO3]=140-38-74=28,

明显升高,因此可判断代谢性酸中毒的存在。最后得知此患者发生了:呼酸、代酸、代碱三

重型的酸碱平衡紊乱。

缺氧-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患者李某,入院后进行实验室检查各血氧指标为:PaO2 97mmHg,PvO2 60mmHg,血氧容量10.8ml/dl,动脉血氧饱和度97%,动静脉血氧含量差2.8ml/dl。 分析题:

此患者可有何种类型缺氧?为什么?

参考答案:

血液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

1、血液性缺氧:因为血氧容量降低,正常值为20ml/dl。

2、组织性缺氧:因为PvO2升高、动静脉血氧含量差降低。

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朱某,男,47岁,3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8℃左右,伴咽喉痛、鼻塞及咳嗽,无呕吐与腹

泻。体检:体温38.2℃,咽部充血。心律齐,心率90次/分,无杂音闻及。两肺呼吸音清晰。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扪及。 分析题:

该患者发热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患者最大可能是发生了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尤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患者常在受凉、疲劳等诱因作用下,机体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使原已存在于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大量繁殖,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病毒、细菌等作为发热激活物,使机体产生内生性致热原,进而导致机体发热。

发热-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女,33岁,妊娠晚期因大叶性肺炎入院,曾有心肌炎病史。 发热39℃2小时,心率120次/分。 分析题:

试讨论该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解热措施,如需要可采取哪些方法?

参考答案:

需要解热。因曾有心肌炎病史,且心率已达120次/分。

可采取以下措施:

1、控制原发病:积极治疗大叶性肺炎;

2、物理降温:酒精擦浴等。

3、药物解热

4、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维生素等。

失血性休克(一)-病例分析

某女,29岁,因车祸头部及肢体多处创伤,并伴有大量出血(估计1200ml),经清创手术及输血(500ml)、输液(生理盐水1000ml)处理后血压一直不能恢复,处于半昏迷状态,采用人工呼吸、心电监护,同时用2mg去甲肾上腺素静脉缓慢滴注,最高浓度达8mg。最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问: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你认为该患者处理措施是否合理?为什么?

参考答案:

1、属失血性休克。

2、处理措施不合理。原因:虽然去甲肾上腺素可使血管收缩有助于提高血压,但是浓度过

高会加重微循环的缺血缺氧,加重休克的进一步发展。

失血性休克(二)-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黄××,男性,19岁,外出务工,不慎从高处坠落,事发后由他人救起,体检: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冷、出汗,左耻骨联合及大腿根部大片瘀斑、血肿。Bp:65/50mmHg,HR:125次/分,T:36.8℃。伤后送医院,途中患者渐转入昏迷,皮肤瘀斑,最终死亡。 分析题:

1、该患者应属何种休克?

2、 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哪一阶段? 3、 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什麽?

4、 请从病理生理的角度提出抢救此患者的原则。

参考答案:

1.该患者应属失血性休克(低血容量性休克) 2.送院前该患者处于休克初期(缺血缺氧期)

3.此阶段微循环变化的特点是:大量真毛细血管关闭;动静脉吻合支开放;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4.止血,补充血容量(需多少补多少、及时尽早、心肺功能允许),纠正酸中毒,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休克早期可用舒张血管药物、后期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可适当应用缩血管药物),防治细胞损伤、防治器官衰竭、支持营养等。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患儿发热,呕吐、皮肤有出血点,出血点涂片检查见脑膜炎双球菌。治疗中出血点逐渐增多呈片状,血压由入院时的92/94mmHg(12,2/8.5kPa)降至60/40mmHg(8.0/5.3kPa)。

分析题:

1、可能的诊断是什么?依据是? 2、应进一步对该患儿作什么检查?

参考答案:

1、DIC。依据:出血、血压下降。

2、为了确诊,应进一步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进一步检测纤维蛋白原含量。DIC患者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100×109/L、凝血酶原时间延长(>14秒),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g/L。

应激性溃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陈某,男性,10岁。左臂、左下肢大面积烫伤。入院时T:37.5℃,HR:125次/分。Bp:135/80mmHg,WBC:1.5×109/L,N:0.90。GLU:10mmol/L(空腹血糖3.9-6.0mmol/L为正常)。2-3日后出现上腹部不适,伴黑便两次。大便潜血阳性。 分析题:

1) 该该患者处于什么病理状态?

2) 患者为什么出现黑便,其发病机制如何?

3) 患者神经-内分泌系统有何变化?与黑便发生有何关系?

参考答案:

1) 该该患者处于应激状态。

2) 患者发生应激性溃疡。发生机制:胃、十二指肠粘膜缺血;胃腔内H+向粘膜内的反向弥散;酸中毒、胆汁反流等。

3)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胆汁反流;

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黏膜缺血→内毒素血症、酸中毒、氧自由基↑、前列腺素合成↓。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β内啡肽↑;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兴奋→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黏膜屏障作用↓。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病例分析

患者,男,65岁。风湿性心脏病史20年。近日感冒后出现胸闷、气促、夜间不能平卧,腹胀,双下肢水肿。查体: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音低钝,心尖部可闻及Ⅲ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肝大,肋下三指。请问:

1、患者发生了什么病理过程?请用病理生理知识解释其临床表现?

2、试述该患者的发病原因及机制?

答:1、发生了右心衰竭。体循环淤血致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淤血肿大。心性水肿致腹胀、双下肢水肿。

2、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所致。二尖瓣狭窄时,舒张期左心房血液不能有效流入左心室,因此左心房代偿性肥大,血液在加压情况下快速通过狭窄的瓣膜口,产生涡流和震动,出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失代偿后,左心房内血液淤积,内压增高,肺静脉回流受阻致肺淤血、肺水肿。继而出现肺动脉收缩致肺动脉高压,右心代偿性肥大,失代偿后出现右心室扩张,三尖瓣相对关闭不全,最终右心衰竭出现体循环淤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