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下载本文

第四章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2.学会等温线分布图的判读方法 3.知道降水及降水的类型

4.学会等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方法,并分析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5.能运用气温和降水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能依据图示分析气温和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

1.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基本的绘图、读图、析图的能力。

2.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学生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终身能力为基本宗旨,内容简明扼要,弹性大,给教师上课留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3.学生表现活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积极回答和互动。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及隐含在图中的等温线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掌握读图、分析问题的方法。

2.降水柱状图的阅读和绘制 教学难点:

1.通过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以一组2016年武汉暴雨新闻图为素材,将学生带入探究降水分布的氛围和情境中。 活动2【导入】温故——复习旧知识点

在新闻资料中,划出重点词语“降雨”“暴雨”“降水量xxx毫米”等,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降水的形式、降水的等级、降水的测量以及单位,并用大量生活图片再现,加深学生印象,拉近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 活动3【导入】知新——引入新课

提问降水测量仪器及单位后,很自然地呈现某年月降水量的数据表格,利用表格的数据分析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布,总结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接着由以下3种导入方式:

方案①:前面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天气和气候,不管是天气还是气候,要研究它们都离不开两个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气温和降水也是我们生活中接触非常频繁,影响较大的。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

方案②:教师板书学校所在地当天的天气预报(用天气符号表示)内容,请同学以预报员的角色进行预报(复习巩固上一节课教学内容);然后向前班同学提问:天气预报中最常用的两个要素是什么?(气温和降水)那么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气温和降水的知识。

方案③:出示一组对比显明景观图片(可用教材P.73两幅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否说出这两个地区1月的气温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地区的景观差异?(由于气温和降水量不同造成的)那么,世界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有什么分布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活动4【讲授】气温

“气温”这一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定两部分内容。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读教材P.73的两幅景观图片,让学生感受不同气温下自然景观的不同。知道气温的概念和气温的单位(摄氏度,符号℃)。

过渡:气温是怎样测定出来的呢?(或者用人体对冷、热的定性感受过渡到定量测量,引出气温的测定。)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4“测定气温”活动中的两个问题。并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质疑、释疑。

活动5【讲授】世界气温的分布

1.教师说明等温线的含义:我们要知道各个地方年平均气温的状况,就需要借助于等温线。什么叫等温线呢?(人们根据各地的气象记录,把气温相同的地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就叫等温线。)在此,也可以提示学生回顾等高线的概念,依此推出。

2.指导学生掌握简要分析等温线图的方法: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阅读气温分布图,一是看不同等温线的读数。正读数越大,温度越高;负读数越大,温度越低。二是看等温线的疏密。等温线越密,说明这个地区内的气温差别越大。三是看等温线的走向。一般来说,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说明等温线走向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当等温线围成封闭曲线时,一般表示这里出现了一个寒冷或炎热中心。四是看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五是看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3.知道了怎样阅读等温线图后,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活动”中第1个问题: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于20℃的地区(北回归线与南回归线之间)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南极洲)学校所在地(家乡所在地)的年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

活动6【讲授】主要的降水类型 1.降水及形成的条件

①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那么,大气中的水汽为什么能以雨、雪、冰雹等形式降落到地面呢?(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7活动1,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生活体验,尝试解释降水形成的条件)

②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订正,得出降水的两个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同时,最好能补充说明的两点:小水滴还需要互相碰撞、合并,使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降落到地面;空气做上升运动时,空气温度才能下降(为后面学习三种主要降水类型奠定基础)。 2.降水的类型

投影出示(或做动态的课件出示):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的形成示意图。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探究,对照教材上提供的三种降水的概念,分析三种类型降水发生的条件,把握住关键所在:空气上升原因的不同对流雨:受热“膨胀上升” ──多发生在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举例:赤道地区多见)地形雨:遇山“爬升” ──多出现在山地迎风坡。(举例:我国台湾的火烧寮、喜马拉雅山的南坡)锋面雨:冷空气“抬升”暖空气──冷、暖气流活动频繁的地区。(举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引导学生联系家乡的实际,说一说家乡的降水主要属于哪一种类型?为什么?(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培养学生关注家乡的意识;二是综合前面所学的地图、地形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将不同降水类型发生的条件做了比较分析,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降水量的测定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P.77 阅读内容“降水量的测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雨量器的构造、了解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次降雨的降水量。 活动7【讲授】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

1.指导学生根据所给气候资料绘出“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1)教师先投影出空白的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坐标图,学生准备空白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 坐标图。

(2)介绍该图的基本组成部分:横坐标是一年12个月份,纵坐标左边是气温(单位:℃),右边是降水量(单位:毫米)。

(3)提供教材P.79“美国西海岸洛杉矶的气温和降水量表”的气候资料,教学生描述气温曲线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份的气温曲线。

(4)教学生用柱状图表示降水量多少的方法,并指导学生描出12个月份的降水量柱状图。 2.指导学生观察所绘的“洛杉矶气候资料”图,掌握使用气候资料图的方法。

(1)查找出气温最高月、最高月平均气温(7月气温最高,平均气温为22.5℃);气温最低月、最低月平均气温(1月气温最低,平均气温为12.8℃);计算气温年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22.5℃-12.8℃=9.7℃)。

(2)在图上查出各月降水量的数值,观察各月降水量的特点。首先观察降水量的季节差异(冬季多雨、夏季少雨),再计算年降水总量(将12个月的降水量值相加,为400毫米左右,降水总量不大)。

(3)根据气温和降水的特点指导学生归纳出洛杉矶的气候特征(夏季高温少雨,冬季低温多雨)。

活动8【课堂小结】 活动9【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