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和辅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
(1)气流是否受阻。发元音时口腔大开,呼出气流不受阻碍,发辅音时,发音器官的某个部位要闭合形成阻碍,呼出的气流只有克服这种阻碍才能发出声音。 (2)发音器官的紧张程度。发元音时,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发辅音时,只有形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
(3)气流强弱。发元音时,呼出气流较弱;发辅音时,呼出气流较强。 (4)声带振动与否。发元音时,声带振动;发辅音时,只有少部分浊音声带振动。
(5)持续时间的久暂。发元音持续时间长,发辅音持续时间短。
4、简述国际音标与音素之间的关系。
国际音标是由国际语音学会制定的、用来标定世界上各种语言或方言的语音标号。它的制定原则是“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可见,它与音素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
《语言学概论》练习3 (第四章 语法)
一、填空
1、划分词类的标准有 功能 、 形态 和 概念意义 。
2、语法的 组合规则 和 聚合规则 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 3、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 构词法 ,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作 词法 。
4、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有 递归性 。 5、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 词类 和 词形变化 。 6、根据语法意义的表达手段不同,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 孤立语 、 屈折语 、黏着语和 复综语 四种类型。
二、名词解释。
1、语法的组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一个接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组合规则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我们说话时现创造的,所以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存在于话语之中,是对现实语句结构的高度抽象概括。
2、语法的聚合规则:是指语法单位的归类和变化的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在人们的头脑中的,在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借助已有的经验,运用聚合规则的替换方法,将新的词语组装在旧有的装置上,构成新的句子,满足交际需要。
3、语法意义:由特定的语法形式所表达出来的意义称为语法意义。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
4、语法范畴:语法范畴是对语法意义的抽象概括,也就是说,把特定语言中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就形成一个个语法范畴。常见的语法范畴有性、数、格、人称、时、体、态等。
5、语法的递归性:主要是针对组合关系而言的。因此所谓“语法的递归性”是指有限符号和有限规则的无限运用。语法的递归性保证了语言在有限的材料和规则的基础上能够生成无限多的句子或话语以满足人类无限多样的表达需要。 6、屈折语:“屈折”是指词内部的语音形式的变化,所以又叫作内部屈折。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词形变化,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靠这种词形变化来表示,因而词序没有孤立语那么重要。屈折语的一个变词语素可以同时表示好几种语法意义,一个语法意义也可以用不同的语法形式来表达。俄语是比较典型的屈折语。
三、利用多种变换手段(可以增加个别虚词,但不能增加实词),尽可能多(至少5个)地写出与下面句子有句法同义关系的句子。
他看完了《红楼梦》。 1)他把《红楼梦》看完了。 2)《红楼梦》被他看完了。 3)他《红楼梦》看完了。 4)他看完的是《红楼梦》。
5)他看完《红楼梦》了。 6)他看《红楼梦》看完了。 7)《红楼梦》他看完了。 8)《红楼梦》看完了,他。
四、指出下列短语中的歧义并说明其产生歧义的原因。 1、门没有锁
(1)门没有锁上。(2)门上没有锁。原因为“锁”的多义,在句(1)中作动词,在句(2)中作名词。 2、走了一个小时
(1)(在路上)走了一个小时。(2)走(离开)了一个小时。原因是“走”在离开语境的情况下理解上的多义性。 3、新书架
(1)新的书架。(2)放新书的架子。原因是结构关系不同。 4、烤白薯
(1)(吃)烤白薯。(2)烤白薯(吃)。原因是结构关系不同。 5、烧炭
(1)(把竹子)烧成炭。(2)烧炭生火。原因是“烧炭”指向的对象和目的不同。 6、小张的笑话说不完
(1)小张闹的笑话说不完。(2)小张说笑话说不完。原因是语义表达不明确。
五、问答题。
1、常见的名词/代词的范畴有几种?请分别举例说明。
常见的名词/代词的范畴有:数、性、格。“数”,如英语名词book(书,单数),books(书,复数);“性”,如法语un lit(床,阳性),une fenêtre(床,阴性);“格”,如英语名词cat(非所有格),cat’s(所有格)。
2、构词和构形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构词和构形是两种不同的语法形态。构词是指在词根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规
则创造新词的方法,如read(读)加上-er就变成了一个新词(读者);构形也就是通常说的狭义的形态,是指用一个词的词形变化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如reader加上-s表示名词的复数,read加上-ed表示动词的过去式或过去分词。
《语言学概论》练习4参考答案
(第五章 语义和语用)
一、填空
1、词汇是一种语言中所有的 词 和 成语 等固定用语的总汇。
2、 全民常用 、 稳固 、 有构词能力 可以说是基本词汇的主要特点。 3、 单义词 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一类现象; 多义词 即一个词的意义可以概括反映相互关联的几类对象,也就是包含几个互相联系的义项。 4、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最初的那个意义叫 本义 ;由此直接或间接衍生出来的意义叫 引申义 。
5、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 语法意义 ,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做 词汇意义 ,简称 词义 。
6、以现实现象为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 理性意义 ,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7、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 色彩意义 。
8、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 一般性 、 模糊性 和 全民性 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9、除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惯用法”之外,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 附加色彩和修辞效果。
10、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 语境 补充确定的。
二、名词解释。
1、语义场:具有相同语义特征(义素)的词义所构成的集合叫做语义场。语义场包括上下语义场、类义语义场、同义语义场、反义语义场等。
2、一般词汇: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一般词汇所包含的词数量多、成分杂、变化快,社会的发展变化首先会在一般词汇中得到反映。因此,与基本词汇相比,它有如下特点:非全民常用性、非稳固性、构词能力不强。
3、本义:多义词的多个义项中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做本义。多义词的本义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
4、派生义:多义词中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派生意义。派生意义产生的途径就是一般所说的引申。引申大体上可以分成隐喻和转喻两种方式。
5、言内意外:实际话语及其中的语句自身都是有字面意义的,这是“言内”意义;除了言内之意以外,有许多话语或语句还传达一些字面意义以外的意义,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意外”,即真正的意图在字面意义之外。但任何言外之意都是建立在言内之意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合称为“言内意外”。“言内意外”既是消极的“言不尽意”的结果,也是积极的“言不尽意”的一种表现。
三、分析题。
1、试分析同义词“教师、教员、老师”之间的差异。
“教师、老师”都是尊称,“教员”不是; “教师、教员”都是非面称,“老师”是面称;
“教员、老师”都可以用于背称,“教师”不能用于称谓。
2、试分析多义词“深”和别的词所构成的同义关系和反义关系。
“深”是一个多义词,可以表示距离大,如:水很深;它还可以表示感情深,这时与“厚”同义;它还可以表示颜色深,与“浓”同义。在表示水深的时候与“浅”构成反义关系;表示感情时与“薄”构成反义关系,表示颜色时和“淡”构成反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