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下载本文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小说阅读

抓文体特征读文,检索信息有方向——定答题区间 [例析命题点和读文技巧]

(2015·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花卷、芝麻烧饼、罗丝;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的炉紧挨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正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了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想吃什么要点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提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啮。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他可不在乎这个),自言自语: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跳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能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 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

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注] 挑费,京津冀方言,指家庭日常生活开支。 (选自《汪曾祺全集》第二卷)

第一步:宏观入手,把握小说情节。

全文共八个自然段,开头两段详细叙述人物活动的场所,为主要人物出场做好了铺垫;结尾两段言简意赅,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给人留下想象空间;中间四段是主要人物活动,第三自然段正面交代人物,第四、五、六自然段选取打架这个点来刻画人物,同时第四自然段加入别人的评论来侧面烘托人物。

第二步:微观研判,分析人物和环境。 1.人物

主要人物:老头。

形象特点及分析:(1)老丑、邋遢、怪异。从第三自然段出场时的外貌、语言和行为即可看出。(2)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有自尊。从打架事件中可以看出。 2.环境

约架成因:老头叫阵是因为当时饭馆的人都不尊重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敢于叫阵是老头知道整个饭馆的人(社会环境)都看不起他,没有人会真去给他打架。 第三步:综合分析,把握主题意图。

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了尊严的重要性,在以饭馆为代表的社会环境方面,寄寓了理解、同情并尊重小人物之情。

1.概括第三段所描写人物的形象特点。

命题点:人物。属于人物命题点之人物形象概括。对应读文的第二步。 解题提示:形象特点与性格特点的区分以及概括的思考方向。 参考答案:老丑;邋遢;怪异。

2.在第四段中通过虚拟的旁观者来评说老头的行为,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命题点:人物。属于人物命题点之次要人物的作用。对应读文的第二步。 解题提示: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作用,对主旨的作用,对环境的作用,对读者的作用。 参考答案:表现了其他顾客对老头的惊讶、怀疑和鄙夷的情感态度。 把读者引入情境,增强现场感、真实感。 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

命题点:语言。属于人物语言。

解题提示:三联一依的运用,依托手法(修辞手法、刻画人物手法),本句所写内容,本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情节展开、环境的暗示,本句对主旨的揭示。

参考答案: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

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的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4.本文开头两段不避其繁,结尾两段不避其简,为什么做这样的结构安排? 命题点:情节。属于情节命题点之情节手法和情节作用。对应读文的第一步。

解题提示:题干中结构安排,从情节结构手法中寻找并判断;为什么须答情节作用:开头两段对人物、情节、环境等作用,结尾两段对人物、情节、主旨等作用,开头结尾关系。 参考答案:开头以繁笔设置故事场景,营造出浓厚的市井氛围,为老头的出场做了铺垫。 结尾交代老头死后留下巨款的情节,以简笔收束全文,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

开头与结尾繁简反差巨大,突破了常规写法;繁笔舒缓,简笔急促,结构奇峻峭拔,令人惊奇。

5.你认为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

命题点:人物。属于人物命题点之主要人物的作用,涉及主题的考查。对应读文的第一步、第三步。

解题提示:主要人物本身揭示出的人性方面的作用;主要人物身上暗示的社会意义(环境)方面的作用。 参考答案:刻画这个老头,意在揭示:即使是看似微贱、遭人轻视的小人物,也有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和自己的尊严。 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呼唤人们那些处于生活底层和社会边缘的小人物,给予他们更多同情、理解和尊重。

据思考角度答题,不漏要点夺满分——通法个案找对应

通过历年阅卷情况来看,小说类主观题得平庸分者居多,不得分或得满分者较少,也就是得小分容易,得高分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不会答,找不准答题角度,将要点与非要点鱼目混珠地罗列在一块,造成废话说了一大通,真正得分的要点不多;二是会答但答不全,造成要点遗漏。为让考生做到不但会答,而且能答全,笔者依据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总结出审题干→定角度,列要点→找对应的2步解题流程,按小说中的考点分类总结如下,与广大考生共享。

增分点一 2步解题流程在情节类题目中的应用

小说情节类题目是高考的必考点,常考查题型有:情节概括类、情节手法类、情节作用类。为了能正确地区分这三类题型并快速确定答题方向,考生需把握和熟记以下表格中的要点,以备解题所需。表格按常考题型→常见设问→审题定向→答题角度顺序梳理,是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做题时则应按审题干→明题型→知角度的顺序来检索。 一、审题干→明题型→知角度的技法储备 常考题型(明题型) 常见设问

审题定向(审题干) 答题角度(知角度) 情节概括类

(1)请梳理本文的脉络(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请概括小说中××的变化历程。 (1)题干中有情节脉络过程等字样; (2)题干中有概括梳理等字样。

按时间顺序理层次概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尾;

按空间顺序抓场面概括:一个场面(地点)就是一个情节,场面变化情节就变化; 寻找线索后概括:可以寻找事物线、情感线、对比线等。 情节手法类

(1)××部分在人称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3)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4)本文在构思(结尾)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题干中有叙述情节展开构思布局等字样。

储备叙述人称、叙述方法、情节结构手法等知识; 根据题干要求,选取相关手法判断,并分析。 情节作用类

(1)小说这样安排××情节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